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高清 东晋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名品赏析】东晋王献之《敬祖帖》拓本数种

东晋王献之《敬祖帖》拓本数种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蒱,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毡青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高清 东晋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名品赏析】东晋王献之《敬祖帖》拓本数种

  起家州主簿、秘书郎,转丞,以选尚新安公主。尝经吴郡,闻顾辟彊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径入。时辟彊方集宾友,而献之游历既毕,傍若无人。辟彊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安进号卫将军,复为长史。太元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试谓曰:“魏时陵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献之揣知其旨,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寻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及安薨,赠礼有同异之议,惟献之、徐邈共明安之忠勋。献之乃上疏曰:“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泮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韨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孝武帝遂加安殊礼。未几,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献之前妻,郗昙女也。俄而卒于官。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无子,以兄子静之嗣,位至义兴太守。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桓玄雅爱其父子书,各为一帙,置左右以玩之。(《晋书》卷八十)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2151/838211696504.html

更多阅读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 资料库 东晋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繁體中文王献之(344-386)《洛神赋十三行》点击浏览更多资料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

转载 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 鸭头丸帖高清

原文地址: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作者:太原书法培训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卷 绢本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行笔流畅舒

法帖200:《鸭头丸帖》※王献之2

《鸭头丸帖》法帖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法帖赏析:《鸭头丸帖》是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纵26.1厘米,横26.9厘米,2行15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也是王献之书法作品中唯一的传世真迹,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

玉版十三行中秋帖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廿九日帖鸭头丸帖新妇地黄汤帖东山松帖释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

声明:《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高清 东晋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名品赏析】东晋王献之《敬祖帖》拓本数种》为网友陌路黄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