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5.2.6 我&我的全球老板(2)



     默多克好奇心很强,对很多事情感兴趣。他每次来中国,我都会给他找几个行业专家,有时候讲中国的电信系统、有时候讲中国的媒体市场,他总是非常认真地倾听,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作为新闻集团的绝对领导者,默多克既要常常飞到全球各地,又要处理大量公司的日常业务,但是他可以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抄起电话就做事,时差都不用倒。对于他那样年纪的人,精力如此之好,真的是很少见。

      我到新闻集团两年多,跟他见面近20次。这在大跨国公司里是很少见的。我在微软的时候基本上跟盖茨一年见两次面,在Autodesk跟巴兹一年也不过见四五次。对于高效决策中国要务来说,这种直接沟通的通道非常重要。

  (采访|本刊记者 罗影)

  老板:美铝公司总裁兼CEO克劳斯·柯菲德

  1957年11月6日生于德国不来梅

  2005年1月出任西门子全球总裁兼CEO

  2007年10月加入美铝

  柯菲德

  给我的书都夹着一张纸

  口述|美铝亚太区兼美铝中国总裁 陈锦亚出处|《英才》杂志6月刊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这么拼命?如果你自己搞个PE,早发大财了。”我会笑着说,恐怕我是让克劳斯下了蛊了——他太懂得如何让人为他拼命工作。

      这种感觉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定下了基调。

      那是在2007年底,由于美铝与中铝有合作,公司董事长阿兰贝尔达与 CEO 克劳斯·柯菲德专乘来到北京。

      去机场接他们的时候,我心里有些紧张。阿兰贝尔达还好,我们关系不错,之前早就熟悉了。但是克劳斯是在我之后加入美铝的,而且新近上任,我和克劳斯还没有正式见过面。我只知道,他原来在西门子——一家1000多亿美元规模的大公司——担任CEO时,做得相当成功。

      首先是阿兰贝尔达走下飞机,克劳斯随后。克劳斯个子很高,有一米九。一见到我,克劳斯就叫道:“嗨,锦亚。”我当时愣住了,没有想到他会知道我的名字,便问他:“克劳斯,你从哪里知道我的名字?”他笑了:“为什么我不能知道你的名字呢?”

      有了这样的开场,大家就随便多了。

      克劳斯给我的感觉很舒服、非常有亲和力。我认为,凡是成功的人,在对人上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凶也好、和气也好,总有一种对人的凝聚力,能够一下子把人拉到他身边来。机场见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在与中铝合作购买力拓股份的那段时间,克劳斯在13个月中来了中国15次。每一次来,除了睡觉以外,我每天大概有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和他在一起。

      我曾经自诩精力过人,可以一天只睡两个小时,第二天上班的质量基本不会打折扣。但是,如果连续三天如此,第四天我必须补觉。但克劳斯给我感觉是:他可以把我打败。

      为此我专门统计过克劳斯的作息时间。有一次,从纽约来北京的途中,克劳斯曾经在德国停留了一个半小时,然后飞到伦敦,再从伦敦飞北京。在飞机上,克劳斯只有半个小时的瞌睡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和投资人谈判,或者接受记者采访。

     飞机到达北京是早上七点半,下飞机之后,克劳斯还是一直和人谈事,包括会见中铝、国投、银行等企业领导和官员。在这个过程中,别人根本看不出他有一丝倦意。当时,中铝总经理肖亚庆问他:“克劳斯,一点儿都看不出你累啊。” 克劳斯说,“现在还没有感觉,因为和好朋友在一起,我就会兴奋地感    觉不到累。”一直到晚上七点半,我送他去机场的路上,他才终于支撑不住,显出疲态。

      有人说,拿破仑之所以能够成为拿破仑,是因为他精力过人。我说,克劳斯之所以能够成为克劳斯,也是因为他精力过人。

      有一点,是我从克劳斯那里学来的。那不是美铝的传统,而是克劳斯的专利。

      克劳斯每次见我,都会给我带来一些书,让我分享,而且书里面都夹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他的读书感想。我以前看到好书,一般只是在几个好朋友中传阅。后来我发现,克劳斯这个送书给下属的办法非常聪明。

      首先,这种方法可以让下属知道你最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书和读书感想可以构架两人之间的沟通渠道,理顺价值体系。而且,看完同一本书,两个人    还可以相互讨论。我会和克劳斯说,这些问题我不是这么理解的。尽管有时候和我讨论之后,克劳斯还是会按照原来的思路去做,但沟通仍是必须的。

  现在我也开始这么做,经常将自己看过的并颇以为然的书送人。

      我很少服人,但是我服克劳斯。为什么?第一,他确实有本事,第二,他肯学。一个好的领导如果不肯学,再怎么聪明也走不远。

      我觉得,作为外资公司的中国区管理者,我们要和我们的老板保持一种互进关系,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他一辈子都学不完。我肯定有自己的东西是他要学习的,所以他才会尊重我。一味接受并不是最好的融合办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很多东西肯定是他们不懂或不会的,我就必须要把这些内容变成他们可以理解的思想的一部分。尽管文化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但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改变他们的过程。

