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滨海新区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初步建立起四品一械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台账。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企业自查10471家,企业普查13785家,责令整改886家,依法取缔239家,立案12起,罚没款20.2万元。
以大检查为契机
全面夯实食品药品监管基础
第一时间成立由7个功能区、18个街镇、15个委局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安排层层传导、直达基层。进一步明确功能区、街镇是大检查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执行者,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基层监管三级网络建设,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在功能区、街镇层面全部设立食安委和食安办,将各街镇全部纳入区政府食安委成员单位,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区绩效考核,建立18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362个食品药品安全监控点,城镇社区和农村行政村100%建立起协管员队伍。
以大检查为动力
全面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加强街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人、财、物综合保障。各街镇食安办和药安办日常办事机构配置至少2名工作人员,设街镇协管员若干名,各居委会、自然村配备协管员至少2名;对兼职协管员每月补贴200元,建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各街镇每年投入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经费不少于30万元。将集贸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室建设列入滨海新区2016年改善民生20件实事,投入100余万元,覆盖全区共计52家集贸市场,目前检测设备与试剂已完成招标,基础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以大检查为鞭策
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水平
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清视频指挥系统,基层执法人员统一配备单兵执法移动终端。在1000余家食品药品经营和餐饮服务企业安装了智能感知设备,在120多家餐饮企业完成“明厨亮灶”项目建设。针对学校食品安全这一群众关心焦点,对全区110家学校食堂和学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现了电子监管,覆盖面达到78%。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日常监管效能。
以大检查为抓手
全面探索食品药品安全新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加强长效治理机制的探索,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一是全面深化风险量化分级管理。在生产、经营、餐饮环节,按风险程度分级,确定监管频次,合理匹配监管资源,通过严格执法,推动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行政审批便利化。将个体工商户食品经营许可权限下放基层,实现证照同步审批;对部分符合条件的食品经营许可,取消现场踏勘,切实提升食品经营准入效率,有效减少有照无证、证照不齐情况。
针对大检查中发现的个别企业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下一步,该区将组织专家抽查、部门督查和区级核查,特别是区负责人带队督查,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一是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将企业的违法行为和日常监管情况上网公示,增加其违法成本,促进企业守法经营。二是有效排查安全风险。完善第三方监管机制,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协助完成监管工作,提高安全风险排查效能。三是狠抓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针对无证餐饮、工地食堂、城乡结合部集市等治理难点,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控区域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四是探索建立行政、司法衔接模式。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加大对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