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国:打造品牌的“永动时钟”



  金融危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品牌的价值

  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中国许多企业的库存加大了,产能过剩,有些变得不堪一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道理很简单,我们的软实力不够,我们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不够。

  因为一直以来,很多中国企业习惯于盯着资产负债表,在资产负债表上从来没有无形资产。而现实告诉我们,无形资产的作用远远大于各个资产负债表上的有形资产。一个企业的品牌、渠道、人才这些无形的资产,才是最宝贵、最需要珍视的东西。

  如果通过这次危机,使大家能认识到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认识到品牌对我们自主发展的力量的话,那么这将会是我们从中最大的收获。

  其实,一直以来品牌都是中国企业竞争力的软肋,只不过是这次危机将它放大了。这么多年来,我们投入那么多的劳动力和资源,但获得的财富分配是寥寥无几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而更多的价值被拥有技术和品牌的企业夺去了。因为你的手中没有网络、没有品牌、没有专业的团队,所以遗憾的是有时制造企业只能做一个搬运工。

  要改变,我们要走上价值链的顶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自主品牌,不然的话永远没有话语权。

  企业在还是小草时就要做品牌,只有这样它才能成长为大树

  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和全球五百强品牌相比,我们的品牌力量还比较弱小。我们优秀品牌还很少,建国六十年来,我们从一株株的品牌小草,逐渐成长为品牌灌木丛,但中国的品牌强国战略还需要成长出品牌森林。

  当然这一切是可以改变的,也必须改变。中国经济从品牌灌木丛到品牌森林,需要时间成本的投入,也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但我们要认同建设品牌的投入,因为这是一种投资。当中国企业从还是一株小草的时候就应该做品牌。如果企业不持续去做品牌的话,那么明天是没有竞争力的,消失是绝对有可能的,因为它只是一株小草,生命力是脆弱的。

  而当中国成长起越来越多的品牌大树,出现品牌之林,我们国家的形象也会随之提升,中国也走出现在大而不强、富而不贵的现状,赢得世界更多的尊重。

  日本其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好榜样。1964年奥运会之前,日本的产品在全球就是残次品的代名词,1964奥运会之后,通过努力,到现在不到50年,日本的品牌在全球五百强当中占了43个,日本的产品已经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了。

  用系统打造品牌创造价值

  打造品牌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它就像一个时钟,是一个系统,由很多模块有机组成。而企业的理念是决定性的,如果你确定了以品牌驱动下的发展理念。就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发展模式,用系统打造品牌,这个系统包括,企业理念,运营体系,品牌文化的创造等。

  在好多的企业我看到一种现象,为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造成顾客对你的惩罚,你为了赚钱而违法,你为了赚钱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你永远赚不到钱,这对品牌的蚕食是致命的。

  而如果你的企业理念是以顾客价值的最大化,那一定是为顾客负责任的,如果对顾客负责了,你就会有了销售收入,你为越多的消费者负责,你的收入越会扩大,然后让自己的成本最小化。最后,最大化的收入减去最小化的成本就是最大化的股东价值。在这样的逻辑下,才可能成长出优秀的品牌。

  模仿别人,永远成为不了别人,也永远找不到你自己

  怎样做品牌?企业的品牌需要“四个纬度”:它要有“高度”,要明确你是为谁服务的。为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第二要有“长度”,品牌需要历史的积累,需要一种坚持。投机取巧,今天投一千万,明天就成了品牌了,只能是痴人说梦。第三,品牌要有“宽度”,就是要有专业的功底。第四要有“厚度”,要专注于品位的定位,进行长期的积累。

  优秀的品牌会跟顾客建立信任。而品牌的可信度越高,你的客户越多。客户越多,自然销售收入就会越多。

  塑造品牌虽然有共性,但每个品牌都是独特的。品牌并不是说企业说自己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而是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如果你想模仿别人,那么你永远学不会别人,你也永远找不到你自己,品牌是自己的,就算是双胞胎也不可能是完全的相似。

  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家的类型也决定着企业的品牌。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应该说都中国出现很多成功的创业家,但需要越来越多的战略型企业家,尤其是具有品牌素养的战略型企业家。随着这个群体的企业家逐渐增多,目前中国各个单一的品牌盆景会成长为绚烂的品牌大花园,当品牌拉力和市场的推力一体化的,企业发展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中国经济会越来越繁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3325.html

更多阅读

金志国:坚守中的加减法

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青岛啤酒[39.26 -1.85%]董事长金志国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午夜,成功化解危机之后的金志国回忆起那段日子,难免有些感慨。在过去的8年里,“性格鲜明、行事谨慎”的金志国化解了不少危机。出任董事长不久,就遭遇突如

金志国:青岛啤酒的“刺头”管家

在所有国企掌门人中,青啤的金志国是一个例外。他的“爱折腾”与一般国企掌门人的“按部就班”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他被称为“刺儿头”,而青啤能容许这样一个“爱折腾”的人做领导者也很难得,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所说,

金志国:看我如何守住青岛啤酒控股权的大门

金志国首次向外界披露:他如何守住青岛啤酒[27.96 -0.18%]控股权的大门  一年来,青啤董事长金志国的遭遇足以让苦心孤诣为自己制造新闻的人垂涎。青啤卷入英博、AB(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掀起的惊涛骇浪中,随之俯仰,看似身不

金志国:青啤‘强身健体‘打造系统竞争力

 "面对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遭遇经济寒冬,青啤将如何对待员工?""我们的原则是不减人、不减薪。"全国人大代表、青啤董事长金志国给出了这样坚定的回答:"这既是青啤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未来成长的基石。因为只有企业与员

金志国:应对危机的“道”与“术”

 “应对金融危机,企业首先要看大势,顺势而明道,明道而优术。”青啤集团董事长金志国认为,应对经济“寒冬”,要有“道”也要有“术”。在市场上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都应永远保持进攻的姿态,才能顺利到达收获的秋天。防御是减少消耗,节省财

声明:《金志国:打造品牌的“永动时钟”》为网友天天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