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我受到了很大伤害



 11月6日深夜,严介和与本报记者第二次对话。

  十天前,同样是在太平洋集团总部,彼时严介和刚刚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中国第二富豪。他畅谈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谋利,并自信地说,对任何质疑无所畏惧,欢迎捅出太平洋的漏洞。

  但现在,严介和却不得不在骤然升级的质疑声中步入审慎和低调。虽然他依然坚信“不会对太平洋造成致命性打击”,却又无奈地承认“对我们的伤害很大”。

  “事态失控”源自某媒体数日前披露的2004年太平洋集团公司年检报告,该报告显示,2004年太平洋集团净资产不足8亿——这与胡润百富榜公示的125亿相去甚远。更具杀伤力的细节是,太平洋集团总部大楼竟是以每年100万的租金租借而来。

  报告披露之时,本报记者也正奔走于严介和的发迹之地——宿迁、南京之间。在一周的调查之后,本报记者再次约见漩涡中的严介和。

  “楼主张万俊是我的职工”

  记者:有媒体报道说,五台山1号的总部大楼原是租借而来,年租金100万,是不是这样?

  严介和:因为这个报道,现在太平洋处处被人以为是“皮包公司”了,这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那篇报道,最不能接受的也就在这里,其他的话都有弹性。

  真实的情况是这楼就是我们的,是我们付钱的,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按揭贷款的。这个楼主张万俊何许人也?就是我太平洋的职工,原东辰公司(太平洋下属企业)的总经理,现在星海(太平洋下属企业)的副董事长,是个打工仔,太平洋注册时的假股东。他买就是我们太平洋买,产权都是我们太平洋系的。

  记者: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签这么一个租赁协议?

  严介和:这个楼烂尾七八年了,我们后来接手买的,花了1.92亿。买的时候原本计划,太平洋集团买一半,我严介和个人买一半,后来考虑到以个人买房税收要比以公司买便宜一半,就临时用了张万俊的名字买了1到4层的裙楼。这是出于阳光下合理避税考虑,没有必要以太平洋集团的名义来买。但是钱全是从太平洋的账上出的,可以到银行查询。(严此时打电话给当时的经办人太平洋集团工会主席宋晓桦,宋在电话里说,以公司名义不好买,就以个人名义买的,这是技术操作,可以咨询银行和房产局。)

  注册公司所在地就是这里,但房子又不是太平洋的名字,是张万俊的名字,那内部必须得做个出租协议,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的协议。张万俊的工资现在大概是20万,他买得起这栋楼吗?

  (注:本报记者就此合理避税一说咨询了一位房地产业人士,得到的解释是:如果是一手房买卖,单位或个人不存在差异,如果是二手楼买卖,会有差异,主要是两处:一是一笔成交总额5‰的工商税费,个人免交,而公司则需要交,如果以2.92亿计,差距在100余万。另一处是近年新增的土地增值税。通常的做法是请评估公司先评估土地价格,再以一定比率上缴。这一块,若以个人名义申请评估公司做价值评估,房产部分审核相对较松,可以适当做低土地评估价值,而以单位申请土地评估,则审核较严,难以做低。)

  “合理利用一切政策,不用白不用”

  记者:像张万俊这样的有名而无实的设置,是不是在太平洋的产业谱系里很普遍?

  严介和:许多,像什么中山路桥的法定代表人严介清,星海构件的沙正大,奥斯达轻钢结构的法人沙浩仁等都是假股东,只是个名字而已。因为当时工商注册规定成立有限公司必须两个股东,一个法人股,一个自然人股,我只能这样造啊。这些企业其实100%都是太平洋的。这些假股东自己都不知道,除了个名字,其他签名文件都是我的。

  记者:你不担心这些手下以注册法定代表人的资格,趁机谋取公司所有权吗?

  严介和:他们要是反水,最多告我侵犯他们的名誉权,公司的控制权还在我们手里,他们没签过任何文件。

 严介和:我受到了很大伤害
  记者:那是不是意味着公司出了问题,他们要替你承担责任?

  严介和:他法律上不承担责任,因为他不知情,也没签字,这叫事实法律。

  记者:有人评价你,是永远在水杯的边缘行走,游走在法律和政策边缘的人,却永远湿不了鞋。

  严介和:我不敢接受。但合理利用一切政策,不用白不用。

  记者:公司年检报告上的数字是怎么回事?

