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 《21天掌握当众讲话诀窍》第一章(二)



系列专题:《21天掌握当众讲话诀窍》

3.什么是讲话能力训练的“训”

老师的训,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古人讲,大道至简。任何一门学问,都有一个诀窍,都有一个最简捷好学的方法。

著名培训师孙路弘在澳洲留学时,到一家意大利餐馆里去打工,同样是洗盘子,他却比别人的速度快很多,就因为他在实践中找到了洗碗的诀窍。

孙路弘说:“意大利比萨在烤制过程中,奶酪会熔化在盘子上,因此,这样的盘子是最难洗的。我通过一个月的摸索,找到了又快又干净的洗盘子方法,那就是先用热水冲五秒钟,然后立刻放到有冰块的水中,奶酪与盘子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自然就脱落了。”

可见,找到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定耳舞诀就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讲话训练方法。它有两个特点:好懂、好仿。

好懂,就是一听就懂,马上明白。教人们营养健康的书最少有十万字,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太专业,太烦琐,看得你头昏眼花,还找不到要领。而著名健康养生专家洪昭光从十万字的书里提炼出五个字:红、黄、黑、白、绿。红,是指西红柿、红薯等红色食品;黄,是指玉米、橙子等黄色食品;黑,是指黑木耳,疏通血管的食品;白,是指燕麦;绿,是指绿茶。后来,又概括成八个字: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你看,这样的表述,非常生动形象,老幼妇孺,人人一听就明白,这就叫好懂。

学习讲话的用气发声,非常有必要,但是学习的方法却非常专业,艰深。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

我刚开始教授“讲话能力训练”课程的时候,最大的难题就是:自己解决用气发声用了十年的时间,而现在,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怎样让没有任何发声基础的学生掌握正确的用气发声方法。我煞费苦心地给他们讲胸腹式联合呼吸,不讲还好,一讲反而令他们糊涂了,连话都不会说了。这就逼着我冥思苦想,最后找到了让学生一听就懂的方法:说悄悄话的方法。因为说悄悄话的方式,用的是气声,一定要用丹田气,并且不需要声带震动,喉头不紧张,最关键的是人人从小都会说悄悄话。这一说,学生全都明白。

这叫好懂。

第二是好仿,易于模仿。

教人讲话,不能光靠别人心领神会,你一定要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训练方法,先画出一个“葫芦”,让学习的人能够比葫芦画瓢,从外在的模仿开始,先仿招,再练招,最后才创招。

比如讲话的胆量,属于人的心理素质,但是“情动中而形于外”,如果内心无胆一定会在人外在的肢体语言中反映出来。比如眼睛不敢看人;面部表情僵硬,没有笑容;站得歪歪扭扭等。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讲话没有自信。那么,我们可以从训练外在肢体语言入手,来训练学生的胆量。比如,先教他如何用眼睛看人:要先看左边的观众,再看右边的观众,再看中间的观众,从模仿开始反复练习,变成习惯,胆量就可以训练出来了。

再比如讲话生动形象的练习。凡是讲话有感情的人,一定是讲话有手势和面部表情的人,比如,新东方的俞敏洪,著名的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都是有名的演讲高手。而讲话没有感情的人,一定是讲话不加手势和毫无面部表情的人。根据这个规律,我设计了一套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训练方法。只要勤于练习,讲话没有表情的毛病就自然改掉了。

4.什么是讲话能力训练的“练”

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养成正确的讲话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富翁去世之后,将一大笔遗产留给了他的一名远房亲戚。这名亲戚是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自从接受这笔遗产后,他立刻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以后出去讨饭方便一些。”你看,人虽已成了百万富翁,但满脑子想的还是怎样讨饭,可见,习惯对人们的言行有多么大的影响。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只有大约5%是非习惯性的,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三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三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怎样学讲话,本书可以教给你一个好懂好记,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变成你的正确讲话习惯,还要靠你自己持之以恒的练习。坚持三个星期,就会形成习惯;坚持三个月,就会形成稳定的讲话好习惯。

