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第五章之新古典总需求理论:以前凯恩斯理论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是新古典价格理论中确定就业、产出、积累和价格水平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延伸。该理论基于一个冒险的假设,即一旦相对价格和数量取决于新古典价格理论中的变量关系和过程,那么产出和就业也就确定了。新古典总需求理论唯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货币价格。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总生产函数和集合偏好系统。通过总生产函数,可以推导出就业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一条资本资产存货增量的需求曲线(即投资的需求曲线)。从集合偏好系统则可以得出劳动的供给曲线和一条储蓄的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经过价格平减的货币工资(即所谓的真实工资)的函数。它们的交点决定了真实工资和就业水平,此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为这是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状态。一旦就业水平确定了,就可以通过生产函数计算产出。

如果将新古典价格理论作为总需求分析的基础,那么劳动力市场在决定总产出的过程中就起着主导性作用。由于凯恩斯的一些观点被新古典综合理论吸收,所以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交点所决定的真实工资和就业水平成了市场所追求的目标。在新古典理论中,如果劳动需求少于供给(也就是说,如果存在失业),那么说明有一个外部障碍在阻止经济达到交点处的真实工资和就业水平,或者经济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最终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如果失业持续存在,那肯定是因为真实工资太高,工会压力或相关法律等外部障碍阻止了真实工资下降,或者是因为经济正在走向均衡的过程,但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供给和需求分析还用来推导储蓄、投资和利率。储蓄的供给函数反映了一个假设,即只有保证未来消费将会增加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放弃现期消费。未来消费的增加量可以通过一个折现率进行折现,这一方法可以算出现在放弃的与未来获得多少是相等的。假设偏好系统就是当前消费的减少量需要未来消费的不断增加来予以补偿。这样的话,当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就是利率的增函数。

投资与储蓄非常相似,因为它也是牺牲当前的利益以获得未来的收益。投资者通过现期对投资产出的投入来换取未来收益,当投资产出被用于生产资本资产时,未来收益将会增加。如果已知当前投入成本和未来收益,那么对于每一个投资项目都可以计算出一个折现率。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第五章之新古典总需求理论:以前凯恩斯理论
假设储蓄是利率的一个函数,投资也是利率的一个函数,并且利率变化直到储蓄和投资相等,这时就可以确定储蓄和投资的均衡数量以及利率。因此,这样确定的储蓄、投资和利率与其他价格的确定没有不同之处。

积累率取决于节俭(这是偏好系统的一个特征)和生产率(可以用生产函数来描述)。在确定利率时,并没有用到货币、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在新古典理论中,债券和股票市场中不断变化的利率和明显变动缓慢(如果发生变动的话)的资本资产生产力(由生产函数表示)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得以揭示。根据新古典理论,如果投资迅速降低——就像1929—1933年发生的那样——必然是因为促进生产的资本资产存货增加的能力突然降低,或者是因为用于补偿过去消费的未来支付突然增加。按照新古典的观点,投机、融资条件、过去的金融债务以及不断变化的总需求行为,都与储蓄、投资和利率的确定毫无关系。

在新古典理论中,对未来消费的当期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唯一办法是储藏一些当期产出,这些产出可以是供消费的商品,也可以是生产能力。储蓄的供给必须转变成对存货和更多资本资产的需求。货币和融资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影响真实变量——产出、就业以及当前消费和投资之间的产出分配。另外,利率也与反映节俭程度和生产力的货币无关。

但是,货币随处可见,而且是一种经济现象。不仅如此,我们买商品时支付的价格是货币价格。经济学家必须重视货币,尽管这个研究主题对持乡村市场观点的经济学家陌生,对纯粹的理论家来说很不对味口,因为当货币受到关注时,本来被公认的抽象推论中就加入了制度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552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第五章之新古典总需求理论:以前凯恩斯理论》为网友分分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