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张爱玲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张爱玲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
【导读】张爱玲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代表作,内容基本上是一场男女主人公锱铢必较的游戏,男人把恋爱看作空虚无聊的调味剂;女人为日逝不保的青春和物质生活的迫切需求而投靠“爱情"。文中描述的那种男女之间那些精巧的对话,令观者爱不释手。

张爱玲一生作品颇丰,小说、散文、评论,乃至文学研究,不同体裁,多有所猎。她的几部成名小说尤其呈现出张爱玲所特有的优雅、矜持、执着与敏感。下面就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小说简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故事讲述女主角白流苏和男主角范柳原的爱情故事。

    白流苏只是一个生长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得女子。她经历了婚姻失败,和丈夫离了婚住在娘家,受尽娘家亲戚的白眼。直至有一天,她在一个相亲的场合上认识了范柳原。两人互相倾慕,可是碍于双方的家庭、背景等等,他们的恋情一波三折。白流苏决心摆脱以前婚姻给她的阴影,要重新开始新恋情,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一方面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所在。而范柳原为庶所生,童年生活过的并不愉快,眼看父母不和谐的关系,他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于是游戏人间,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最讨厌的就是婚姻的束缚—而婚姻正是白流苏所渴望的。

    于是在日常世界里,他们的恋爱之间就存在着一场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个人费尽心思的为恋爱而恋爱。他们绞尽脑汁在又一个情境中想让对方进入自己的圈套,很多次的试探,很所次的怀疑,重重的误会之下,他们两个人离离合合。

    后来战争爆发,待炮火轰响时,两个无依无靠的灵魂反而没有了以往的复杂,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东西而成就了他们的感情。在烽火连天的时代,他们默默地握着彼此的手,终于明白了对方(www.aIhUaU.Com)的心,冰释前嫌。

    二、作者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又一度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在文坛中赫赫有名的她,却因为和胡兰成的失败婚姻,最后只得远走他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两,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作品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4051/751720247461.html

更多阅读

倾城之恋·圆满的结局七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刘若英的《一辈子的孤单》,几乎百听不厌。今天,当流苏在婚礼上深情款款地表白完跟柳原的相濡以沫、对永久和平的企盼,又充满孝心地给家里打过电话之后,这句歌词马上从脑海

张爱玲《色戒》 色戒 张爱玲小说

百年尘埃:张爱玲《色·戒》(精选)·看过这本书的人还看过色戒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阅读全文]她从海上来 解读张爱玲从不与人诉说的感情世界,披露从未坦白的心灵空...[阅读全文]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

张爱玲《半生缘》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终于读完了张爱玲的《半生缘》,好像一次艰难的历程,唯觉出辛苦和累。辛苦,是因为每读一章便是一章的辛酸,心里挤满的泪,随时会流出来,有时甚而喘不过气。累,是急于想知道一个结果,又舍不得那过程,加上杂事缠绕,竟不能一气痛快地读完,只能每夜等

读张爱玲的《赤地之恋》 赤地之恋txt

晚读完张爱玲的《赤地之恋》。“张迷”在大陆大概不计其数。但读过《秧歌》和《赤地之恋》的大概很少。我大学一同学,是铁杆“张迷”,把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恩恩怨怨研究的明明白白。可我问起《秧歌》《赤地之恋》这两部书,她却很茫然。难

从《秋雨》走近张爱玲 秋雨张爱玲

从《秋雨》走近张爱玲——谨以此怀念逝世十周年的张爱玲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邹红军张爱玲,1920年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张爱玲的小说有《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其中《倾城之恋》最能代表她的风格,她的散

声明:《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张爱玲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为网友柔情学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