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有法:创新是“第一军规”



产业转移、外需萎缩、内需购买力下降……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皮革产业遭遇的烦恼一样也不少。

“作为中国皮革业的龙头专业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不仅要做应对金融风暴的避风港,更要发挥产业发动机的作用。”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有法这样表示。

我们的对话也由此展开——

记者:海宁中国皮革城是否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有多大?

任有法:不可否认,金融危机对皮革行业的影响是明显的。据我们了解,出口美国的皮沙发和皮沙发套、出口俄罗斯的裘皮产品、出口欧洲的中低档皮衣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这些情况,在海宁中国皮革城的部分经营户以及原辅料市场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

 任有法:创新是“第一军规”

当然,皮革城一期和二期,也就是普通消费者所熟悉和钟情的 “皮革城”,是以内销为主的,目前仍然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08年,市场客流量达到376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21%,成交额也达到了100亿元左右。2009年以来,人气继续保持了旺盛势头,譬如元旦期间,尽管天气不好,但客流量达到了15万人次。

记者:在各大专业市场普遍感觉“生意不好做”的背景下,海宁中国皮革城为何能够保持旺盛的人气?

任有法:得益于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创新!创新是海宁中国皮革城的“第一军规”。在很多商铺里,如果某个款式如果在10天内销售业绩不好的话,就必须下架。除了款式创新,材质创新也已经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出现在海宁中国皮革城的 “丝绸皮”、“珠光皮”、“植鞣革”已经成为皮衣时尚的新潮流。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否发生了金融风暴,专业市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广告语先后经过了三次更新:“买皮衣到海宁——海宁皮革城”、“皮衣时尚潮起海宁”、“我看世界风尚看我”——这也是三个发展阶段的总结:从卖“便宜货”上升到价廉物美的“时尚货”,再到推动中国皮革时尚潮流与世界接轨。推动这个进程的源动力就是创新。

记者:有什么具体的创新事例吗?

任有法:创新也为我们找到了不少新的增长点。譬如2008年10月中旬我们组织一批中国裘皮品牌赴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一场专场发布。这次活动,使得我们有机会直接比较中国和世界裘皮时尚的发展水平,找到了差距,也发现了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中国裘皮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走了时尚、休闲的路线。在欧洲,裘皮一直是“贵族”的代名词,人们只在出席晚宴等重要场合穿着。但是在中国,近年来款式新颖、色彩多样的裘皮服装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裘皮时尚路线既是我们的创新,也为中国裘皮走向世界市场找到了一条缝隙。

记者:市场的创新对行业振兴有何影响?

任有法:海宁中国皮革城作为国内皮革行业的龙头专业市场,有责任向行业传递正确的市场信号,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增强行业的发展信心。

我们认识到,相对于机电等其他出口产品,皮革的出口需求虽然有所下降,但情况要好得多。特别是那些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同时,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转型,众多的皮革制品企业更加注重通过走品牌化道路开拓国内市场。我们注意到,不仅长三角地区对皮革时尚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也在不断成长。

与此同时,海宁中国皮革城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振信心。今年3月2日,我们专程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向“撒尿小童”于连赠送皮衣,这是中国第三次向这位布鲁塞尔“第一公民”赠衣。有数百家国际、国内媒体刊发了报道。有媒体评论此举彰显了中国皮革业与国际同行联手“过冬”的信心。3月12日至14日,我们又举办了2009海宁中国皮革原辅料、皮革机械(五金)采购节。这个活动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因为很多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感觉没有信心、没有方向。而采购节的举办告诉了他们今年行业的趋势,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对接。

记者:创新也体现在海宁中国皮革城功能突破上吧?

任有法:确实,通过15年的发展,海宁中国皮革城确立并巩固了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被称为 “中国皮革第一桥头堡”、“中国皮衣时尚的风向标”、“皮革产业的发动机”……在我们看来,这既是行业对我们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们的期待。

15年来,我们通过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CCTV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真皮标志杯”中国时尚皮革、裘皮服装设计大奖赛、“中国皮革时尚周”等一系列活动,使得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功能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市场。

2008年下半年,我们又开工建设了海宁中国皮革城三期工程即中国皮革品牌风尚中心,这一项目的主题就是“为突破而诞生”,将使得皮革城的功能实现新的飞跃。

记者:品牌风尚中心如何体现“为突破而诞生”的主题?

任有法:品牌风尚中心占地220亩,包括72幢1700至3270平方米的独立式多层楼宇、1幢12层商务大楼——除了商务大楼,多层楼宇已经全部开工。其中,东区将于2009年8月份交付、西区将于2009年12月份交付。品牌风尚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企业总部、设计研发、品牌展示、新品发布、营销总部、创意乐园、休闲会所等。其最大的特点并不是海宁中国皮革城经营面积的扩大,而是给皮革城的功能增加了许多层次更高、立意更新的元素。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而首当其冲的是过度依赖外销的制造型企业。重制造而轻设计、营销的“纺锤型”结构是包括皮革在内的很多中国产业的通病。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最大的一个启迪是:必须将“纺锤型”转变为“哑铃式”,即大力加强设计、研发、营销、品牌等产业链两端的功能,不断向产业“微笑曲线”的高端进军。

我们希望通过品牌风尚中心的建设来打造一支引领中国皮革品牌走向世界的“梦之队”!

