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作为书画界泰斗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著名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作为书画界泰斗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中国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后,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由于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便在辞官回乡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专研学习前人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书画爱好者,和自己一同探讨书画方面的知识。并且大量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

  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颇高。清代年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

  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

  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常去董其昌墓、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书画大师。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至今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一心想从政,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抱负。在他三十五岁之时,考取了进士,借此契机成为皇长子的讲师。入官之后董其昌的仕途并不平坦,他在官场有三出三进之说。

  董其昌三十五岁入朝为官,饱受政治斗争的波及。于是,他在官场虽说有四十五年之久,但实际在朝为官只有十来载。除此之外,历史上有名的“民抄董宦”事件,主人公就是董其昌。

  据明史记录,董其昌因为得罪了一个名门望族,该家族便煽动百姓和同伙来烧毁董其昌的家。这件事情持续发酵了一段时间,而董其昌也在苏州一带躲避,等事情风浪过后,他才出现。

  董其昌在为官期间,三进三退。对此做法,世人给予了评价,有人说,董其昌为人精明,在官场中既能很好地独善其身,又能在民间有很高的呼声。所以,他才能够三进官场,三出官场。

  董其昌在八十岁辞官回乡,第二年去世。后来,世人给予他艺术成就积极的肯定,并敬称董其昌为“董文敏。”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

  董其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明代末期直到清代初中期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书法作品

  董其昌在书法方面,除了研习唐、宋、元等各朝代的大家书法作品和书法技巧之外,还善于从中总结发掘新的书法技艺。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成为融百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在行书、草书、楷书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不仅注重书法的基本写作规范,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书写技巧,他的书法飘逸隽秀、整洁而不失大气。董其昌的书法有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视觉极具享受。就连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偏爱董其昌的书法,每每临摹都要赞赏一番,而且大加推崇。康熙年间,民间盛行董其昌之风,对文人有一定的影响。

  董其昌在绘画方面,更有独特的见解。董其昌擅长山水文人画,他认为作画应超越画作本身而进行,即作画者应注重自己的思想修为培养。而且董其昌擅长用泼墨和浅绛技巧,将山水景物的轮廓勾勒出来,然后善于用墨将画作更富层次感。董其昌作完画后,还在作品上题词、写诗,这样更能展现画作更深层次的内涵之美。

  

  董其昌赵孟頫

  赵孟頫和董其昌都是书画界两位泰斗人物,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赵孟頫作品

  赵孟頫为元代人,董其昌为明代人,俩人的谥号都为“文敏”。赵孟頫和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被成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的成就远非在此,赵孟頫在绘画方面擅长的类型很多,可谓是全才。比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各个领域无一不擅长精通。而且在书法方面,楷书、行书、草书、小篆等都很擅长,笔法工整圆润,被称为“赵体”。赵孟頫一生坎坷不顺,但他留下的书画作品有极高的研习价值。

  董其昌也是位书画界的全才,在前人书法和绘画基础上,另辟蹊径自成一派,董其昌的作品更添几分秀气飘逸之美。而后人也常常将两位大师对比,有人说董其昌内心是服赵孟頫的。董其昌后来也写了《千字文》,写完后,自己便和赵孟頫所写的《千字文》进行对比。董其昌认为,赵孟頫勤学苦练自然比自己熟练,但是自己写的秀美、飘逸,字形好看。

  董其昌和赵孟頫在书画方面都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留存于世,并且深得后人的喜爱。除此之外,两位书画界的大人物,也开辟了书画技巧,为书法和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其昌 袁可立

  董其昌和袁可立都是明代后期朝廷有名的两位大臣。董其昌以擅长书画而闻名,袁可立凭借正直谏言而被人称颂。

董其昌为袁可立作的画及题词

  董其昌和袁可立,早年惺惺相惜,并成为一辈子的知己。“袁董奇缘”则是讲述他俩的故事。董其昌家境贫寒,一直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奈何多次考取仍无果。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境大致是说,董其昌要等一名叫袁可立的读书人和自己一同参加科举考试,才会成功。董其昌便在当地到处找寻名为袁可立的读书人,经过数日,寻觅无果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董其昌因为有事便从家乡到了河南睢阳,偶遇一名气质不凡的少年。一经打听,该少年名叫袁可立。董其昌甚是开心,得知袁可立家境贫寒,便承诺资助袁可立,还将袁可立接回家中,悉心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后来,俩人参加科举考试,一同成功进入官场。

  虽然董其昌比袁可立大七岁,可是他俩却成为了一辈子的好朋友。而董其昌和袁可立相识的佳话也在诸如《节寰袁公传》、《秋灯丛话·梦与袁可立同科》等书籍被记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2951/65802369515.html

更多阅读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董其昌千字文书法欣赏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官吏、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与兵部尚书袁可立相友善,以阉党柄权,二公相继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 明代书法家有哪些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1626)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谥“文敏”。世称“董香光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之一 董其昌书法精选欣赏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之一董其昌:上海人。字符宰、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神宗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才华俊逸,工楷、行草,尤精行草,擅山水,精鉴别书画。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介绍

《画禅室随笔》是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画禅室随笔》为杂记体的书画小品文,所论终于禅说,而发端于论书。卷一包括《论用笔》、《评法书》、《跋

声明:《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作为书画界泰斗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为网友有钱任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