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香菱介绍,香菱学诗-香菱诗歌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被选入语文课本,《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香菱学诗_香菱学诗 -香菱介绍


香菱学诗香菱
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另外,通过这次学诗,也写出了香菱的聪慧灵秀,极富悟性和虚心好学。
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红楼梦》书中有著名的“香菱学诗”一节,并入选中学课本。后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备受折磨,改名为秋菱,险遭谋害。高鹗续书中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并遗留一子(这可以通过最后一回中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对话中得知,是由甄士隐亲口所述)。一说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香菱学诗_香菱学诗 -香菱诗歌


香菱学诗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第一首诗

香菱的第一首诗是这样的: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翻译:
月亮挂在天中央,散发着凄冷的寒气,月光皎洁,投下一片斑驳影子。诗人常思玩月以助诗兴,但是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的人望着月亮只会徒增忧愁。翡翠楼上和珍珠帘外都能看到一轮圆月。美好的夜晚何必点银白色的蜡烛?晴空中月亮的光彩辉煌灿烂,照映着画栏。
简析: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挂”“玉镜”“冰盘”等,辞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诗

香菱的第二首诗是这样的: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翻译:
深夜,独自站在窗边,只见,银色的月混着水一般的清辉洒下,丝丝梅花香若有若无地飘来,柳条在微风中渐渐拂干了露水,台阶洁白无瑕,使人疑心用白粉涂过,栏杆像玉一般洁白,如同用清晨的霜抹过。醒来时,西楼人迹已绝,月的轮廓依然隔帘洒下。
简析: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香菱介绍,香菱学诗-香菱诗歌
香菱的第三首诗(即“梦中所得”的那一首)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翻译:
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香菱诗第三稿注释
①〔精华欲掩料应难〕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精华,本道家语“日精月华”,光华、光辉之意。
②〔影自娟娟魄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影,这里指月的正面。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从作法上看,本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写离愁及故园之思,皆本此。
③〔一片砧(zhēn)敲千里白〕皓月当空,银光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衣之声。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李白《子夜吴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香菱化用此诗意境,表达妇人对远在边陲的丈夫的思念──这种思念在月下衣时变得更加浓烈。
④〔半轮鸡唱五更残〕缺月在天,雄鸡高唱,正是五更将尽时分。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这并非单纯写景。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时分,因此写黎明景象正是为了写别情。例如: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后唐牛希济《生查子》)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宋柳永《采莲令》)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宋周邦彦《蝶恋花》)
香菱这首诗将“半轮(月)”“鸡唱”“五更残”这三个典型细节融成一体,也正是为了渲染离别时黯然伤神的气氛。
⑤〔绿蓑江上秋闻笛〕绿蓑,泛指江上的人,不限于渔翁。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李白《春夜洛阳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香菱这一句所表达的也正是这种感情。
⑥〔红袖楼头夜倚栏〕“楼头夜倚栏”,更确切地说,当是“楼头倚栏望月”,在古代诗词中已成为一个用来表述相思之情的典型化细节。例如“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等。香菱此句亦不例外。
⑦〔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嫦娥看到人间有如此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一说,这是嫦娥因月有盈亏这种现象而发问,她希望夜夜都是满月。香菱以此结束全诗也表明了她跟父母团聚的希望。
简析: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本篇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香菱学诗_香菱学诗 -诗文全文


香菱学诗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4135.html

更多阅读

漫话香菱的人物形象 香菱学诗中香菱的形象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甄英莲,为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先是被卖给公子冯渊(逢冤),后来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把香菱强买去做小

黛玉是如何教香菱写诗的 林黛玉扮演者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精彩片段之一,在香菱学诗的这件事中,宝黛钗的反映各不相同,观之有趣,黛玉的人品和学养在此片段中得以更充分的展示,“她既然来问我,岂有不说之理。”“诲人不倦”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之一,而薛宝钗也是深受儒家

马斌《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整理稿 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状态,感知香菱人物形象。2、深入品读,感受小说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3、思想教育:追求诗意生活,培养乐观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师:有一个人,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铸就成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获奖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节选。通过人物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对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在教学中队人物言行的分析和揣摩,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

声明:《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香菱介绍,香菱学诗-香菱诗歌》为网友得不到才这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