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出路》 《中国文化的出路》-基本信息,《中国文化的

《中国文化的出路》由陈序经教授创作陈序经教授运用西方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理论写作本书,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优劣,分析前代及当时国人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与歧路中探求中国文化的方向。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基本信息


0出版社:岳麓书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
丛书名: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平装:146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780761322X,9787807613220
条形码:9787807613220
商品尺寸:22.4x14.8x1.2cm
商品重量:998g
ASIN:B0039XN6XS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出路》内容简介:陈序经学贯中西,研究领域涉及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1933年,他在中山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几日后,讲辞发表于《广州民国日报》的“现代青年”栏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文化大论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而成,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其他出版社也曾多次再版。
此书旨在比较研究文化学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仍不失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此次编辑过程中,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以1934年商务印书馆版为底本进行整理,尽量保持原著风貌。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的出路》 《中国文化的出路》-基本信息,《中国文化的
《中国文化的出路》:人类是文化的动物。有了人类,必有文化。文化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同时发生的。这一点自从比国的人类学家路杜氏(Rutot)等发见所谓前石器时代的遗石以后,一般人类学者,似没有怀疑的态度。但是有些一人相信,人类曾经过一个没有文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人类是一种爬树的动物,而与其他的高等动物没有什么分别处……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媒体推荐

陈序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史学家,早年留学外国,回国后终身从事高等教育事业,诲人不倦,在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坚持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祖国培育人才,道德文章足堪世范。
――马万棋
陈序经是梁漱溟之后,中国第一个可以将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和对其他立场的批评,建立在自己的相当系统的文化理论基础上的人。
――德国汉学家柏克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目录


代序
绪言
第一章文化的根本观念
第二章文化的根本观念
第三章折衷办法的派别
第四章复古办法的观察
第五章全盘西化的理由
第六章近代文化的主力
第七章南北文化的真谛
后记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序言

序经先生这回把中国人这三四十年来经过很大的辩争的“欧化”问题,造成一部有系统和批评的研究的著作;凡是关心这问题的人们。想无不感觉喜跃地欢迎。
大概无论中国人或外国人,一临到东西文化问题的讨论,他们的论据,很难免去主观和成见的成分――像在这书里被批评过的许多随随便便意见的结论。但序经先生在这书里的努力,却是从批评的社会科学的立场下论断,使东西文化的问题。也渐进于严格科学的领域。我以为这本书的贡献,就在这里。
教室里的经验告诉我们,时至如今,还有许多青年同学们,对于今日中国必须要走欧化的活路的理由,尚常常发出有疑惑的质问。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后记

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海南省文昌县人。1925年自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岭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达四十年之久。在承担繁重的学术工作的同时,历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等职。著有《中国文化的出路》、《文化学概论》、《社会学的起源》等。
陈序经学贯中西,研究领域涉及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1933年,他在中山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几日后,讲辞发表于《广州民国日报》的“现代青年”栏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文化大论战。

中国的出路_《中国文化的出路》 -文摘

一文化与人类
人类是文化的动物。有了人类,必有文化。文化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同时发生的。这一点自从比国的人类学家路杜氏(Rutot)等发见所谓前石器时代的遗石以后,一般人类学者,似没有怀疑的态度。但是有些人相信,人类曾经过一个没有文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人类是一种爬树的动物,而与其他的高等动物没有什么分别处。①我们对于这种见解,是不能表同意的,因为若是人类是文化的动物,他必定有创造文化的能力;若有了创造文化的能力,则人类在最初的时期,无论其创造的文化如何简单,总不得谓其没有文化。并且所谓没有文化的人类的时期,不过是一种臆说,在历史上既找不到证据来,而在现在所生存的人类里,无论如何野蛮,如何不开化,也找不出是完全没文化的。
事实上,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文化。但是人要是创造文化,他必然已经是人。要是他不是人,他决创造不出文化来。所以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的动物者,也可以说是因为前者有了文化,后者没有文化。我们这样的去区别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也许会引起一般人的疑问。他们以为飞禽像鹦鹉,能学人类说话,鸡鸽能做十二音,狗能做十五音,角牛能做二十一音,猴子能做二十音。这种声音言语固然简单,然与人类的言语,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没有种类上的不同;因为一般普通的人类,若是没有受过教育,其所用的言语也不过三百字。①言语是促进文化的原动力,而且是文化的特征,动物既有了言语,则动物不能说其没有文化,而人类和其他的动物的区别处,并不在于有文化和没有文化了。不但是言语非人类所独有,就从文化的他方面看去,动物也非完全没有的。比方:飞禽能做巢,猿能用木杖行路,能掷石及有刺的果实于其敌人的头上,又能用石打破有壳的果实。此外又如人猿能用树枝来造简单的住屋,均足以表示动物有创造文化的能力。所以他们的结论是:人类之所以异于动物者,决不能以有文化与否来做标准。
我们以为动物中像人猿等,只能做有情绪的呼喊,没有表示意思的言语。①人类言语的发达,是赖于群居。换言之,群居为言语发达的重要条件。动物的群居能力是有的。而且群居是高等动物的普通现象,然动物终不能使其所发之音,成为有意想的表示,且不能像人类一样;因群居而使其情绪的呼喊,发达为复杂的言语,可知言语决非动物所有。同样,鹦鹉的学习说话,固然能说人类有意识的简单语句,然他们所模仿的语句,他们究竟是否知道其意义是什么,很是疑问。而且他们自己,既没有能力去创造言语,所谓他们能学习言语,恐怕不外是没有意识的模仿罢。赫德(Herder)说得好:“言语是人类的所有物,而且是人类的权利,惟有人类,才有言语。”②
同样,动物像飞禽能做巢,及其他的高等动物能做简单的技艺及物品,大约不外出于所谓本能的动作,却非理性化的创造。所以他们所创造的东西,永远是没有法子去改变,没有法子去学习和模仿他种动物所创造的东西。因此,严格来说:文化乃是人类所独有的。③
文化固然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文化的发生及发展,必赖于人类的努力创造。设使人类而专靠着天然的生产供给。以维持其生活,不想努力去改变环境,则文化决不会产生和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8839.html

更多阅读

《老汉口“码头文化”的痕迹》 汉口码头文化

有人说武汉是一个农民城市,它的文化只有两个。一个是远古的盘龙城遗址,一个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我以为前者是从考古学角度出发,后者侧重政治角度。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应该还是码头文化。关于老汉口“码头文化”的痕迹,人们说得最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长安区第八中学李富荣【教材版本】08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搜集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席慕蓉讲座《文化的信仰》实录_济云开 西周礼制讲座实录

我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里拜访的三个族群,这三个族群,每一个族群都在祭祀一尊苏力德。那这尊苏力德呢,是我们的每一位英雄留下来的旗帜,他们用了(多则)八百年,或者(少则)三百多年的时间一直在祭祀着。我是很想告诉在中国的所有人,因为我想替

《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论文 中西方酒文化

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酒的文化的源头、酿酒原料、酒文化和饮酒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差异.本文不同于其他的调研,我主要着重于通过学习英语而了解酒文化的重要性。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接下

人类的出路 《人类的出路》目录及简介

书名:人类的出路             书号:978-7-300-16191-4著者:马克·德·维利耶 著,唐奇 译        责任编辑:蒋霞成品:165mm*240mm   页数:301纸张:70克胶板纸装祯:平装出版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9.80元出版社:中

声明:《《中国文化的出路》 《中国文化的出路》-基本信息,《中国文化的》为网友苦往心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