5.讲话训练的目的:肌肉记忆

良好的讲话习惯,实质是正确的肌肉记忆。什么叫肌肉记忆呢?比如弹钢琴,开始学习的时候,你的手指头不听指挥,僵硬笨拙,要边想边弹,因为十个手指没有形成记忆。而通过反复的弹奏练习,最后不用脑子想,手指就可以很流畅地弹奏曲子了。这时,就是你的手部肌肉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记忆了。

正确的讲话习惯也要变成肌肉的记忆。

例如,有的人讲话多了出现声带小结,声音嘶哑,这都是由于错误的讲话习惯造成的,而错误的讲话习惯一定是一种错误的肌肉记忆。就是他在讲话的时候,青筋暴起,喉头的肌肉紧张。而本书通过耳语练声法的反复练习,“占领两头,解放中间”,就是让小腹的肌肉紧张,两颊和双唇的肌肉紧张,而将喉部的肌肉放松。方法掌握了,就要反复练习,最后变成:只要一开口讲话,不用想用气发声的要领,自动做到上下两头的肌肉紧张,喉部的肌肉放松。这就是形成了正确的肌肉记忆,就算是养成正确的习惯了。

再比如眼定的训练,要让讲话者的眼睛始终和观众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肌肉记忆。因为不敢看观众的讲话者,他的眼皮是耷拉的,眼部肌肉是松弛的。而讲话时眼睛炯炯有神,始终和观众交流的人,他的眼部肌肉一定是紧张用力的,已经形成了一种眼部肌肉的正确记忆。反复进行眼定的训练,就可以让讲话者的眼部肌肉形成一种紧张有力的肌肉记忆,讲话时眼睛充满神采。

讲话生动形象的人善于手舞足蹈。手舞足蹈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肌肉记忆。只要一讲话,他的两手和身体就会自动地开始协调运动。我们通过对手势的训练,就可以让讲话者形成手舞足蹈的肌肉记忆,变成讲话的一种习惯。

四、定耳舞诀法的练习原则

1.练习原则之一:苦练

当本书把定耳舞诀的方法告诉给了你,具体怎样去“练”呢?

第一要苦练;第二要恒练;第三要全练;第四要巧练。

身高只有1.55米的邓亚萍却成为了乒乓球历史上伟大的女子选手。她的不可思议的成功,就来源于她的刻苦训练。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身为体育教练的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打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沙袋,而且把木质球拍换成了铁质球拍。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当众讲话 《21天掌握当众讲话诀窍》第一章(二)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著,十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正是这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超常付出,邓亚萍才有了常人所不及的辉煌。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像种庄稼,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你想拥有比别人更出色的讲话能力,就要比别人更刻苦。

这个世界上成功者与平凡者的比例,永远都是二八规则:20%的成功者,80%的平凡者。而成功者的惟一秘诀,就是比平常人刻苦,比平常人付出得多。学习讲话所要付出的辛苦,与邓亚萍获得世界冠军付出的刻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习邓亚萍这种刻苦的精神!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在几所大学教过的上千名学生当中,可以说每名学生的讲话能力都进步了,提高了。但是,每个人的进步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略有进步,有的人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位同学是朝鲜族,原来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第一次上台讲话,脸憋得通红,眼睛看地板,声音像蚊子一般小。但是,他知耻而后勇,刻苦练习老师布置的基本功内容,早晨练,晚上练,连洗澡时也还在练。结果一学期课程结束,再上台时已是判若两人:面带微笑,两眼放光,讲话有条有理。

如果读者坚持按书中所要求的方法,天天早晚练上半小时,经过3—5个星期的时间,就能够初步掌握正确的用气发声方法,养成讲话时手舞足蹈、生动形象的习惯,具备上台沉着大胆讲话的心理状态。

2.练习原则之二:恒练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行动,而是习惯。”

