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却未必都是高明的画家,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真是门技术活。古时说棍棒出孝子,但很多逆子其实也是小时候被揍出来的。百依百顺?那更行不通,正如卢梭说的那样: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能使孩子痛苦吗?就是百依百顺,因为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增加,迟早有你无能为力的那天。因此,教育孩子不能着急,更不能走极端,循序渐进,才能修成正果。 —编者
如何对孩子说“不”
首先,选择在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候,一般在孩子3~5岁时开始对他的无理要求说“不”。孩子3岁前,他的哭声一般是身体痛苦的表达,这时家长要帮他解除痛苦,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3岁后,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的表达,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他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当你发现孩子有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情况,要有意识对他说“不”。
其次,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或在其他亲属前面对你。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他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卧室里没有危险物品),把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下次不许这样!”
如果你决定说“不”了,就不要显得犹犹豫豫,要坚决!这对你,对孩子都有好处。 柳晴
妈妈的语气可影响孩子一生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当孩子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而应该耐心倾听他的理由,平等交流。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更有自信。
鼓励的语气
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这样,既教给其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心语
孩子说粗话怎么办
说粗话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学着说粗话。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
应对方法
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同时,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应对方法
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
姜末
专家课堂
爱,需要智慧
秋文心理工作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徐秋秋
古往今来有很多子女不孝敬父母或不养老的事情发生,但是这几年一些极端事件,例如“机场刺母”、“博士求房”、“公务员殴打父母”等,却令我们不得不反思。
儿女打骂家长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且暴力行为的实施者多为12岁~16岁的青少年。在从事心理工作近两年遇到不少子女对父母恶语相加、提过分要求、威胁逼迫父母的案例,这让我决定从心理专业的角度去总结分析,找出其背后的原因。
爱孩子,就让孩子说了算
很多父母小的时候没有享福,因此有了孩子就加倍补偿,对孩子言听计从,无限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管是否合理。这样渐渐培养了孩子“我要你们就应该给”的心理状态,一旦父母发现无法满足孩子或者想稍加限制的时候,情况已经无法控制,孩子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付父母。从哭闹开始,直到不满足需要就自虐或者打骂父母,以这些极端的方式操控父母满足自己,而父母经受不住孩子这些行为便一退再退,逐步瓦解掉心理防线。这就是孩子利用父母的受不了,父母在行为上让孩子认为这样是有效的。
只管孩子,无视自己
身教绝对胜于言教。孩子学习的第一通道不是语言,而是看到父母是如何做。有个案例,上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男孩子经常动不动就打骂母亲,通过同这个家庭沟通,发现是爸爸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妻子和孩子,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学会了母亲是可以被这样对待的,因此一方面非常恐惧父亲,另一方面则只要不满意就打骂母亲。这样的孩子既不懂得自重,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则要及早干预这对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让孩子重新学会尊重母亲。
只是管教孩子基本上无效,孩子会潜移默化去模仿每天看到的行为模式,日久形成根深蒂固的心理形态,到了成年以后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棍棒出孝子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出孝子”,可以理解为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期待而更加严格的管教孩子,最终孩子长大后回来感恩父母的那些管教,这是古人的一种经验,我们不去妄加褒贬,但任何行为都有它的多面性,很多父母没有全面的去分析这个问题,而是把重点落在了棍棒上,以为打孩子就是对孩子好。
我们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中看到,打孩子是父母最后一招了。曾经有个上小学4年级的男孩儿对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受震动。他说:“爸爸现在打我,是因为我小打不过他,等他老了,我长大了,他打不过我,看看怎么办?”我当时听到很惊讶,夸张地说这孩子真有点卧薪尝胆的感觉,如果这位父亲不觉察到这些,真不知道后果会是什么。
以上是几点常见的家庭教育的误区,当然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原因,但是不管多少,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深爱自己的孩子,而没有学会智慧的爱之前,很多家庭都在盲目地爱孩子,最终爱成为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爱孩子才是正确的呢,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呢?
