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绪化 《女人的幸福女人定》第四条我有权情绪化(3)

 工作情绪化 《女人的幸福女人定》第四条我有权情绪化(3)


举一个例子:我的母亲总是谈起她和父亲对我幼时的严格教育。那个老故事我已经能够复述了:那时我们住在一所老校舍里,才两三岁的我必须在夜里从我的房间穿过又长又黑的走廊,穿过餐厅和起居室,才能到达父母的卧室。如果我在他们那里哭起来,父亲就把我送回那个黑漆漆的小房间,让我一个人待在床上。我的母亲承认她每回都很自责,很同情我的感受,但却不敢违背丈夫的意愿。我自己却总也想不起这回事来了。

我说过,这故事已经听了好多回。但是好几年,不——是好几十年之后我才突然发现我能够回忆这个情境了。以前我听它时,完全没有情绪波动,彻底的无动于衷,重复听几次后感觉近乎麻木:每当我听母亲开始讲这个故事,都会在心里想:“哦不,怎么能对一个小孩做这样的事呢?”但我同时能够理智地推导出父亲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他自己的不幸童年、所受的教育、在纳粹时期的成长等。一切都来自其自身。但我就是没有切身的感受。

  大约两年前,我第一次跟我的教练——一位善解人意的热心女性谈起这事,忽然间泪如泉涌,失声痛哭。整整一个小时过去。50年之后,那个小女孩重驻我心,她带着恐惧与绝望,张皇失措、痛苦万分。我无法停止哭泣。我的感觉是那么精确逼真:一个小小的人,摸索着走过老校舍里那个冰冷、黑暗的走廊,直到终于摸到了我的房间,我还在哭,还在绝望地朝母亲喊着,声音那样低微,只是小声抽泣,以免惹得父亲再发脾气。

  由此我才发现,为什么电视或者电影里有关小孩或者幼兽的镜头总能让我感动到哭。多年前我在维也纳看过一场音乐剧《茜茜公主》,里面有个镜头是她的儿子鲁道夫绝望地唱道:“妈妈,你在哪儿?”到如今我每次听CD听到这句话就掉下泪来,难以平静。

  我又联想起童年的另一个情景:父亲是老师,他在我们村里教儿童体操。那时我才5岁,他要我跨过平衡木跳到软垫上,我很怕。父亲把手给我,说他会帮我。我却怕得更厉害了。他开始不耐烦起来:“快跳。”我不跳,最后他非常恼火地把我从平衡木上拎下来。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那时会不信任我的父亲(其实这一生都如此)。现在我懂了。这种不信任感来自内心深处。

除此之外,我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胆小如鼠。我曾经一个人在金字塔基的荒漠中站了一个小时,因为旅行团的其他游客都爬上了仅两米高的通往入口的木梯,好在导游的带领下从内部观察一下墓碑——这也正是我们千里迢迢来观光的原因。但是,游客必须从木梯跨到墓室入口的洞穴中去,仅仅一步之遥——可我就是不敢。

|www.aihuau.com|3

  这种“不应该觉察”的教育法有着诸多后果。我因而具备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忍受能力。我称为“坚强女人的咒怨”。大家都认为我们非常强大,许多人靠我们有力的肩膀支持自己(或者干脆骑在上面)。我们为所有人和所有事扛起责任,成为世上最体贴的人。可是,我们对待自己却太冷酷无情。

我们相信一切任务都必须靠我们自己完成。即使某天真的感到心情不好,也无法向我们最好的女朋友倾诉衷肠。这样做才符合生存法则:“别相信任何人,也别把自己托付给任何人。”我们不相信世上有真正的同情,也没有真正的热心人。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向人求助,尽管接受别人的帮助还要难上加难。在亲爱的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接纳别人的帮助。我进步很快。

