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第二次改革(65)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尽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体系。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我国公共需求结构、数量的客观变化,研究、制定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包括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以及相关财政投入标准,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成立全国性的公共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制定公共服务标准、法规政策和做出重大决策等提供咨询意见。

  (2)把事业单位改革与引进公共服务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按照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分类指导基本公共服务发展。通过公共财政资助用户、资助特定项目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环节引入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针对一些政府部门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资铺张浪费等问题,通过代建制、承包制、订购制等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这样,既可以有效地缓解公共服务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从外部形成对事业单位的竞争压力,激活事业单位改革。

 第65节:第二次改革(65)
  (3)把事业单位改革与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相当一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靠引入社会机制。其中,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社区与社会组织的作用。以社区为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涉及家庭和个人的许多福利事项已从原单位剥离出来,逐步进入社区,大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社区内解决。但目前我国社区定位、组织架构、经费管理还不能适应社区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定位需求。未来几年,要把发展自治型社区与事业单位结合起来。大多数社会组织具有非盈利性的基本特征,它们在消除贫困、尊老扶幼、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有利于满足社会成员多样性和多层次的需求,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够实现公共服务投入和效益的最大化。要把事业单位改革与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发育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3.在教育、卫生、科研等事业单位改革上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未来几年是我国提升人力资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卫生、科研等事业单位改革上的率先突破,可以为实施人才强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等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1)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单位改革。统筹考虑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一方面,推进教育行政管理内的决策、执行、监督分开,提高教育行政效能。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使各类学校摆脱“行政化”倾向。

  (2)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单位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全面推进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快推进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保护知识产权,创新科研成果、人才评价体系,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第四节 政府转型与政府自身建设是一场深刻的改革

  政府转型的深刻意义在于,使政府逐步从自身利益的制约和束缚中走出来,重返公共利益代表者角色,这是政府转型最具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现行财税体制、干部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安排,使政府利益的形成并逐步普遍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部门有部门的利益,各级政府有各级政府的利益。问题在于,如果政府的利益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解决,要解决特殊利益集团的问题就比较困难。政府转型最深刻的问题在于,通过综合性的改革,使政府逐步从利益的制约和束缚中走出来,更好地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职能。这是政府转型最具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886.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65节:第二次改革(65)》为网友寄遠方詩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