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太尉 太尉 太尉-沿革,太尉-各朝职能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曹丕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太尉匾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是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位列正一品。秦朝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元不常置。明朝废。

太尉_太尉 -沿革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后不再设置 。西汉早期 ,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 ,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曹丕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汉王二年(前205),卢绾为太尉,后废除。十一年,又以周勃为太尉,以后废置无常。惠帝、吕后时周勃仍为太尉,文帝时以灌婴代之,不久即罢去。景帝时周亚夫曾居此职,四年而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又置,次年罢去,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汉高祖刘邦为伐陈

汉朝太尉 太尉 太尉-沿革,太尉-各朝职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416.html

更多阅读

洪太尉误走妖魔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

《水浒传》的开头,讲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的版本标为楔子,有的版本放在第一回。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上奏说“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愿陛下释

暑假自学: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同步练习

阅读原文,回答文后的1-6题:段太尉逸事状(节选)柳宗元大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知识归纳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段太尉逸事状》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嗛(qiàn),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

均村客家:太尉庙与康王庙

太尉庙与康王庙----赖雄风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让我回到了1200多年前的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755年,正当唐玄宗与杨玉环“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时。可不知道外面已经“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举兵范阳,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

《上枢密韩太尉书》赏析、翻译及原文 神童诗原文 翻译 赏析

《上枢密韩太尉书》写作于苏辙刚满19岁之时,他以一个新科进士的身份著文,目的是谒见当时掌管这着全国军政大权的枢密使韩琦。那么当时年轻的苏辙是以什么方法打动对方的呢?身为枢密使的韩琦,看中了苏辙的什么资质呢?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

声明:《汉朝太尉 太尉 太尉-沿革,太尉-各朝职能》为网友风再起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