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 纪录片 如何看待央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中所描述的成昆铁路铁道兵高死亡率的现象?

我看完了《永远的铁道兵》;查了一定量的成昆线背景资料;又向搞铁路、高速施工的朋友打听施工建设中的主要意外;敬意油然而生,更不敢评价。
我能做的,是祭奠和传颂。

1、铁路修到哪里,势力就延伸到哪里。
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大国,首需整饬路网驿站,才能实现有效统治,同时利于商旅发展,物资交换。始皇帝搞了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又修长城修阿房,最后消耗民力过多,遂有民怨四起,秦二世而亡;隋炀帝三征高丽开通京杭大运河,举国青壮耗费一空,遂有关陇门阀借机起事,隋二世而亡。我朝肇基四年,成立铁道兵部队,30年来(84年撤销转业)共建设铁路13500公里,开通襄渝线、成昆线、贵昆线、宝成线、鹰厦线等,打通了大西南十万大山的天然壁障,从而货通有无,商旅不绝,更不复有叛乱风险;现在也算得上国富军强。

19世纪40年代, 美国野心勃勃地不断向西部拓展自己的领土,企图占据整个北美大陆,成为一个东到大西洋,西到太平洋的国家。正是在40年代的十年里,美国先后获得了今天的德克萨斯、加利弗尼亚以及犹他州,人口大涨。美国铁路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鲁蒙托里角接轨,正式宣告了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迹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大动脉建成。

所以别说什么该不该建设,有没有价值,查查历史上云南、巴蜀、贵州、江西一带闹过多少次叛乱,消耗了多少青壮钱粮?不修通铁路,难道靠直升机开发大西南?

2、
成昆线连接四川省会成都和云南省会昆明,自成都经彭山、眉山、夹江、峨眉、峨边、甘洛、喜徳、西昌、徳昌、米易、攀枝花、元谋、禄丰、安宁扺达昆明。全长1100km。所经线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形地貌区。如图,像宝成线杨家湾-凤州段这样的展线,成昆铁路干线有七处,加之刘沟支线的展现共8处,每一处都气势恢弘,工程巨大。成昆线一共修建了991座桥梁,427座隧道,122座车站。

这种高难度的工程,真不是随口说句注重安全生产就能避免意外的。

看看成昆线的路线图,看见金沙江、大渡河了么?知道当年红军为啥在围剿下还能保存力量跑到陕北么?因为国军围剿瑞金时,尚可调动机械化部队,等到红军打下贵州黎平,闯入云、贵、川后,由于自然环境和正值因素限制、国军部队无法有效部署,追击不及,遂有工农红军井冈山胜利会师。爆个八卦,1950年胡宗南也想把10万部队经过川、云、贵撤退到中缅边境驻扎,进可攻,退可守,有十万大山的天然屏障,不断袭扰,解放军根本无能为力。
在这种山区修路能不出意外?现实可不是YY小说。在这种山区修路能不出意外?现实可不是YY小说。
亲历者说:东西两线难修,而中线好修。在定夺采用哪一条线时,请来的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铁路。他们跟苏联专家捷列申科和波波夫争论不休,争急了眼双方就口出粗话,而翻译只译技术问题。苏联专家说,在西线方案中,乌斯河到红峰好几个关键地带,铁路休想通过。我们主张采用长隧道降低越岭高程,在单线上的隧道长度可以冲破以往的长度,提出了选线技术上许多罕见的盘山展线方案。后来,我们陪同苏联专家组踏勘了铁路走向上的几个重点地区。苏联专家一到大渡河谷就说到了地狱之门。各种方案上报北京后,在铁道部又产生争论,周总理召集各方权威部门反复研究,否定了苏方案。接下来,我们又一次次重返崇山峻岭,进一步勘测。亲历者说:东西两线难修,而中线好修。在定夺采用哪一条线时,请来的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铁路。他们跟苏联专家捷列申科和波波夫争论不休,争急了眼双方就口出粗话,而翻译只译技术问题。苏联专家说,在西线方案中,乌斯河到红峰好几个关键地带,铁路休想通过。我们主张采用长隧道降低越岭高程,在单线上的隧道长度可以冲破以往的长度,提出了选线技术上许多罕见的盘山展线方案。后来,我们陪同苏联专家组踏勘了铁路走向上的几个重点地区。苏联专家一到大渡河谷就说到了地狱之门。各种方案上报北京后,在铁道部又产生争论,周总理召集各方权威部门反复研究,否定了苏方案。接下来,我们又一次次重返崇山峻岭,进一步勘测。几年中,我们徒步勘测了相当于十倍成昆线的一万多公里山川,测绘了一万四千多平方公里,进行了一万多组地质试验和二十多万米地质钻探,勘测设计规模在中国铁路史上绝无仅有。我们勘测设计了三条选线方案,最险的一条就是后来开工的那一条。苏联铁路专家说,中国人要修成昆线简直是疯了!
沿线很多地方还有涌水、坍方、流沙、落石、岩溶、岩爆、高温、瓦斯、滑坡、漂石、泥石流。还要穿过几条地质大断裂带,有二百公里线路处在八至九烈度的地震区。
在浮漂隧道,大塌方压死了六个人。在黑井隧道口,大塌方砸死了四个人。有个营长叫王某,得胃癌死在了工地上。有个叫邵某某的人,在隧道中救火被烧死。一位姓陈的工程师在隧道中排哑炮被炸成了一百多块,爆破标兵王某某在深孔松动爆破新技术实验中被炸没了,却留下大肚子老婆守在工棚里。一座四千多米的隧道发生大塌方,一下砸进去半个排。在盐井沟,深夜暴雨,一次泥石流冲死了上百人。纪录片里说,施工中忽然挖穿了暗河,一晚涌出了1万多吨水,人一下就被冲出来了(无法避免);挖隧道的时候忽然地陷+塌方,战士被陷住后,战友去救他也被陷住,然后别的战友也前仆后继的冲去救人,那天就阵亡了18人。那些年轻的英魂,他们在救人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自己可能会死么?舍生取义。

