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男人负责在外挣钱,相夫教子是妻子的职责 这种模式在很多家庭里不难找到,有些爸爸终日忙于工作,从不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或学校活动,觉得赚钱养家才是身为父亲该做的事,教育孩子自然是妻子的责任,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念! 2父权高高在上,不可触碰 如果作为爸爸的你一直以严厉的面孔面对孩子,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和你产生隔阂,代沟也就此产生,一旦孩子有什么问题不再求助于父亲,也不与父亲商量,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很多时候是直到孩子出了事,当父亲的才开始追悔莫及。 3男人天生就不会带孩子 有些爸爸也觉得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参与很重要,但是认为自身缺少妈妈身上的母性,而且感觉自己粗枝大叶的根本照顾不了小孩,缺乏耐心,最后简单尝试了一下就把孩子全程交给妻子照料,并且错误地以为就算自己怎么努力,孩子一般都更喜欢粘着妈妈,于是就干脆放弃开始忙于工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却不知在孩子眼中,你不陪我就是你不爱我,我自然和你不亲了。 4爸爸唱黑脸,妈妈唱白脸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黑脸通常由父亲去担任;白脸多由妈妈来扮演,“严父慈母”便是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但事实上扮演黑脸的一方往往无法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长期以往孩子会和这样的父亲产生距离感,同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父母,对母亲更亲近,对父亲更疏远,导致父亲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5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模式 有些父亲倒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心,采取严格的态度对待子女的学习生活,就像棍棒下出孝子一样,习惯性否认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加自卑内向。 6我这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不少家长都喜欢采取说教的方式,“为你好”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但事实上,榜样的力量要远胜于说教。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如果存在冲动控制问题,那么其父亲的行为总是很冲动,父亲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却总是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其结果就是让孩子不胜其烦,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7“子承父业”,没实现的梦想是下一代的职责 这一类的父亲大多身上有个共同的特点---“重男轻女”,女孩子娇惯些无关紧要,但男孩就得承担起大任。比方说,父亲自身没实现的愿望,硬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强行加给儿子。孩子从小就背负重大的心理压力,每次成绩稍稍不理想就觉得辜负父亲的含辛茹苦,长期以往焦虑的情绪便一直伴随着他,整个人看起来也很没朝气。 8习惯过度“包装”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每个孩子都有英雄情结,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也是小孩童年中最崇拜的对象,刻意在孩子面前树立这种形象本事无可厚非,但当孩子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父亲并不是一直以来表现的那么完美,各种不真实感一旦显现出来,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不再信任自己的父亲。 9优越感爆棚,习惯在众人面前“显摆”自己 当爸爸的在跟孩子的老师或是学生家长的交谈中喜欢有意无意透露自己家室殷实,满满的优越感,习惯抬起眼皮看人,同时对孩子也过分宠溺,让孩子产生一种和别人很不一样的感觉,时间久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也开始滋生自豪感和虚荣心,变得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向同学炫耀,慢慢的孩子在同学中开始受排挤,人际关系出现危机,家长着急自家小孩在学校不会交朋友,却不知正是自己的行为“坑”了有样学样的小孩。 10男人就应该有大男子主义,小男子汉要从小养成 一些父亲大男子主义严重,用现在的话讲便是直男癌晚期,觉得“三妻四妾”是所有男人共同的梦想,私生活不检点,喜欢玩弄感情,并把各种不良的信息透露给孩子,有研究称,这些男人的童年大多有一个出轨的爸爸,这样一代影响一代,孩子除了整天面对争吵不休的父母以外,接收着父亲传递的各种这样的信息,长大了变成什么模样也可想而知。 德国哲学家弗洛姆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共同的陪伴,再伟大的事业,也抵不过亲情相守,再忙的工作,也不能忽视自身对孩子的教育,不要让孩子的成长留下缺憾,切莫让白发待养空余恨!(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