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会战 中条山会战中国为何败得那么惨

中条山战役过程

中条山战役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日本将战线分为四条即东线、西线、北线和东北线。东线日军大约有25000人,其中步兵、骑兵6000多人,炮弹不计其数,飞机、装甲车等以温县为起点,沿着黄河两岸进攻。在攻陷义庄后,强渡沁河。而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我军节节败退。西线日军作为主攻路线,以分散为作战策略,大炮为进攻的主要火力,对我军进行大面积扫荡。在经过了5天的激烈战斗,我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了唐王山的营地,退回到胡家峪。北线这条线路的日军主要想把我军分为两半,再一网打尽。

中条山战役旧照

中条山会战 中条山会战中国为何败得那么惨

日军派了30000多人,以中间为突破口,再以横岭关的位置向大道的西侧进行攻击。在日军的层层夹击下,我军黄河沿岸的线路都被阻断了,同时失去联系。东北线日军派兵10000多人,向着阳城至瑾封镇的路线进攻。在日军的攻击下,我军只能选择在突围中向西撤退。这是中条山战役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日军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阶段进攻后,马上加大火力对中国各个阵地进行扫荡式攻击。以西线来说,日军在黄河两岸进行来回扫荡,直到扫荡结束,我军损失了四千多人,我方主力军伤亡惨重、节节败退。兵败如山倒,纵然国军将士一心报国,却也无力回天,最终大部队只能撤离中条山,中条山战役也因此拉下帷幕。以上便是中条山战役过程。

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山西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国军当时投入了二十六万大军,那么中山条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呢?

中条山战役旧照

导致我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军的全力以赴,将华北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中条山战场,而我军缺乏清醒。日军很看重这次战役,拿出超过七个师团的主力部队来决战,日军对此次战役志在必得,他们想通过此战打开山西的门户,然后侵占整个富饶的山西。当时日军的战力远远超过国军,国军本来就很难抵抗日军的攻击,而蒋介石还抽出十万兵力去抵制共产党,使应战的兵力更加不足。那么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军战前没有准备充分,仓促应战,国军上层领导同样战前思想准备不足,犯了轻视敌人的错误,两军对垒时我军领导指挥不当。而日军在战前就在当地就进行了山地战演习,进行强化训练,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我军粮食都没有储备充足,原因是当时负责督粮的人员之中出现了敌人的奸细。这就是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答案了,当时日军兵精粮足。在国军断粮之后,日军果断的按照计划,进攻和穿插包围,国军进退失策,指挥相当的混乱,没有像样的作战计划,很快就失去了统一指挥,导致了国军惨败,中条山阵地失守。

中条山战役伤亡

中条山战役日军与我军伤亡最终以1:12这种令人乍舌的比例结束。

唐淮源旧照

日军在战役中很好的依据中条山的地形部署了作战计划。将军队分散到三面,分别从东西北面三个方向一起进军。日军将主攻方向放在西线,势如破竹,国民党军的许多优秀将领均在此次战役中牺牲。中条山战役伤亡的数据根据日方统计,死亡的国民军人数有42000人,被俘的国民军则多达35000人。但日军方面的情况仅有673人死亡,2292人受伤。蒋介石在战败后感叹此战是中国抗战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战役伤亡之惨烈堪比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五月七日从三面大举进攻防守的国民军,鲜血遍染中条山的土地,十八万国民党军被日军围困,物资匮乏、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第三军师长唐淮源带领部队支援遭重创的第五军指挥部,在温峪受到日军南北夹击,在温峪安桥豁仅够一人通过的沟渠里被日军伏击,第三军的士兵如刀俎上的鱼肉任日军宰割,尸体填满了沟渠,鲜血如小溪般在沟渠里流淌。军长唐淮源自杀殉国。师长寸性在身体中八枪后,仍指挥作战,13日在日军轰炸中失去右腿,见大势已去便饮弹自尽。在补给中断支援中断和日军猛烈的炮击、飞机轰炸下,国民军伤亡惨重,节节败退,数万名将士在战役中惨死,令人扼腕。以上便是中条山战役伤亡介绍。

中条山战役八路军为何没参战

对于中条山战役八路军为何没参战这个问题,人们众说纷纭。1941年中条山战役爆发,前后战争时长不到一个月,日军使用扫荡式的来回攻击,让国民党损失惨重,而这次战役八路军却没有参战。中条山易守难攻,且所在的位置与共产党主力军很近,蒋介石意识这点便提出了国共合作,希望八路军可以协助作战。然而提案两周后,共产党都没有出动援兵协助国军,这在当时还引起了政界各方的不满,引起人们广泛的质疑。那么中条山战役八路军为何没参战呢?

蒋介石旧照

其实当时是国共最不信任的时候,毛泽东认为蒋介石是想借助这次战争消灭共产党,如果共产党出动军队有可能导致主力减弱,要是不出动便会被国民党安上不抗日的罪名,从政治上打击我党。且毛泽东认为,如果攻打日军太凶猛,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报复,最后让国民党坐收渔翁之利。所幸毛泽东看穿蒋介石意图,执意不去中条山作战,仅是下达了小打小闹,让友军觉得我军参与战斗的命令。

由于当时国军有组织的抗敌基本结束,八路军虽然稍有协助,但并未实际起到协助打压的作用。再加上国民党此役伤亡惨重,他们自然将责任推卸到八路军的不配合上。国民政府公开发言说八路军坐视不动。谣言相传才有了中条山战役八路军为何没参战的质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8151/76628149194.html

更多阅读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台湾版 第一章 知兵堂徐蚌会战pdf

徐蚌会战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蒋介石投掷了如此巨大人力、物力,结果这关键一搏,还是惨遭“滑铁卢”,是蒋介石用人不当?是南京最高指挥部决策失误?是奸人出卖?还是内部失和?······ 怀冰◎著 封面设计◎邱元昌 跃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荣誉出

血肉磨坊:淞沪会战最惨烈的历史瞬间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悲壮惨烈的一次重大战役。题记:对于抗日战争的“淞沪会战”,后来有军事专家评价,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是一架“绞肉机”,淞沪会战中的罗店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血肉磨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

抗日常德会战的得与失 常德会战电影

□叶荣开在常德已被包围的情形下,常德守军依然拼死战斗(资料图片)抗日常德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少有的以胜利告终的一次重大战役。这一战役,充分表现了中国军队英勇御侮、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中华民族气节;特别是担负常德保卫战的国军第57

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中国一般称为武汉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中正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台湾版 第二章 台湾眼中的徐蚌会战

说明 这部小说《徐蚌会战》在中国大陆是绝版。如有疑问,网友可以在百度上搜索。  本书原名就是《徐蚌会战》,是台湾作者署名怀冰1993年所著,我以为我无权把它改成《淮海战役》。48年发生在江淮大地上的大决战,叫做淮海战役也好,叫做徐

声明:《中条山会战 中条山会战中国为何败得那么惨》为网友羡煞尘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