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珠:在乱石荒滩建“钢铁之城”



旷野上呼啸的风,看到在云飞扬中不羁的灵魂;吕梁山沉静的驻守,守望过多少属于历史的英雄?

  一个实干家,倾十年心血,在家乡的荒滩地上奇迹般崛起了十里钢城,他是吕梁地区民营企业家群体的标志性人物,是吕梁人自立脱贫的一个范本。他努力使自己的企业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他还在努力改变着国定贫困县落后的面貌,他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始终关注民营企业生存的状态,关心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他就是曾多次被中央、省、地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的山西中阳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玉珠。

  袁玉珠从小就有一种“创业兴稷、敢为人先”的远大抱负。山西中阳钢铁集团公司所在地中阳县,沟壑纵横,群山连绵,是全省三十五个国定贫困县之一。袁玉珠说:“吕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焦煤储量占全国五分之一,铁矿储量占山西省36%以上。中阳人要致富,就要变铁为钢,把优势做足。”

  他正是按着这样的思路提升自己、发展企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吕梁人,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自幼做过放羊娃、记工员、小铁匠,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商人敏锐的本性让他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他开始搞修配、专焊接、自制炼铁小高炉,投股份、搞联营,创办炼铁厂。1985年,他用自己多年辛勤积攒的15万元资金创办了一座炼铁厂,他的人生从此发生转折。那是他第一次对中央政策精神的清醒把握,也是第一次对自身环境的准确认识。

  1987年他又新建小高炉一座,月产量达到1100吨,并以高品位、高质量的产品和信誉赢得了市场。1988年,袁玉珠又投资兴建了当时吕梁最大的炼铁高炉。1992年10月,投资1亿元上马了中钢,经过四年艰辛苦战,终于1996年10月投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钢日益强盛。2003年,中阳钢厂投资7亿元,上马了60万吨焦化厂一座,240万吨第二炼钢厂一座,让中钢的年炼钢生产能力达到了360万吨。把一个乱石壁垒的荒滩变成了一座“钢铁之城”。

  袁玉珠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欠了钱可以还,但是误了时机却是不可弥补。他依靠自身的智慧与魄力不仅结束了中阳有铁无钢的历史,而且兴建一座具有现代规模的炼钢厂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如今的中阳钢厂,在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已发展成为占地1500余亩,职工5000余名,固定资产近20亿元,年炼钢、轧钢均达到100万吨,年上交利税5220万元,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都很高的国家级大型钢铁企业。

  为把中钢做大做强做出名堂,他决定从2004年起,投资30亿元,上马建设120万吨焦化、120万吨水泥、2×5MW发电、进厂铁路专线、中钢职工大学等重点项目。把强盛的中钢建成吕梁唯一、山西领先、全国有名的大型钢铁名企。

  雄心开通千条路,壮志扳倒万重山。袁玉珠终于用10年时间实现了锻造“钢铁吕梁”的梦想。正如回良玉副总理视察中钢时所说:“中钢了不起,吕梁有希望。”

  以人为本 创民营名企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成功的企业源于以人为本的管理。袁玉珠深悟其中的道理。

  袁玉珠说,设备是基础,技术是条件,人才是关键。

 中阳钢厂以人为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公共制度和岗位制度,如《职工行为规范一百条》、《工作标准一百条》、《考核细则一百条》、《山西中阳钢厂管理手册》等,特别是生产现场管理的“七不忘、五不走、十不准”的标准要求,有效地规范了职工劳动操作行为和生产行为。企业实行竞聘上岗,将指标化管理和控成本经营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指标到人、考核到位、落实到岗。 用人才战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他的先见之举。

  目前,中阳钢厂通过岗位培训、技能竞赛、举办培训班等途径,投入百余万元,培训教育职工2.8万人次。还正在筹备一所能够容纳1000人的职教中心,这里将成为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高素质职工的重要基地。同时,中钢还准备开设大专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库。

  袁玉珠的目标显然是远大的。

  中阳钢厂还非常重视党组织活动和职工文化生活的开展,每年表彰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修建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配备安装了闭路电视1000余部。餐厅、 澡塘、星级宾馆以及花园式工厂引人注目,使企业的整体发展跃向了新的高度。

