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第二次改革(5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加快推进产权改革,尤其是明确农民对宅基地等土地财产的权益,加快土地财产资本化进程,由此极大增加农民财富存量。

 第50节:第二次改革(50)
  第五章

  政府转型时代的改革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转轨大国。30年的实践说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趋势,有效地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中的作用,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在30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时常讲的一句话是,“政府要做正确的事,要正确地做事”。一般来说,政府“做正确的事”,就是在科学而严格界定的政府职能范围内做正确的决策。从我国改革的实践看,政府“做正确的事”,关键是“科学而严格界定政府的职能”,推进政府转型。

  现实情况一再说明,无论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推进社会转型,都取决于政府转型。过去几年,我们提出了政府转型的口号,这一理念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一定进展。但客观地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政府转型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一个时期内,相关改革领域能否取得重要进展,取决于政府转型的力度和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二次改革本质上是“政府转型时代”的改革。

  第五章

  政府转型时代的改革

  第一节 发展方式转变挑战政府转型

  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关键在于政府转型的突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关键在于确立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的突破,关键在于通过政府转型形成规范的公共权力行使的制度框架。可以说,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发展型新阶段发展方式转变对政府转型的依赖性全面增强。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政府转型

  我国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一五”规划再次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所进展,但总体上仍严重滞后,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结构性矛盾和系统性风险。这既同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有关,更与政府转型的不到位直接相联。

  1.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贡献

  (1)为经济起飞创造必要前提。经济起飞的初始条件要求基础设施先行建设。比如道路、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经济起飞和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前提。以政府为主导,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启动市场和民间力量促进经济繁荣创造了基础性条件。与印度、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改革初期的优势并不在于市场更为发达,而在于有一个更为积极有效的政府。

  (2)政府对市场的替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控制要素价格,构造了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的相对低廉,为企业扩张创造了一个相对优越的制度环境,也为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成本优势。二是通过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成为推动经济规模扩张的重要动力源。地方政府为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积极地干预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我国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都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相关。

  (3)为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预留了空间。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模式,并没有否定市场的作用,而是在经济增长中积极地培育市场。历史地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模式使市场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是渐进式转轨有效的过渡性安排。

  2.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非改不可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曾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重大作用。但从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实践看,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替代,在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初期,具有明显的制度收益;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制度性收益将逐步递减,并会使经济发展因缺乏活力和弹性,难以应对可持续发展难题而陷入困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下,难以应对发展方式转型进程中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和问题就逐步暴露出来,并且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突出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01.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50节:第二次改革(50)》为网友屁过无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