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2 00:27:52
归档在 红墙记忆 | 浏览 2870 次 | 评论 0 条1966年,毛泽东让林彪细读《郭嘉传》有何深意?
原创∣李奉先
核心提示:1966年,毛泽东也让林彪读古书,读的是《三国志·郭嘉传》。郭嘉是曹操的谋士,曹起兵初期的战役,擒吕布、破袁绍、征袁尚,端赖郭嘉。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他死时曹操对群臣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郭嘉号)最少。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赤壁战败,曹操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毛泽东让林读《郭嘉传》,流露出他对林多谋善断的赞赏,和对林多病之躯的担心。短短五六年时间,毛泽东从选郭嘉到选刘盆子(王洪文),心理上该有多么巨大的落差啊。
正文

客观地说,林彪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军事家,这无论是谁也不可带着有色眼镜否认的。在我军灿若星河的将领中,军事才华、指挥艺术最高的无疑是林彪、刘伯承和粟裕。
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参加南昌起义后上了井冈山,从此便展露出卓尔不群的军事才华。他曾是红军中的鹰,飞得高看得远。在红军时期最擅长运动战的,也是林彪,他把战术发挥到炉火纯青,率领红一军团转战万里直奔延安。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林彪一仗打破小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可以这么说, 林彪在外敌面前不屈不铙的勇气和精湛的指挥艺术,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让人感佩叹服的。毛泽东颇爱有干才之人,后来器重这位军事天才,并着意倍加栽培,皆在情理之中。
一、井冈肇始,熊娃娃头角峥嵘遇伯乐
翻阅林彪的履历,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林是毛委员从井冈山时期开始的第一嫡系部下。林彪21岁从黄埔四期毕业后,经北伐和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后火箭般蹿升,24岁就当上军团长独当一面。与彭德怀、黄公略一起,成为红军三杰。
能够从一堆人才中脱颖而出,固然有黄埔背景及其见识过人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毛不用心提携。
毛委员当年在井冈,立足未稳,而林彪资历尚浅,跟留法派、留苏派都扯不上关系,背景简单,和朱德、王尔琢之类已经成名的人物比起来,实在是毛孩子。而林彪也没有辜负毛的慧眼,在几次反围剿的斗争中,表现突出,战功卓著,已经表现出名将的派头。年轻时候的林彪涉世未深,恃才傲物,比如多次写信给中央,要求离开井冈山打游击。惹得毛破口大骂:你这个娃娃,懂什么!
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遭“八月失败”后,时为二十八团团长的林彪常发牢骚说:“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进而,他提出了“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当时,毛泽东没过多理会林彪的这些表现,曾对何长工说过:“林彪的说法是小孩之见。”但过了两个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系统地回答了包括林彪在内的一些人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
1930年元旦到来之际,林彪又给毛泽东写信,以贺年的形式坦叙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心中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毛泽东的帮助。毛泽东于1月5日给林彪写了一封语调温和、观点鲜明、文字精妙的回信,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当然,林彪和毛关系牢不可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即张浩),是毛泽东的亲密故交。1935年,林育英为毛最终度过张国焘的分裂危机、确立中共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育英因病去世时,毛亲自为其抬棺。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毛泽东被排斥,刘伯承再次担任周恩来的军事参谋长,竟与周恩来、朱德一起命令前敌指挥员林彪"以遭遇战的方式消灭来敌",多亏林彪机断专行,连夜将遭遇战改成了大规模伏击战,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一举歼敌二个师,使第四次反围剿转危为安。
卢沟桥事变后,毛立即把林彪这只猛虎放归山林,林的115师旋即在平型关建功,大壮共军声威。但是林彪乐极生悲,路过阎锡山防区时被阎部队误伤,从此落下一生都未治愈的病根。对于林彪的受伤,毛大为紧张,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王牌再冒任何危险,毛将林彪送入苏联,一去五年,直到延安整风才回来。
二、旷世功勋,林司令“潜龙出海”成伟业