  财富都是大家的

  作为一个年纳税2.5亿元的国家大型钢铁企业的掌舵人,他本着“回报乡土只图所为,奉献社会不求所有”的理念。

  一名日本研究者曾经说过,一个人享受财富的极限是2000万元。当一个民营企业家将自身的资产累积到20个亿的时候,在真正意义上说他的财富便是整个社会的了。

  当更多的人在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落后地区经济现状、解决剩余劳动力等问题上苦苦思索的时候,袁玉珠与他的企业用最直观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如今在中阳县全年的财政收入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这座钢城。他的员工中,有95%以上来自贫困乡镇特困村。袁玉珠的企业名符其实成为了一方经济支柱。

 袁玉珠:在乱石荒滩建“钢铁之城”
  作为一个地道的吕梁人,袁玉珠醉心于钢铁事业,更钟情于贫困家乡的人民。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也尽全力回报着自己的家乡。

  几年来他致力于教育、修路架桥、造地植树、古迹修缮、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邮电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达1000余万元。

  1990年他为中阳县教育事业捐资30万元, 成立了“袁玉珠教育基金会”;1993年为中阳开通程控电话捐资15万元。为阳坡塔村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捐资160万元;

  1994年为修建太旧高速公路捐资30万元,为中阳县环城路建设捐资30万元,为中阳医疗设施建设捐助3万元;

  1998年为暖泉镇兴建中心小学捐资10万元;

  2003年5月为中阳高级中学捐资100万元……

  面对以往成就,袁玉珠没有沉湎于享受之中。他说,中钢坚持“举一个奔头、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兴厂之路,积极实施“32111”工程(全县人均产钢30吨,职工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年上交税金1亿元,解决1万人就业,带动10万人脱贫)。要配合县委、政府做好四件大事:以工兴教、以工兴林、以工兴城、以工移民。

  袁玉珠是个直率的人,也是一个有着强烈地社会责任感的人。

  一九九六年秋季,为制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企业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他在县政协工作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提议:要改变多头收费,乱摊派的现状,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票据、统一收费、变多家收为一家收。这一建议被县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

2003年初,山西著名企业家李海仓遇害,一时间对于企业家财富问题、地位问题的讨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企业家没有安全感,充满后顾之忧,袁玉珠为此奔走呼吁,他希望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对于民营企业家的认同,还有政治环境的改变。在他看来,政治环境就是人的环境,软环境问题就是观念问题。现在,有些地方“纳税的不如收税的,收税的不如花税的”,这是让人可悲的。对于这种种现状,袁玉珠似乎显得有些无奈,他说,作为一个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以主观意志适应客观现实。诚实劳动,守法经营,为社会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自身的形象与地位的建立尽绵薄之力。 袁玉珠始终在做一个敢于说真话,敢于负责任的人。

  2003年山西省人代会上,袁玉珠又语惊四座:“四川有长虹,内蒙古有伊利,山东有海尔,山西有什么?”这个问题提出来,马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大会不得不拿出时间,专题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问题,而是关系到山西能否在市场经济生存下去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山西人今后生活质量的长远问题。

  在不久前召开的人代会上,针对部分行业和地区存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袁玉珠又提出,有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社会投资。同时,要抓紧制订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严格市场准入等等。

  袁玉珠几年来,先后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各级政府的肯定。

  袁玉珠常说,为了明天,必须把今天的事情办好。

  为客户创造利益,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袁玉珠正是以这样的理念发展企业,成就自我,繁荣社会。

  《淮南子·人间训》说:“百言可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大美无华,大音希声,面如平湖,却蕴藏着壮美的画卷,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933.html

更多阅读

米塔尔:并购整合成就全球钢铁之王!

从1989年开始经过一系列并购,米塔尔钢铁先后收购了美洲和欧洲最大钢铁公司,成为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以下简称安米)。2007年钢总产量达1.16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比例超过10%,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新日铁钢产量的三倍多。2007年收入1052亿美元,2008

张玉珠:帮助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

     《新营销》:年轻化是安利几年前提出的战略,你怎么理解年轻化?年轻化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气质变得创新、年轻、有活力吗?  张玉珠(安利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现在,越来越多的85后甚至9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之前让我们忧虑

史玉柱:我在这一代人里的位置未来可以看到

经济观察报:你为什么从来不穿西装?   史玉柱:实际上我在第一次创业时,1997年之前的我,我上班都穿西服,平时到什么地方去也穿,即使下班我都穿西服。后来巨人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巨人大厦危机时,整个人突然特别放松,也很少外出,就开始不穿西服,

声明:《袁玉珠:在乱石荒滩建“钢铁之城”》为网友一吻葬花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