爱要有规则
孩子开始建立行为习惯之初,完全是本能行为,没有边际,而父母就像是站在防线边上的守护者,每当孩子要越界,就去提醒孩子,界限另外一边是什么,如果孩子坚持,也可以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适当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责任,比如其他小朋友对他的指责、尖锐物品带来的疼痛等等,孩子体验到了以后,一定会为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这也是人的本能。
因此爱的原则并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学习什么是规则以内,什么是界限,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就是孩子自己学习规则和界限的过程,因此让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正向表达爱和尊重
家庭中,成员之间的互动背后就是爱,在与孩子交流时,不如直接告诉对方“我是爱你的”,有时候一句柔软的话语,一个温柔的拥抱,一句对不起,一切就都化解了。多在家庭中正向表达爱,互相尊重,懂得示弱和道歉,这样不用刻意去教孩子,他也自然会做了。
温柔的坚持
我接触的很多父母都说,坚持2分钟对孩子的耐心还行,超过2分钟我就忍不住了。忍住的情绪也会伤人,时间长了还伤身,我不建议父母忍,而是学会做淡定的长辈。你要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父母很在乎你,同时这件事情真的不能答应”。
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要求是为了得到关爱,有时候是一时失去判断力,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用心观察孩子背后的想法,他究竟想要什么呢?如果你认为孩子就是要某某东西,那就真的不那么智慧了,别忘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吗?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父母与孩子距离更远的是漠视、粗暴、独断。
孩子的行为原因是多元化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孩子感受的是这个家庭中的幸福还是伤害,是爱和尊重还是冷漠地对待,是和谐温馨还是焦虑愤怒,这些都需要父母长辈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吧!
育儿心得
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前几天与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的女儿交流时,女儿告诉我,越想越感觉到前段时间转专业未成功是幸运的。我让她说说感想,女儿说,一是通过想转专业,努力了几个月,基础知识牢固了,绩点分提高了,总排名靠前了。二是即使转专业成功了,原专业的绩点分带不过去,需要从零开始,没有保研资格。最关键的一点是知道了失败是什么滋味,知道了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知道了通往人生目标的路有很多,这次不行,还有别的机会。我由衷替女儿高兴。刚上大学时,女儿来信说,开学一段时间了,还没有进入状态,自由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感到有点不适应。为了鼓励女儿努力学习,我帮女儿制定了转专业的目标。
记得当时我说,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结合所学专业,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考研是长期目标,但相隔的时间太长,容易懈怠;可把转专业定为短期目标,因为大一的基础课(英语、高等数学、物理等)都是一样的。考进东大的拳头专业,对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就算转专业不成,打下了好的基础,对将来考研也有帮助。女儿下定了转专业的决心。这几个月下了很大工夫,自我感觉不错,很自信的认为一定会转成功。
结果失败了。知道分数的当天,女儿的心情极糟。从女儿的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来“我那么那么坚定不移地想转系,以至于在考高数的前一天晚上紧张加兴奋凌晨四点才睡着。比高考还要紧张……之前的生活基本上是我付出了就有立竿见影的回报,而且往往是比我期望的还要好的回报……这次让我知道考砸了那种后悔、伤心、失望是什么滋味了;知道晚上梦见自己没考好,醒来发现还是没考好是多么无奈了……”女儿终于从转专业的阴影里走出来了,而且认识水平越来越高。当时怕我们伤心,还极力安慰我们,说不难过了。实际上还在心里面纠结着。
现在女儿又有了新的目标,正向新的目标前进,也许会有更大的挫折,但是女儿的抗打击能力也更坚强了。正如女儿所说“当面对一片废墟时,勇敢的人果断走开了,去开辟一片新的土地;我想更勇敢的人应该是在这片废墟上把楼重新建起来。”女儿在挫折中成长、成熟了。是啊,没有挫折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不能超越挫折的人生,不是成功的人生。冰心说得好:“人们只惊慕花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痕,洒遍了牺牲的血肉。”正是由于经历过挫折与失败的洗礼,人们才能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平和心态。

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天才是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挫折,它会使弱者望而却步,却使强者更加斗志昂扬。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次的磨难,才会更加努力,更加珍惜,更加有出息!女儿,你以后走上社会,会遇到更多更大的挫折。再回过头看看原来的种种不顺,你会感到挫折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只有经历过了这些挫折,人才会成熟。你现在经历了这次不顺,战胜了这个挫折,你会更坚强,甚至比成功了收获都多。女儿从挫折中站起来了,美好的前景正等在前方。祝福女儿!
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