      中国文化甚是博大精深。而作为一个德国人,克劳斯肯学习这些。

      最初,克劳斯和我讨论过中国的《孙子兵法》和德国人克劳什维茨著的《战争论》。谈完以后,他觉得《孙子兵法》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战争论》没有的,后来在各种谈判中,他就会把“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都用上。

      到了这个境界,好学的克劳斯还要往深一步走。

      有一次别人和他讲起《道德经》,他觉得“道可道、非常道”很不能理解,他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对中国人来说那么重要。于是,我在简单地说出我的理解之后,买了《道德经》英文版给他。回到美国,还不到一周时间,克劳斯就一天一个电话问我,哪句哪句是什么意思。

  领导你的领导,这是一门大学问。很多时候,跨国公司之所以在中国做不好,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只能听、不能说的位置。其实不然,我们应该在听懂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判断告诉他们。

      总结我和克劳斯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些工作关系。我从没有想到过要请克劳斯到我家做客,我相信克劳斯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我可以这么说:我想象不出还有比我俩现在的工作关系更好的工作关系。我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告诉他美铝在中国的现状与我们的一些做法。我也完全    不用顾虑在他面前说错话。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可以看着他的眼睛和他争论。

  (采访|本刊记者 陈培婵)

 amp5.2.6 我&我的全球老板(2)
  老板:京瓷株式会社董事长稻盛和夫   

  1932年生于日本鹿儿岛

  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即现在京瓷株式会社

  以独自开发的精密陶瓷技术为基础,发展成为电子元件,信息通信设备系统,光学仪器等综合性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稻盛和夫

  小错要立刻纠正

  口述|京瓷株式会社首席代表 山田正晴出处|《英才》杂志6月刊

      到京瓷工作之前,我一直从事金融行业。

      日本的金融行业在全球并不算领先,制造业却是世界一流的。因此,我很想多了解一些日本制造业内的情况,看看到底有什么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能把日本制造业发展得这么好。

      于是,6年前,我加入京瓷株式会社,来到了京瓷北京代表处,开始了我的京瓷生涯。

      加入京瓷之前,我就知道稻盛和夫的名字,也看过三四本介绍他的书。

      稻盛和夫是日本商业界著名的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也是现在唯一健在的“经营之圣”。

      不过,刚刚加入京瓷的我,在当时并没有面对面接触过稻盛,对他的了解也就那么一点点。

      来到北京代表处不久,我就有了见到稻盛的机会。那次是他来北京视察,我去首都机场接他。

      第一次见面时,我的心情有点儿紧张,他毕竟是一个被奉为“圣人”的人啊。不过一见面,我就发现,自己的紧张是多余的,稻盛对人非常和气,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笑容。

      稻盛一年大概来中国1-2次,来华的日程中一般都要安排去视察京瓷在中国的工厂。

      在那次视察工厂的过程中,我一直陪在他身后,听他问工人很多问题,有的是普通的个人生活问题,有的则是生产技术问题。虽然当时大多数的技术问题我并不很懂,不过从他和工人们的问答中,我能听出他问的问题都非常专业。

      而且,据我当时的观察,他从来不会随便看看、随口一问,他对设备和流水线的观察非常仔细,之后会有针对性地问问题。

      有一次,稻盛在一个工厂视察时,发现工人更衣室里的空调坏了。当时天气很热,稻盛立刻转头对随行的人说,要马上派人把空调修好,“工人如果没有好的休息环境,就没办法好好得工作。”

      他经常强调的一点是:不论多小的错误,哪怕只是工厂地上的垃圾没人捡,也要立刻纠正过来。不然长期积累下来,微小的错误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能够在一生中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没有这种严格的工作态度是做不到的。

      不过,另一方面,稻盛对待员工是很和蔼亲切的。他只是无法接受不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员工并不苛刻。如果员工的确努力了,即使成绩不好,他也会热心地鼓励他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1330.html

更多阅读

现有21本故事书 我的销售故事(21)

系列专题:我的销售故事这几天,学校单子特别多,大部分都是定做纪念品赠给毕业生,单子金额几千块这样的,利润不错。     前晚一个广州本地某初中的xx老师跟我联系,说要定做几百个xx产品,毕业纪念用,我们在QQ上沟通,一个小时候达成一致,她

我的销售故事(18):几千元的货,客户只愿付50元定金

系列专题:我的销售故事客户还蛮有趣的,嗯,广州黄埔那边的,是一个小电器厂,要跟我们买点产品作为礼品送给客户,是他们一个销售联系我的,(男,约35岁,瘦瘦,带眼镜),满口销售员腔。   应该联系了有四五天了,因为价格没谈拢,就

我的销售故事(14):被我拒绝无数遍的客户,死都要跟我合作

系列专题:我的销售故事这个说来漫长了,过程的小插曲真让我跟客户都无语,嗯,是真的无语     是福建的一个客户,说要跟我们订购一批货(当然货量挺大的),从联系到成交这个过程大概花了4个月时间,嗯,下面慢慢阐述。   (备注:他们公司是几个

声明:《amp5.2.6 我&我的全球老板(2)》为网友地雷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