  严介和:这个表是太平洋江苏省内的几家分公司的合并数字。我记得有南通分公司、淮安分公司、连云港分公司、扬州分公司,这些是太平洋的嫡系部队,不是太平洋的联盟军。他们都不是独立法人企业。而对于独立法人企业,我们一般都不合并财务,在地方注册,也在属地纳税。

  (注:记者要求提供属地纳税的证据,严称,这些纳税发票都不在太平洋本部,并答应可以传证据来。严提供了两份资产负债表及相关利润材料:一份正是此前被披露的来自工商系统的材料,编制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资产总计10亿多元,流动货币资金为6000多万元等,严称这些数字来源于江苏省内四家分公司的合并数字,而非集团全部。作为证明,他出具了由其公司财务调出来的另一份合并资产负债表,称是6家工程企业和2家工业企业的合并报表,亦编制于2004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资产总计24亿多元。流动货币资金为2.3亿多元,因无法获悉具体参与合并的公司名称,本报未能一一核实。)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属地纳税?

  严介和:说白了,我们的税收不是交在一个笼子里,并不都在江苏交,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和政府打交道,每级政府都希望税收就地缴纳,这样对他们的地方经济有好处。这是中国国情和基建行业必须依赖政府支持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不相信的话,可以随时来查我们子公司的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这些假不了,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子公司虽然都以省为单位,但纳税也并不全归口省里。项目在哪,往往就在哪纳税。公司随着项目走,项目到哪里,公司开到哪里,税也就在哪里交。

  记者:可是,其他企业都有合并报表,为什么独独太平洋没有呢?是没想过弄,还是压根就不准备弄?

  严介和:合并有什么意义。政府也没法律规定我必须合并,要合并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还要会计师事务所评估,都需要钱,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合并了一次,就得必须合并下去,每个月,每年,有这个阳光下的漏洞,我为什么不钻。

  老实说,民营企业合并报表都是为了融资的需要,银行需要看这个报表,太平洋不需要。太平洋的资金95%以上是自己的。我们1997年就开始做BT(建设-移交)了,只是低调而已。

  “我从未承认胡润数字是准确的”

  记者:可是有消息称,太平洋曾有寻求国际融资的举动?

  严介和:以前也有人问我,太平洋BT这么大,哪来这么多钱。我就说有渣打、花旗的钱,这次胡润去核实,对方说没有,他才注意到我。我不这样说,别人会增添多少猜疑啊,况且政府觉得太平洋有国际背景,更容易相信我们。

  记者:至此,你还坚持认为富豪榜上的数字准确吗?因为接踵而至的质疑,现在是不是后悔上了这个富豪榜?

  严介和:这个数字,我的态度一直暧昧,从来没有承认过这就是准确的。具体数字,我欢迎媒体调查,不过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再过两年,我就稀释我自己的股权了。挑战这个是挑战胡润,不是挑战我,胡润那没有任何我的资料,有案可查的资料。我从来没统计过我多少钱,没这个必要。

  记者:2700亿的项目中,现在的进展状况如何?需要多少资金启动?

  严介和:目前开工的工程大约400亿,许多项目持续时间比较长。今年估计完成工程产量200亿,工业再100个亿,全年大约300亿。这个投入的钱都是来自政府以前未付清的分期付款。

  记者:太平洋集团现在能够沉淀下来的资金有多少?

  严介和:钱都是不停地滚动在工程里。放在口袋里的钱,其实很少。这个集团其实有一两个亿就足够了。集团沉淀下来的资金充其量也就三五个亿,随时可以调配的资金在30个亿左右。

  整个集团资产的总额不应该在账上显示太多,有个一二十亿就行了,为什么非要那么多有案可稽的资产数目呢?即便来查工商税务的数字,也不是我的真实身家。实质上的太平洋要比账面上的太平洋要大很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9916.html

更多阅读

严介和:最佳的商业模式是产业的创新

2008年3月22日,由《商界评论》和重庆腾翔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2008中国(重庆)最佳商业模式峰会暨上邦杯中国商界名人高尔夫球邀请赛”在重庆上邦国际社区举办。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中国华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演

严介和:赢利模式创新关键在于差异化

2007年12月23日-25日,由华夏时报社、天行健国际教育集团主办的“2007年首届CEO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是原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的精彩演讲。   严介和:我真的不知道让我讲什么,自然科

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我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

  “做BT赚钱,重组国企容易成名啊。我是一个典型的追名逐利的人,名比利看得更重要。”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的财富故事广为流传。1960年出生的他,1986年辞去中学教师的职务,竞聘成为一家亏损的国企厂长。1992年,他租赁

严介和:我一点都不懂资本运作

对话理由   喜欢高谈阔论的严介和是否会步德隆唐万新、科龙顾雏军等人的后尘?自2005年以125亿元身价坐上胡润百富榜“榜眼”位置后,严介和的名字一夜之间席卷了各大财经报章。“富豪黑马”、“财富谜团”、“民企原罪”、“灰色交

声明:《严介和:我受到了很大伤害》为网友敢爱敢恨敢失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