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汉字千古隐藏不言的奥秘
----再谈汉字形体的普遍启示意义
汉字,对汉字文化圈中的人来讲,敏感而又熟悉。对局外人来说,则是好奇且惊叹。他们视汉字如同一座座别致的楼房,或是一幅幅别样的画作。暂不论汉字文化究竟是否优秀,仅凭在极小空间内描绘各类构件的密度,我们就能确定,“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说真可谓名不虚传。
根据对汉字的初步分析,我们得出了汉字文化的基本理念,即一分为四的世界观[注1] 。本文则从汉字基本构件在“十字架”理念为核心的“米格”中的定位,来分析汉字基本构件(笔划)的原始内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仓颉造字的基本理念----“米格”造字法。现将本人对有关理念的认识阐述如下:
一、汉字造字法的基本脉络----“米格”
为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穷尽宇宙时空的表达,古人找到的最有效的表述方式,就是两条线垂直交叉,以其相交点为轴心,分别向横、纵两方向扩展。十字架理念中的横、纵两轴,实际上是基于生命理念的生命宇宙十字分布。具体来讲,横线从左往右,表示生命从外表往内在的向心方向,是生命内在宇宙线;纵线从下往上,表示生命从人体往外部空间,直至四维空间(永恒)的向天方向,是生命外延宇宙线。横线和纵线共同构成生命宇宙十字定位系统,如下图所示。
在汉字创造中,十字图中横线上的组件(横、即一),采以表示“灵性”,纵线上的组件(竖,即丨),采以表示“形体”。在此基础上,横线向上下延伸,形成了天(永恒)和地(自然)的概念;纵线向左右延伸,形成了物性形体和灵性形体的概念。形体置左侧,用(亻)表示,形体置右侧,则用(亅)表示。有关概念见下图:
我们发现,汉字创造不可缺少的,即阳和阴(即光和暗,展现和遮蔽)的概念。阳、阴的汉字符号表达,是在横、竖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撇、捺的表达形式。如前文如述,阳,即光的概念,用“/”形表示,意指在永恒的灵性之光进入自然的物性中;阴,即暗的概念,用“”表示,意指永恒的物性对自然灵性的遮蔽。由撇、捺延伸出来的,是提和钩,分别表示形体的安放和推动。见下图:
二、以汉字基本笔画构件在“米”格中的具体位置确定其内涵
“米格”是有限空间内,容易分辨的直线线条所能表达一种极限。根据前述的分析可见,汉字正是以这种直线表达为基础的文化理念。加之十字架理念中,符号形体所处的上、下、左、右位置用以表达不同概念,为此,赋予了横、竖、撇、捺、钩、提等等不同的内在意义。
各种构件的基本内涵分别是:
(一)普通构件
1、横(一):一般含义,灵性。取意于运行于天地间生命的内在动力,以形体(丨)横卧表示。
横在上位,天,永恒。取意于天空。
横在下位,地,自然。取意于大地。
2、竖(丨):一般含义,形体。取意于人体。
两竖,左为物性形体,右为灵性形体。

3、撇(丿):一般含义,光,阳,展现。取意于光的照射。
4、捺(乀):一般含义,暗,阴,遮蔽。取意于水的流动。
5、点(丶):从图示可以看出,点,源自于“物性在永恒中的地位”,表示必然毁灭的物性世界。因而,点具有物性遮蔽,但灵性不彰显的特征,即事物的短暂出现。取意于水的蒸发,延伸意为灵魂。
(二)特殊构件
1、左钩(如亅):
钩的概念,是相对于捺而言的,笔锋运行于捺的相反方向。取意于水的倒流,表达(灵性)形体的推动概念。
2、右提(如孑):
提的概念,是相对于撇而言的,笔锋运行于撇的相反方向。取意于光的返回,表达(物性)形体的安放概念。
有关基本笔画的原始内涵简要归纳如下:
(三)方向构件
据前文[注1]的阐述,由十字架理念分隔除左上角外,其余三大块中充满了方向构件(如图所示),其分别表示不同的含义,主要是:
1、匕字底,表示永恒灵性;
2、习字框,表示自然物性;
3、广字头,表示展现自然灵性(内在);
4、巨里框,表示潜在物性;
5、巨外框,表示潜在灵性;
6、山外口,表示潜在永恒;
7、冈外口,表示潜在自然。
此外,“口”字在十字为核心的不同区域,代表各种领域(物性、形体、内在、灵性、永恒等)的缺失。这种表达,取意于人类无底洞式的欲望之口。
三、“米格”理念是东方汉字文化与西方字母文化的共同理念
(一)仓颉造字传说带来的启示----“米格”造字法
据史料记载,仓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注2]
根据前述的分析我们认为,传说中的“双瞳四目”,实质上应是仓颉观察世界的眼光,乃是以天、地为基础的,十字架分隔的“一分为四”的世界观,也就是说,一分为四的十字分隔理念,是仓颉造字
