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的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的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解释】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历史典故】

春秋时候,诸侯征战不断,晋国是当时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一定会借道,让我们通过的。”荀息看晋献公有点不舍得,就接着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就如同囊中之物了,我们给虞国的东西不过是暂时存放在他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决定按荀息说的做。

虞国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奇珍异宝,不禁心花怒放,就立即答应了晋国借道之事。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阻止道:“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相互依存,万一虢国灭了,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啊。”虞国国君说:“晋国这样的大国,特意送美玉宝马来,要和咱们交好,难道这点小忙咱们都不帮吗?”宫之奇见国君不听自己的意见,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便带着家人离开了虞国。果然没多久,晋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的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成长心语】

联系无处不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所提到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以及“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我们永远无法忽视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它们与我们就如同是一根线上的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们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想谋求自身的安全与生存,首先必须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势力,与之结合起来,共同对抗强者,这样才能实现自保,否则,必将成为“受冻的牙齿”和“被殃及的池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50103/194122.html

更多阅读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00个 100个中国历史故事50字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00个(一)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传递的是正能量 传递正能量的小故事

文/上善若水最近看了博友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zhū)的成语故事,想想当下的世风,相比而言,此故事体现的是正能量。故事是这样的:说一个楚国人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想出手,他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他找来名贵的木头,请了最好的艺术大师做了一

能出口成章还不够:中国160篇成语故事告诉你它们是怎么来的

中国成语故事来自:玉郡书屋 导读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成语。这些成语言简意赅,对于表达情感、阐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成语呢?成语有什么特点?成语的来源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使用成语呢?  一  成语

大班幼儿阅读成语故事的重要性 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亲爱的家长,孩子们进入大班后,我们每周五都会开展一个绘画成语故事的教育活动,孩子的积极性特别高,请您与宝贝一起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

声明:《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的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为网友善惡難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