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红妆。揭开喜盒相大礼,首饰果饼一箩筐。”这首民谣就是唱着传统嫁娶之事时的情景。而里面的“饼”指的就是媳妇饼,一箩筐一箩筐的媳妇饼,越多越显家庭生活优越,地位显赫。
媳妇饼,顾名思义跟媳妇儿有关。起初是女儿出嫁时,由女方娘家负责烙制的,好吃又耐存放,也是为忙碌了一天的小两口进入洞房后,深更半夜说悄悄话时用来填肚子充饥而准备的……随之生活水平提高,媳妇饼便成了娶媳妇嫁闺女时随之带着赠予宾客的必备喜饼。一块媳妇饼的质量、味道、用材完完全全的反映出这家人的生活是否殷实,做面食的手艺的是巧还是拙。
有人称它媳妇饼,有人称它山东喜饼。有人说是山东两个地方的产物,也有人说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在我看来,一种是饼需要滚边的小饼,另一种是不需要滚边的大饼。滚边的是媳妇饼,不滚边的是山东喜饼,这是我对它的理解。但是在口味上来说,几乎如出一辙——色泽微黄,蛋香浓郁,口感松软,弹性十足。
关于媳妇饼,打小就吃。倒不是从婚嫁之事得取的,而是这媳妇饼已经被商业化,产品化。超市、小卖部,只要是卖面食的地方就有卖这种媳妇饼的。而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手工媳妇饼给我了留下的印象。甘甜的味道,厚实的口感,一旦吃起来就停不下嘴,因为它的香气实在诱人,让人无法自拔。
它如此好吃是有道理的,几乎不用水,用了大量的鸡蛋和花生油和面,反复揉搓使面有劲儿从而使饼的口感有弹性。发面饼胚做好之后,再上秸秆烧的大锅土灶进行烙制。最土家,最农家,最手工的媳妇饼是最具地方、个人特色的,也是最好吃的。现在几乎没有几台土灶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燃气灶,而步骤繁琐,耗费时间较久的媳妇饼,也很少有人手工做了。
我倒是很爱尝试自己做媳妇饼,用好的材料,用好的心意,揉出越发越大的幸福面团,烙出金黄灿灿的生活之路。

①根据使用面粉的品牌不同,面粉的吸水性也不同,请根据自家面粉的吸水性酌量增加或减少液体的含量。
②建议使用耐高糖酵母,因为面团里含有大量糖和油,普通酵母可能会较难发酵或发酵过慢,用制作面包的酵母发酵会更容易一些。
③奶的温度以微微温,不凉为好,太热会将酵母的活性杀死。
④揉面时一次无法揉光滑,可以盖保鲜膜或盆,让面团松弛10分钟,再继续揉,反复操作,大约5次左右就可以揉光滑。
⑤烙饼时尽量选择平底不粘锅锅烙,可以用少量油或者不用油烙。
⑥饼的两面烙好后,趁热将饼边烙上金黄色,此时可以带棉线手套,若没有手套也可以用筷子或架子等辅助工具,慢慢的将饼边烙上色。此步骤忽略也可以,不过滚边的饼更好吃。
⑦配方来自九色鹿,再此感谢。
⑧此配方能够烙至直径10cm左右的饼,15—18个。
媳妇饼
【材料】
普通面粉 700g
鸡蛋 5只(去壳50g左右/只)
花生油 100g
白糖 85g
牛奶 100ml—120ml
酵母 8g
【做法】
1、牛奶加热至微微温,放入酵母融化;
2、面粉加入鸡蛋、糖,慢慢交替加入酵母牛奶和油,揉光滑;
3、盖保鲜膜,发酵至2倍大;
4、发酵好的面团内是蜂窝状;
5、将面团充分排气,分割成60g-80g每个的面团,并且滚圆,盖保鲜膜松弛15分钟;
6、松弛好的面胚,擀成1cm厚的饼胚;
7、盖保鲜膜发酵至1.5倍大;
8、平底锅以小火慢慢烙饼,盖着锅盖烙,一面烙金黄后翻面烙另一面;
9、饼两面都金黄后,用夹子辅助将饼边滚烙成金黄色即可。
关注小雯,一起制造美食诱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