记者:很多专业市场曾经兴旺一时,但一些市场也出现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现象。你对专业市场的前景如何看待的?

任有法:以中小企业为主构成的产业集群是专业市场诞生的产业基础。专业市场又成为行业的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近年来,专业市场又成为旅游购物的重要目的地,譬如海宁中国皮革城就是国家级4A景区。

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专业市场作为产业共享平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当然,这也要求专业市场必须向功能创新和质的提高转变。换句话说,皮革行业需要的不是盲目地建市场或者扩大市场摊位规模,而是要通过功能突破来实现市场的提升,以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

老总印象

以无法为有法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采访结束之后,记者的脑海中突然跳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著名华人武术家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哲学起源是道家的“无为”思想,因为“无为”的本质是“无不为”,其对后人一个重要启迪是:面对纷繁芜杂的现实世界,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创业的激情和勇气,还要善于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到这句话,不仅是因为其中暗合了任有法的名字,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任有法和他的创业团队为什么能够将海宁中国皮革城打造成中国皮革产业最重要的专业市场。

出生于1955年的任有法当过17年兵,1990年转业至海宁市工商局工作,1993年开始成为海宁中国皮革城创业团队的重要一员。回顾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创业历程,任有法和他的同事们携皮革城2000多家经营户、8000余名经营人员演绎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传奇:

海宁本地不产皮革原料,却成为中国最大的皮革产业集群,这是皮革城“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产业基础。

专业市场的原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集”和“市”,但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背景下需要怎样的专业市场?在15年前,恐怕没有人能够提供完整的答案。而就是在没有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海宁中国皮革城创业团队完成了皮革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一个又一个“完美转身”。

一个专业市场要成功,不仅要在产品集散方面独领风骚,还要成为创新和变革的领军者和推动者。梳理从“买皮衣到海宁”到“皮衣时尚潮起海宁”再到“我看世界风尚看我”的演变过程,恰恰可以看到海宁中国皮革城“无不为”的努力和成果。

中国诸多产业集群乃至行业的发展,都是和专业市场密不可分的,从最初的“建一个市场,富一方百姓”,到逐渐发展壮大,专业市场为商人提供了一个创造财富的重要平台。放眼全国,改革开放后依靠民间力量萌发并壮大的产业集群的背后,都离不开专业市场的孵化和支撑。海宁中国皮革城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涌现的专业市场中的佼佼者——不仅交易额连年快速增长,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品牌市场,而且承担了“产业助推器”、“品牌孵化器”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皮革时尚的“晴雨表”。

相关链接

海宁中国皮革城

海宁中国皮革城于1994年建成开业,先后被认定为全国文明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中国十强文明市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客流量达到376万人,成交额达百亿元。

引领潮流的市场定位、完备的市场功能、良好的产业互动、强大的发展后劲、突出的区位优势使海宁中国皮革城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被誉为“中国皮革时尚风向标”、“中国皮革第一桥头堡”。

海宁中国皮革城建筑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是以品牌店、专卖店为主体的现代化、商场化的大型专业市场;也是功能齐全、购物方便、环境优雅,集展示、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休闲购物中心。

市场由皮革服装交易区、裘皮服装交易区、箱包皮具交易区、原辅料市场、鞋业广场、毛皮服饰城以及皮都万豪大酒店、皮革城大厦、美食街、淘皮欢乐嘉年华、休闲文化广场等组成,现有经营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

自199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皮革博览会,是中国皮革业历史最长,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博览会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1043.html

更多阅读

我的记者生涯12 :“你是第一个采访我们火化工的记者”

我的记者生涯(12):“你是第一个采访我们火化工的记者!”记者们都知道, 跑民政口是最没油水的,因此也最不爱跑民政口。但是我一直没放弃跑民政口,因为采访民政口,既受教育,又有内容,写成文章可读性强。民政口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三种人:一是“最可

节前回乡:桂东沙田第一军规广场

本想这次要去拜谒炎帝陵,事先攻略一看居然门票老贵,炎帝陵本来就是个传说的地方,加上查阅的景区建筑基本都是新修或添加的,更是没了必去的理由,从茶陵吃了午饭就索性直接越过炎陵县,在桂东县沙田镇下高速,探一下这第一军规广场。春节前的沙

金锣: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是市场不变的游戏规则。即使是可口可乐这样的百年品牌,其可乐配方沿用百年,但营销却一直有着新的创意和变化,让品牌始终保持年轻活力,与消费者密切沟通。  可是,比起饮料这种天然带有年轻属性的品类,肉类

方正: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方正的持续创新故事,反映出创新、科技与商业成功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作为中国曾经的旗帜性高科技公司,当源自技术创新的动力遭遇瓶颈,方正面临所有企业共同的大考:如何既做大又做强。和很多同规模的中国企业一样,方正走进了资本市场,走

声明:《任有法:创新是“第一军规”》为网友呐喊的符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