在每次给学生讲授“讲话能力训练”课程的绪论时,我都会给他们讲一个敲铁球的故事。一位世界著名的保险推销大师即将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的告别大会吸引了保险业界两千名精英前来参加。

当许多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大师微笑着表示不必多说。这时全场的灯光暗了下来,从会场的一边闪出了四名彪形大汉,他们抬着一个下面垂着一只大铁球的铁架子走上台来。现场的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位保险推销大师走上前去,用小锤子把大铁球敲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五秒钟,他又敲了一下,铁球还是没有动。于是,他每隔五秒钟就敲一下,持续不断,但是铁球还是不动。

这时台下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些人开始离场而去。大师仍然持续地敲着大铁球,台下的人越走越多,留下的只有几百人。终于,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五十分钟以后,大幅摇动的铁球,任何人的努力都不能使它停下来。

最后,大师面对剩下的几百名观众,同他们分享了一生的成功经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以这种持久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成功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位口才超群的演说家都是靠持之以恒成功的。持之以恒的标志就是早晚练,天天练,不断地重复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才能把声情并茂,有胆有识,深入浅出的讲话能力变为你的习惯。

如果说讲话胆量的训练可以在短期突破的话,那么用气发声的练习就是一个长期恒练的过程。即使你马上掌握了本书教给你的耳语练声法,也必须天天练习不间断。戏曲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只有天天练习,你的小腹才能结实有力,肺活量才大,气息才通畅。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40岁时,我担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练气发声的训练少了,自己都觉得声音发干,音色发暗。我在刚开始讲授“讲话能力训练”课程时,为了教好学生,自己天天早晚各练半小时的耳语法。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声音比年轻的时候反而更明亮、更干净了。这就是方法得当,坚持练习的结果。

其实,当你把持之以恒的训练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收获的已不仅仅是讲话的能力了。

3.练习原则之三:全练

什么是全练?就是讲话能力的训练包括五练:练口、练手、练胆、练脑、练脸。一定要多管齐下,综合练习,而绝不是单纯地练口、练嘴皮。

一是练口。

练口就是用耳语的方法天天练习,达到气息通畅、声音圆润、吐字清晰的目的。练耳语的原理,将在第三章进行详细介绍。

二是练手。

练手包括两层意思:动手写和练手势。

动手写一定要先扎扎实实地写好文字,列出提纲,然后再按文字或提纲讲。千万不要上来就追求出口成章。初学者追求出口成章,是一个误区。

大凡出口成章的人一定都受过三种训练:①先写后说的训练。先由出手出章,再到出口成章,先学会写,然后再讲,经过反复多次这种训练,熟能生巧,才可能做到出口成章;②背诵经典诗文的训练。从小背诵诗词古文,等长大后这些经典篇章已经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③反复讲的训练。职业讲话者一般都是一个内容讲了很多遍,烂熟于心,若第一次听,就会给人留下出口成章的印象。所以,没有天生的出口成章者,只有经过训练的出口成章者。想出口成章,一定要循序渐进,先从出手成章开始训练。

这里的练手势是指反复进行手势的训练。手一动,讲话的语言自然生动,手势一比画,语言自然就很形象。要按照第四章的要求,反复练习讲话的双人舞小段,把讲话加手势变成讲话的一种习惯。比如说:“芝麻这么小,西瓜这么大”这句话,不加手势说,语言就平板枯燥,而一加上手势,说芝麻时,用两个手指一捏;说西瓜时,两只手一比西瓜的形状,语言马上就生动传神了。通过对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让双手形成肌肉记忆,一讲话自然地加上手势。

我的一名学生在期末总结中写道:“过去讲话不懂得加手势的妙用,现在天天练习讲话时的手舞足蹈,已经变成了习惯。上课发言,与同学交谈,都不自觉地手舞足蹈,生动形象了很多,越来越喜欢这样讲话的感觉了。”