3、铁道兵就地转业。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但铁道兵的功绩,却永远留在解放军的史册上。

铁道兵的编制:

铁道兵第1师:1948年7月组建。1950年11月6日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79年7月,修建襄渝铁路。1981年5月迁往山东兖州,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1工程局。

铁道兵第2师:前身为组建于1940年8月的“冀鲁边区回民支队”。1951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7日回国。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

铁道兵第3师:前身为1948年8月成立的东北铁道纵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84年1月改名铁道部第13工程局。

铁道兵第4师:1951年6月20日(1947年?)成立,由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1953年11月回国。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4工程局。

铁道兵第5师:由步兵第19师改编。1954年3月24日从朝鲜回国。1957年,修筑贵昆铁路。与铁道兵第6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

铁道兵第6师:1952年5月20日在贵州成立,由第49师第146团、第50师第150团、第51师第152团合编,从遵义、独山、镇远三个军分区

抽调人员组成师部。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9月,由铁道工程第6师改称为铁道兵第6师。1954年4月8月回国,参加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设。1958年7月,修建贵昆铁路贵阳至树合段。1964年11月再次参加贵昆线建设。1968年夏,修建襄渝铁路。1978年6月1日撤离,改建为成都铁路工程局。与铁道兵第5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

铁道兵第7师:1952年在苏州寒山寺组建,由第96师与第86师合编。1953年1月赴朝,11月回国。驻广东。又查得:该师为林彪所部,军官中不少是四野出身。师长中之一曾为林彪警卫员。师先后派出所属部队开赴江西、河南等地执行任务。并派出部队修筑海南岛铁路。1964年9月28日进入贵州水城、安顺等地,修建贵昆线。1966年开拔。1976年6月进驻青海格尔木,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7工程局并迁往山西太原。

铁道兵第8师:1958年组建。1965年,修建成昆铁路。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8工程局。

铁道兵第9师:1949年组建(由第214师、217师改编?)。1955年2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73年,修建沙(河)通(辽)铁路。1984年1月1日改编为铁道部第19工程局。

铁道兵第10师:1953年1月成立,由农业建设第3师(前身为警备第五旅、步兵第101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改编。1953年11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

铁道兵第11师:组建于1952年2月,1954年6月24日从朝鲜回国。先后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五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一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一师以及铁道兵第十一师、第十三师合编组成的铁道兵第十一师等几个历史阶段。1984年1月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 。

铁道兵第12师:十二师(8770部队)在北京修建地铁。76年改为基建工程兵,大裁军后与十五师全体转业,现称北京市城建集团。

铁道兵第13师:1973年5月进驻北京密云,1979年7月撤出。后与铁道兵第11师合编。

铁道兵第14师:1981年3月5日,与在赤峰沈阳部队一些工程兵、炮兵、装甲部队合编为81580部队。铁道兵第十四师师部率直属队由承德进至赤峰,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二师,
守备十二师为沈阳军区甲种守备师,全师驻防赤峰,一直到1992年,全师撤消,部队全部解散,大部分军官转业,部分军官被分配至40,39,16各集团军所属部队.

铁道兵独立舟桥团: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4、没有建国初期万众一心不怕牺牲搞建设打下的工业化基础,所有文科生、理科生都没有今天的好日子,还想吃饱饭、开汽车、坐高铁、坐飞机、谈民主、谈发展不应以生命为代价?那因为贫穷落后而导致的饥荒和暴乱就应该以生命为代价了?享受着前人奉献牺牲成果的人,如果有心,就去英雄的灵前洒一抔酒,上一炷香,传颂英雄的壮举;如果不觉感恩,也至少请您不要指手画脚,肆意评价。

5、其他
彭德怀在1962年庐山会议被打倒后,1965年被派到三线建设总指挥部任第三副总指挥(李井泉是总指挥),然后1966年年底被红卫兵从成都押回北京。
成昆铁路勘测中发现了很多富矿。储量占全国50%以上。
当时东西中线三条方案为什么选择西线方案,我没有找到相关的信息。
为什么非要在7月1日之前完成通车?赶工期的政治和战略意义在哪里?在10月1日之前通车不行么?在翌年春节之前通车不行?在翌年五一劳动节之前通车不行?因为赶工而造成的事故多发是不是本可以避免的?

6、总结
改天斗地、可歌可泣


作者的话

成昆铁路 纪录片 如何看待央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中所描述的成昆铁路铁道兵高死亡率的现象?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任易” , 您能够看到更多有用的分享。有问题的话欢迎来我的公众号找我咨询,只要你能用文字把你的问题写清楚,又是在我的零碎时间,我会毫无保留的回答,权当结个善缘。

觉得好的话,请转朋友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90103/5843.html

更多阅读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在执行政策中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有时甚至是一个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客观事务的错综复杂性,以致很难划清界限,因而给“擦边球”现象提供了客观依据;二是

成昆铁路北线风光 成昆铁路线

成昆铁路全长1090.9千米,北起四川成都,从海拔3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傍峨眉山麓南下,逆汹涌的大渡河转牛日河而上,攀越崎岖连绵的大小凉山,通过海拔2300米左右的岷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经过西昌,沿奔流湍急的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拔100

声明:《成昆铁路 纪录片 如何看待央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中所描述的成昆铁路铁道兵高死亡率的现象?》为网友资深宅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