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文言文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成语,守株待兔-文言文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成语


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反义词
【近义词】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墨守成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
【反义词】随机应变、见风使舵、通权达变、除旧布新、标新立异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文言文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注释
守株待兔
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农民。
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身:自己。
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
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
第三个“而”:表示转折。

特殊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省略句
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省略句

守株待兔文言文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成语,守株待兔-文言文

文言知识

“颈”与页部的字。“颈”指头颈,它是个形声字,左边为声,右边属部首。“页”本指人的脸,是个象形字。凡属页部的字都与人的脸部、颈部有关。如:颜――脸上的神色,额――人的额头,颊――人的脸颊,颔――人的下巴,等等。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启示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主要批评
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是讽刺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想有回报的人。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
揭示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成语资料

守株待兔
【英文】StayingbyaStumpWaitingforMoreHaresToComeandDashThemselvesAgainstIt
例句
1.Nobodysucceedsbysittingaroundwaitingforthingstohappen.没有人能靠守株待兔取得成功。
2.Atthistimewhetherinvestorsbepassivebeforebuyingagain?这时投资者是否先买入再守株待兔呢?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辨析

【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要读作“dà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辨字】株:不能写作“猪”。
【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成语示例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守株待兔,能有好日子过吗?
◎他们哪里知道,有位医术不高但神通广大的医生,利用给她常年患病的母亲上门治病的机会,早已博得她父母喜爱,正在守株待兔。
◎在学习中不可有守株待兔的心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要自己争取。
◎守株待兔只会让机会擦身而过,只有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同雨燕中的主人公一样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那定是十分愚蠢的。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拓展

【造句】
1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守株待兔,否则会让敌人跑掉。
2思想不能太保守,要勇于探索,守株待兔是不会有收获的。
3要是人人都守株待兔,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创造发明了。
【灯谜】柳(打一成语)
【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作者简介

韩非,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子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著作有《韩非子》等。
韩非对韩王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的目的是劝诫韩王不要死守陈规,要变法、改革。

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国的贵族。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等一系列的文章,这些作品后[2]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秦国出兵逼迫韩非来秦,韩非在秦王问计时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因不满姚贾进为上卿,诽谤于嬴政,姚贾知道后怀恨在心,进谗加以陷害,后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人物

中文名:韩非
别名:韩非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281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33年
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道家
信仰: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
主要成就: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代表作品:《孤愤》、《说难》
所处时代;战国
学派:法家思想

生平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秦王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嬴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文学特点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改革和法治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子・八奸》《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所谓“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 守株待兔沿用过去的方法,守在树旁,等待撞树而死的兔子,最后终一无所得。比喻拘泥守成。典出《韩非子.五蠹》。后亦用「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词

守株待兔
拼音:shǒuzhūdàitù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释义

沿用过去的方法,守在树旁,等待撞树而死的兔子,最后终一无所得。比喻拘泥守成。典出《韩非子.五蠹》。后亦用「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典源

《韩非子.五蠹》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解
宋:周朝分封殷遗族微子启之地,在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后为齐所灭。
株:树干。
兔走触株:兔子慌忙奔跑而撞树。走,跑。触,撞。
释其耒:扔下耕具。释,放下。耒,用手推耕的木制农具,形状似犁。
冀:希望。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典故说明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_守株待兔 -书证

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缭鲥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80103/141864.html

更多阅读

“守株待兔”新启示 新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新启示“守株待兔”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成语故事。兔子为什么会撞树而死,而被守株者所得。这与兔子的生理缺陷有关,兔子有两个特点:一是兔子在奔跑时不会转弯抹角,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奔跑,即使要转弯,它也是成90度角陡转弯。二是

从“守株待兔”故事中看到的道理 守株待兔的故事

1、要想获得“意外”的收益,首先要把自己的“株”培育好、造就好,最好是把它整成一根对“兔子”富有吸引力的磁力之“株”,这样就不愁兔子不来触了。2、“株”不是不可守,“兔”也不是不可待。关键是要守对“株”,再耐心地守着,终归会有“

英语短剧剧本-守株待兔 英语剧本6人版短剧

同学们在圣诞晚会上都看到我们英语短剧《音乐之声》了吧?今天Jernny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另外一个剧本,可以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演哦~这个剧本的内容是大家很熟悉的守株待兔改编的~一起来看看吧~[开始。树)上台安静地屹立到舞台较后方。导

守株待兔的寓意 亡羊补牢的寓意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其著作曾经令秦始皇百读不厌。韩非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揭示了人世间存在的种种愚蠢、糊涂的思维,留下了诸如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朝三暮四、守株待兔等脍炙人口的成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

声明:《守株待兔文言文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成语,守株待兔-文言文》为网友莫扎特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