三是练胆。

练胆就是通过主动上台,反复上台,进行笑定、眼定、站定的三定训练。练出胆量,治好上台恐惧症:手抖、脚颤、脸红、心跳。

四是练脸。

练脸包括练习微笑,练习眼睛和观众的交流,练习讲话时眉飞色舞。通过反复练习,使面部肌肉养成微笑的习惯,养成眼睛大胆和观众交流的习惯,养成讲话时眉飞色舞的习惯。

五是练脑。

首先可以通过左脑练习来训练逻辑思维。比如进行言而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加手势来练习这段话:“勤于思,敏于行,要学会三道:第一,闻道;第二,悟道;第三,行道。”说“第一”时,-爱华网-要伸出一个手指;说“第二”时,伸出两个手指;说“第三”时,伸出三个手指。反复做这种口到、手到的练习,就可以进行讲话有条有理的训练。当练成习惯后,说话就能做到言而有序。

还要通过写“一字悟”的方式来训练逻辑思维。“一字悟”就是指每练习一个单元,写一篇学习感受的作业,要求用一个字来总结观点,用50个字来加以解释说明,通过反复动笔动脑来进行一简二活的训练,学会讲话观点简洁好记,举例生动好听。

其次可以右脑练习来训练形象思维。例如,通过加手势练诗歌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语言的形象性。加上手势背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双手自下而上缓慢托起,想象眼前出现紫烟的形象,双手从上往下做往墙上挂东西的动作,脑海中浮现出瀑布的镜头。这种“双人舞”的反复练习,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4.练习原则之四:巧练

巧练有三个意思:一是“先号脉”;二是“找药方”;三是“吃药”。

“先号脉”就是抓重点。

学讲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先理清自己在当众讲话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没有胆量,是声音容易嘶哑,是讲话没有感情,还是讲话没有头绪条理?抓住难点,重点突破。解决-爱华网-了主要矛盾,就容易树立信心,再接再厉,持之以恒地练习。如果你觉得自己拿不准难点在哪?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让我来帮你进行诊断。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再说“找药方”,就是将看书和看视频相结合。

根据自己学习当众讲话的难点,从本书中寻找相对应的章节做药方。但是光看书,你还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紧接着就要按照这个网址(http://blog.sina.com.cn/yinyamincn)找视频,上面是我用定耳舞诀法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实况录像。看书等于预习,看视频等于上课,两者一结合,效果就会好很多。

第三是“吃药”。

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都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步骤。按照这些方法开始练习,头七天最难坚持,要咬紧牙关,不急不躁,天天练习,等你坚持了21天,蓦然一回首,胆、声、情、识的能力都具备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001.html

更多阅读

网络推手公司 《网络推手这样做营销》第一章(1)

第一章网络传播新界点:互联网营销1如日中天的互联网营销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互联网应用正在蓬勃发展——以很中国的方式》,其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形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力:中国春节期间全球

微交易找客户聊天思路 《换一种思路做客户》第一章(2)

砍柴:营销两者之间的关系:日常的客户关系维护是为将来的营销做准备横空出世源于点滴积累点滴积累:客户关系管理横空出世:营销两者之间的关系:“小事不小,大事不大”,将小事做好,大事也就不难。维系日常的客户关系是小事,营销是大事。做好

《易经法则:职场人生的38跳忠告》第一章(2)

No 7不染恶习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坤·六二不染恶习根据《文言》的解释,“直”,品行纯正、为人正直。“方”,行为端正而符合道义。“大”,宏大。“习”,学习。这句话的意思是:“正直、端正、宏大,不学习也没有任何不利。”《坤》卦讲

《易经法则:职场人生的38跳忠告》第一章(1)

潜龙勿用No 1潜龙勿用潜龙勿用。——乾·初九“潜龙勿用”是一句名言。“潜”,潜伏。“龙”,传说中一种神通广大的三栖动物,可以在水底、陆地和天空生活。作《易经》者用“龙”来代表拥有才华的人。“勿用”,暂不施用。这句话的意思是:

声明:《当众讲话 《21天掌握当众讲话诀窍》第一章(二)》为网友潮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