的基本理念。“双瞳”,就是天(永恒)和地(自然),四目,就是“一分为四”的世界观[注1]。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纬书《春秋元命苞》中,進一步記載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根据前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定,“天雨粟”乃是指成批的以“米”格理念塑造成形的汉字如雨点般从天而降(根据汉字笔画的分析,“粟”原意是“米的永恒形体领域”),造福华夏儿女。
据传,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便是由仓颉造字后“天雨粟”而来。我们有理由推定,“谷雨”节的设立,是古代汉语言文字理念创造者或觉察者,给后人提醒和启示汉字自身蕴藏着永古隐藏不言的“米格”内在奥秘。正如米作为东方百姓的食粮一般,“米格”本应是汉字文化圈学子的精神食粮,提醒人们“米格”理念在汉字诠释中文化根基地位。这也正是为什么现代毛笔书法草稿格式中,常见以米字格为练字临摹格式的原因所在。
以十字理念为根基的造字法,本质上具备了神性的特征,造福华夏儿女的神性汉字,从此揭开了灵性的奥秘,“鬼夜哭”则表达了灵性奥秘带给人类的启示,从而使得人类摆脱恐惧,是对灵性光明掌控黑暗时空的生动描绘。
“米格”在汉字文化中的根基性地位,我们也可从东方象棋文化中“米格”在“将”、“士”四围的设计、蝙蝠纹传统寓意纹样、古代青铜器纹饰等来窥见端倪。1987年6月,在安徽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发现了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遗址。在凌家滩遗址出土的1000多件玉器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件在一起的文物:玉龟和玉版。我们推定,玉龟,暗示了作为文字媒介的“一分为四”的龟甲文字文化,而玉版的格调(上右图),正是“米格”的纹路图,则指明了文字创造的“米格”理念根基。
我们认为,传说和文化遗产资料证实了一个理念,也就是“米格”以及由十字区分的“一分为四”理念产生的笔画内涵,是汉字创造的理念根基,也是古代华夏儿女对宇宙和生命认识的精髓。
(二)“米格”是汉字文化和西方字母文化的共同文化根基
东方文化,主要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化。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字母的基础的文化,根据对西方文字的源头----希腊语大写字母内涵的解析[注3],我们推定,“米格”及由一分为四理念产生的笔画内涵,也是西方字母文字创造的理念根基。这种理念根基,本质上是人类对生命和世界的认识,是生命宇宙观的展示。
“米格”文化理念自身的灵性、启示特征,给世人展示了一幅神性的画卷,向世人表达了生命世界的神奇,万物背后的灵性,以及灵性间相互逻辑关联。而不同的文化形成的不同字形(汉字或西方语言的字母、词汇),定格了不同族群对世间万物及相关概念的哲理思考。
由此我们进一步得出,“米格”是汉字文化和西方字母文字创造的共同根基,这种根基,是古人对生命和智慧世界的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根基现象,要么表明他们之间就是同源文化的两条支流,要么表明这些文化根基就是人类基于生命奥秘追溯的不二解答。
综上所述,“米格”文化理念,正是人类基于万物灵性的启示认识,并用万物启示性认识的智慧,化为符号形式的终极表达。“米”字的字形,如同将希腊文基督一词(ΧΡΙΣΤΟΣ)的词首“Χ”置于十字架的“十”字之上,预示着造物主的永恒定意。正如汉字“奥秘”两字均隐含“米”[注4]一样,汉字的“米”字,原本就表达了以“米格”造字理念对汉字本身的灵性解析作为华夏族群精神食粮的定位,这正是汉字千古隐藏不言的奥秘所在。
愿天地万物的造物主不断地启示我们,让我们得知生命的灵性奥秘。愿我们汲取古老文化的精髓,使古老的文字披上“米格”之花的盛妆,让古老的汉字再现神彩,向我们展示她那千古隐藏不露的荣美光华!
(文/启光源,彩图源自网络)
(转载、引用请保留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详见《十字架理念是“一分为四”的世界观----兼谈汉字形体的普遍启示意义》;
注2:有关内容摘自维基百科《仓颉》。
注3:详见a.《西方文明之母,哲理启迪之光——希腊语和拉丁字母原始含义初探》,b.《从希腊字母含义探究西方文化奥秘——对希腊字母内涵解析的尝试》。
注4:“奥”字原字框内有丿和米,表示灵性亮光下的“米”格;“秘”字由“禾”、“心”加撇(丿)组成,禾之心即为“米”,心上之丿代表灵性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