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形目 海鲇 海鲇-简介,海鲇-鲇形目

海鲇,鲇形目海鲇科海鲇属的1种,又名赤鱼,青松鱼。体长形,稍粗壮;长500~800毫米,重2~3千克,最大个体可长1.5米。头大,略平扁,头顶裸露且有弱粒突。口大,亚下位;齿细尖绒毛状,颌齿呈带状排列,腭齿每侧3群:前端2小群并列,后部大群呈长三角丛。眼小,眶缘游离。鼻孔紧邻,后鼻孔有瓣片而无须;须3对,1对上颌须可伸达鳃孔,2对下颌须较短;鳃膜与鳃峡相连;体无鳞;背鳍与胸鳍均有锯齿状硬刺;脂背鳍短小;尾鳍叉状;体红褐至青黑褐色,腹部白色,两侧有银色光泽。广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及东海。

鲇_海鲇 -简介

鲇形目 海鲇 海鲇-简介,海鲇-鲇形目

海鲇

海鲇(海鲶科)Arius thalassinus

地方名:赤鱼、青松鱼、成鱼、成仔、黄松、油松、尖珠、光鱼、骨鱼。

形态特征:

体长形。前部宽阔、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60~80厘米、体重2000~3000克,大者可达9000克、头大且平扁,眼较小,眼间隔宽而平坦、口大。下位,在口角外形成较厚的唇褶。腭骨牙呈绒毛状每侧3群。有触须3对,上颌1对较长,下颌2对较短、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侧线明显且平直。体背部深绿色,腹部银白色。背鳍位于胸鳍后上方;背鳍、胸鳍各有一硬棘,棘的前后缘有锯齿;尾鳍深叉形呈灰黄色;其他各鳍均为浅紫色。

产地、产季: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尤以南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北部湾,渔期为3~6月份。为暖水性底层鱼类,常在缓流的泥沙底活动,主要以甲壳类、贝类等以及小鱼为食。在生殖季节结成大群,游向沿岸和河口浅水产卵。在北部湾,雷州半岛西岸外有其主要产卵场。产卵期为3~5月。怀卵量200~300粒。卵大,直径平均约12毫米,重约1克,沉性。雄鱼有口内孵卵育仔习性。

经济价值:

为南海一般的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7.2克、脂肪 2.7克、由于肉质欠佳,一般多加工成威于品,但其卵特大,经济价值高。 为北部湾重要渔获物之一。肉质较粗硬,可鲜食,一般多加工制成咸干品。 中国南北海区产有中华海鲇;南海产有硬头海鲇。两者腭齿均呈粒状,前者每侧只有1群,后者则有前后两群。

鲶鱼属鲶目,与脂鲤、鲤和一些鲤科的小鱼有亲缘关系。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可以归为同一骨鳔总目;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应属于骨鳔目下面不同的亚目,鲶鱼属于鲶亚目,脂鲤、鲤和鲤科小鲤鱼属于鲤亚目。

鲶鱼的特点是嘴边长有像猫的胡须一样的触须,起码在上颚上方有一对,有的嘴边还有一对,有的下颚还有一对。许多鲶鱼背上有脊骨,有胸鳍。它们的脊骨上可能有毒腺,被刺中会感到疼痛和伤害。所有的鲶鱼都没有鱼鳞,它们的表皮赤裸,或者覆盖着骨质的盾片。

现存的鲶鱼大约有2500种,分别属于30个科。大部分栖息在淡水中,属于海鲶科和鳗鲶科的鲶鱼则在海中栖息。淡水鲶鱼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淡水区域。从穿过山脉水流湍急的河流,到缓缓流淌甚至静止不动的湖水,都可以看到它们。海水鲶鱼则栖息在热带地区的海岸附近。鲶鱼喜欢潜游水底,晚上比白天更为活跃。它们多数什么样的动物和植物都吃。鲶鱼雌雄都承担养育后代的义务,如褐色大头鲶鱼还会挖洞来抚养和保护它们的子女。雄性海鲶鱼会把弹球般大小的卵,还有刚孵出来的小鱼含在口中,宝贝之极。