“乖”女儿们总是顾虑重重,她们总感到要为自己父母的情绪负责。这样衍生出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对于那些利用我们的人,我们居然报以天使般的——不,是傻子般的忍耐。我们不能对任何人发火,即使他们态度粗暴。我们总是要为这样那样的事情道歉,或许,要怪只能怪我们自己。是的,我们在心里暗暗骂自己就这么任人利用。可这愤怒的炮火对准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在对付侮辱和侵害方面,我也有很大的问题。过去每逢我真的生起气来,反击的念头仅在脑中停留数秒就烟消云散了。“你不该记住!”很久以后我站在那个人面前,却再也记不起当时的愤怒感觉了。我在压抑自我方面都要成为专家了!我几乎能够完全忘记刚刚发生的令我恼火的事。

  我永远不会忘记,编辑部的一位女同事问我:“你到底还要别人给你吃多少苦头,才肯离开?”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帮我做了最后的决定。直到今天,对于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我仍然能够安之若素地承担。而且我还知道,我之所以对那个只会气得眯眼的女同事如此反感,是因为从她的身上反射出了我自己的忍耐力——我没有离开,我继续成长,继续成熟,摆脱那些童年阴影给我带来的麻木感觉,重拾自己的诉求,安抚内心的伤痕。

  因此我能够更清楚地识得男男女女的困扰。对于其他人的侮辱和伤害,我总能敏感地觉察到,努力帮他们找回想要倾诉的感觉,表达所受的委屈及随之而来的愤怒。或许你也同意“旁观者清”,他人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你的大难题。

  这些年来,我逐渐意识到:我是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成书——这给了我极大的勇气,使我变得更加勇敢。也许就是因此我才能变成培训师和作家。当记者时,我只能写别人,现在我可以写我自己;记者必须中立地看问题,而现在我可以非常主观地、由衷地去参与每件事。这是成长的重要一步,一种合情合理的进步。

要让情绪始终保持清醒。愤怒是一种深刻的情绪体现,它是有原因的。我们只有好好地分析它,才有可能让情绪健康地着陆。如果把身体调到静音状态,让自己对愤怒麻木,那么你的内心已经被判了死刑;如果你把嘴巴堵上,让自己无法叫喊,那就等于慢性自杀;如果不去寻找“病因”,那只能让江湖郎中愚蠢地围着你的“病体”乱用药物。以上就是我从亚历山大8226;洛温那本很棒的书《快乐——向身体和生命致敬》中学到的一切。

  为了体验快乐、感受快乐,你必须首先把“情绪的闸门”调到“开放”状态。你的身体需要通透,感官需要敞开,思想与感觉必须联结,要勇敢地释放强烈的情绪,放弃对自己的无限克制。一位曾患下颌肌僵化的女士向我倾诉了啮合功能障碍的苦恼,她现在已经成功越过了这一障碍,能够大声呼喊、扯开嗓门大笑,敢于表达自我、对某些事说“不”,能大声说出她想要的和她所讨厌的,更能表达她的愿望,为自己划定原则和界限。

  例如,她在购物时敢于问店家:“还有没有再大一号的?”当她得知她的尺码超过了供货范围时,会恼火地问:“什么?你们没有进货?为什么不?”这样做总好过从商店偷偷溜走、愤愤地吞下两个奶油蛋糕、一个Piccolo蛋糕外加一包薯条,好把羞愧咽下肚去——一个人忍受太多,也就失掉了人生乐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2638.html

更多阅读

浅析《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 婚姻法第四条

摘要:在社会中,家庭是最小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的前提。因此《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但其中的一些条文在社会上比较有争议,评论褒贬不一,本文试着对《婚姻法解释三》中的第四条进行评析,分

优化工作流程 《流程优化那点事》第九章~第十一章

系列专题:《流程优化那点事》第9章不变不行了提升了排产计划编制效率,编制了基层岗位的《作业指导手册》,接连的漂亮仗让以前多少有些质疑戴森升“戴总”的人闭上了嘴,在S公司的“民间”,戴森甚至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利用流程思想和方法

声明:《工作情绪化 《女人的幸福女人定》第四条我有权情绪化(3)》为网友我最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