八年抗战结束后,老蒋猛回头,发现共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东三省俨然成了决定国共双方力量消长的关键。1945年10月,老毛迅速调集全党精英,让林彪拉起十几万人的队伍跑步进入东北。
日本人在东北苦心经营十余年,工业基础已初具规模,再加上关东军百万人马遗留的武器装备,东三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蒋委员长则吃了苏联人的大亏。苏联人占领东北后,蒋中正还天真的寄希望于缔结新的中苏条约,顺利接收东北。等到发现斯大林真实的目的是拖延时间,才慌忙调兵遣将,但是先机已失,断难再来。
此刻,林彪出关,则如蛟龙入海,得云致雨。林彪入东北,犹如韩信平齐国,皆是靠偏师而定天下。初入东北,东北局书记彭真因为和林彪不和,令得毛痛下决心,调高岗辅助林彪,林彪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在军事上的天才开始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经过初期在强攻四平的短暂失利,林彪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歼灭大批国军,肃清了中小城市的国军力量,在一年内就将东北军扩展至50余万,此消彼长,共军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反超国军。1947年5月后,林彪率军转入反攻, 连续发动秋季、冬季攻势,将国军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处互相不能联系的孤立地内,东北解放区面积扩大到全东北的97%。到1948年8月,距离林彪入东北不到3年时间,迫使国军三换主帅,通过吐故纳新、招降纳叛,林彪麾下的东北军已经如魔术般的扩展至103万之巨,论装备、论战斗力,都已无可匹敌,成为共军席卷天下的强力资本。
1948年11月,林彪发动辽沈战役,全歼国军关外力量,国共内战形势开始逆转。林彪主政东北期间,尽管大部分时候都遵毛的旨意,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将派头也不小,比起红军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1945年11月,毛要林彪在锦州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决战,而林彪的意见完全相反,放弃锦州,避免决战,电报来往,毫不让步。
毛拗不过林,被迫同意。1946年4月,四平攻坚战进展不顺,毛头脑发热,电令林彪死守,号称“要把四平变成东方马德里”。而林彪守到五月,即先斩后奏地放弃了四平,并在电文中毫不讳言的说“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毛最终采纳了这位爱将的正确的意见。
果不其然,1949年3月,林彪率领改称第四野战军百万雄师入关南下。一路望风披靡,势如破竹,过长江,取武汉,迫降程潜,围歼白崇禧,解放大西南,直达海南岛。成立中南军区司令部,解放军空军亦脱胎于林彪麾下的14兵团。
当是时,林总司令下辖六大军区,统军超过150万,从北到南,席卷宇内,威振四海,论军功,开国诸将领实无过其右者。西汉韩信之功,亦莫过如此。
三、接班底定,林元帅未解深意读郭嘉……
朝鲜战争的爆发,彭德怀领兵入朝,让林彪的地位暂时滑落。林彪起初反对朝鲜战争的,但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仍然为朝鲜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期入朝的军队,都是四野的班底,继而抽调邓华、洪学智等出征。
1954年林彪重新开始担任实职,任国务院第二副总理。1955年补任弼时与高岗之缺,与邓小平一起进入中央政治局。林彪在庐山会议后取代彭德怀,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并主持军委工作。
1966年,毛泽东也让林彪读古书,读的是《三国志·郭嘉传》。郭嘉是曹操的谋士,曹起兵初期的战役,擒吕布、破袁绍、征袁尚,端赖郭嘉。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他死时曹操对群臣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郭嘉号)最少。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赤壁战败,曹操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在曹操诸多部下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情同父子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毛泽东让林读《郭嘉传》,流露出他对林多谋善断的赞赏,和对林多病之躯的担心。此后,短短五六年时间,毛泽东从选郭嘉到选刘盆子(王洪文),心理上该有多么巨大的落差啊。
推荐博文:
“狼牙山五壮士”及其妻子子女今何在(组图)
揭秘世界名画里的美女裸体性艺术【组图】
揭秘中共13位最著名卧底的最后归宿【组图】
街拍:高三男生惨遭西安两女大学生轮奸全过程!【组图】
一张被藏在寒山寺里的诡异春宫图【组图】
毛泽东的四个亲生女儿今何在(组图)
当代大学妹们因何热衷于剃阴毛?【组图】
《水浒传》三十六“天罡星”哪位最奴才?【组图】
建国以来30位国家级女领导名单一览表(组图)
有不一样的发现
您可能也喜欢: 1966年6月,毛泽东故乡行 组图:2009年6月中国新闻图片精选 1949年毛泽东为何送一车皮大葱给斯大林祝寿?(组图) 王菲6年前婚纱照素颜偷拍近照齐曝光(组图) 2009年6月30日地震四川境内发生地震9次(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