各种鲶鱼在身长和体重上的差异比较大。最小的一种鲶鱼身长只有4~5厘米,而欧洲的一种大鲶鱼体长可达4.5米,体重可达30O千克,差异之大可见一斑。许多人喜欢饲养体型较小的鲶鱼。多种体型较大的鲶鱼可以食用,是人们垂钓的目标和饭桌上的菜肴。如身长达1.5米,体量可达68千克的蓝鲶鱼;身长达1米,体重可达12千克的淡水鲶鱼;它们都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一带居民的主要食用鱼之一。

鲇_海鲇 -鲇形目


鲇形目鲇形目(Siluriformes)是鱼纲中很多种淡水鱼的通称,通常称为鲶鱼。是硬骨鱼纲的1目。世界七大洲,除南极洲之外,到处都有鲶鱼。有几种鲶鱼是海鱼。这类鱼有大有小,包括世界最大的淡水鱼,长达5米,重330千克,也包括一种很小的寄生鲇鱼,成体小于10毫米,是最小的脊椎动物。这个目包括35个科,但是现在分类表还在变动,大约有2855种,相当1/4的淡水鱼,1/10全部鱼纲的种类。

鲇形目的鱼除了电鲇科以外,其他种在第一背鳍和胸鳍上都有一根刺,有的种类的刺有相当厉害的毒。

鲶鱼没有鱼鳞。一般都有须,和其他淡水鱼不同,鲇鱼都是夜行动物,主要感觉器官不是依靠视觉,主要依靠触
须或其他感觉器官。一般为杂食性,也有几种食物单一,如寄生鲇只食动物血。

鲇鱼是一类主要食用鱼,在亚、美、非洲,都有很多人养的鲶鱼场,出品食用。

“鲇”常写作“鲶”。因两颔多具发达的须(多者4对),在过去分类系统中被称为丝颌类。又因鳔借一列韦氏小骨与内耳相连,而和鲤形目、鲑鲤目及电鳗目一起组成骨鳔类。鱼体大多裸露无鳞,有的被以骨板。头骨无顶骨,下鳃盖骨等。上颌骨一般退化变小,无齿,仅作为上颌须的须基。第二、三、四节椎骨愈合为复合椎骨,第一及第五节椎骨常分别固连或愈合于其前后。齿发达。眼小。胸鳍及背鳍常有用于自卫的硬刺,刺基分别与喙骨或背鳍基板形成特殊的制动装置,一旦竖起,外力不易使之复原。脂鳍常存在。

本目均为底栖肉食性鱼类,很多是重要的食用鱼,也是一般的游钓鱼。欧鲇个体最大,长达3米以上,重约250千克。目内大多为刺毒鱼类,背鳍以及特别是胸鳍的硬刺附有毒腺,可致伤痛。鳗鲇尤毒,可致人死。南美毛鼻鲇科有些种类可在鱼类或其他动物体上营寄生生活,长不到50毫米的寄生鲇能钻入在河中洗澡的人的尿道。

世界有31科约2200种。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仅海鲇科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鳗鲇科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近海,大洋洲只有以上2科;南美洲有13科;亚洲有12科;非洲有6科(其中3科与亚洲共有);北美洲只有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746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猛禽-隼形目、鸮形目鸟类汇总 猛禽鸟类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猛禽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鸮、鸺鹠等次级生态类群,均为掠食性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

红豆有毒 心形的海红豆有毒吗

通常我们所说的相思豆并不是我们所食用的赤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诗人王维借物抒情,吟咏红豆,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五绝。红豆树向来被人称为“相思树”。全球有红豆属植物约100种,我国有26种,多

真鲷 真鲷-简介,真鲷-生物学特性

真鲷(pagrosomus major),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真鲷属。 地方名: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红鳍、红立、王山鱼、过腊、立鱼。是中外驰名的名贵鱼类。真鲷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

声明:《鲇形目 海鲇 海鲇-简介,海鲇-鲇形目》为网友没经过允许的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