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教育“七宗罪”,你中了吗?
▼
“要听话”用来杀自由
“要孝顺”用来杀独立
“就你跟大家不一样”用来杀个性
“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玩意儿”用来杀想象力
“少管闲事”用来杀公德心
“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杀自尊
“我不许你跟他/她在一起”用来杀爱情
看着真的有点触目惊心。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要听话”、“要孝顺”,到底什么才是听话,什么才是孝顺。
我们经常会遇到控制欲很强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那么爱你,你也那么爱她,但她对你的掌控如影随形,大到生活起居小到牙膏牙刷甚至连内衣裤,她一手打点;读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娶什么媳妇,都逃脱不了她的安排。孩子呢,总是缺乏主见,无法独自解决问题,作出决定,凡事都先问问妈妈的态度,永远成长不了。他们对你的梦想也常常嗤之以鼻。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该怎么办呢?
樊胜美的身上是否有你的影子?
前不久,《欢乐颂》中的樊胜美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个费劲心思、养家糊口的砺志女,为了哥哥所惹出的祸端被父母逼着“买单”,总是一而再,再而三被妈妈逼到墙角。
“小美啊,你嫂子要跟你哥离婚,人家要打你哥,你快想点办法,8000块快点寄回来啊!”
“小美啊,房子别租了,蛮贵的,你搬到公司宿舍去住。”
“小美啊,你跟那个好心的姑娘借点钱,好吧?”
在小美她妈看来,女儿应该不吃不喝,应该住到公司宿舍,应该向2203的刁蛮邻居曲筱绡借钱,去帮她哥还债,搞定一切。小美爸中风手术,她妈一听说要卖哥哥的房子,就骂小美不孝顺,白眼狼,却不知10万的医药费有可能将已经被榨干的女儿逼上绝路。
樊小妹,你不是救世主,这样的妈,一定要划清界限,这样的哥,割袍断义也在所不惜。除了你自己,谁也无法拯救谁!
如何翻越“掌控性”父母的高山
一、不要唯命是从
中国父母总强调孝顺,孝顺本身没有错,但并非是一个不可逆的法则。很多所谓的孝顺会让很多儿女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以至于长大后离不开父母。孝顺需要我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但不至于无底线退让。一味地惟命是从是愚忠愚孝,我们要坚决地say no!
二、不要逃避对抗
心平气和地的告诉父母你的想法,即使遭到反对,也不要用情绪去对抗,那无疑是一种伤害。当你真正能够停下来,把你的想法和选择,条理清楚地告诉父母,记得噢,告知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也可以亲昵地挽着胳膊,搂着肩,必要的肢体接触也是传递爱意的方式,即便这样,父母也许还存在固有思维当中,也许不会马上改变,但当你说完以后,他们为了你,会去思考权衡。
三、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你健康幸福
海蓝博士在复旦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又跟随国际名师研读医学博士后之后,弃医学心理,父母激烈反对,大有从此两不相认之势。最后海蓝博士还是违背父母之愿选择了心理学。今天父母对海蓝博士的选择有由衷的佩服和欣慰,说也要跟随海蓝博士学心理。其实父母真正要的是你能够自食其力、健康幸福。
要知道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儿女过得好,无一例外,他们所有的要求和控制都源于认为这样做会使你更加幸福快乐。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或更快乐的自己。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之爱,父母的职责是将孩子培养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无论面对人生任何境遇,能够驾驭起伏跌宕世界的人! 孩子不是父母自己的作品,而是一个独立的灵魂。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