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魅力与权力



     在华人圈,对宋氏家族尤其是宋氏三姐妹的传奇惊叹已经回响了许久, 2003年的深秋,三姐妹中的小妹宋美龄安然离世。

  对于盖棺十年仍难定论的宋美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她有个夺目的人生。一些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常常指出:即便生命的长度有限,但还有更重要的宽度,宋美龄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具备,还兼具常人难以企及的密度。她的一生在跨越三个世纪的近代中国展现,成为历史的镜子和浓缩。

  一生注定的角色

  宋美龄于189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的财富积累和政治资本使所谓的“宋家王朝”日渐成形,而更重要的起点是她三十岁时的著名婚姻,由此,她获得了一生注定的角色。

  1917年,在美国度过少女时代的宋美龄回到上海,迅速展现能力和魅力,忙于社会工作和社交,不乏无望的追求者。“真命天子”于1922年出现,一次社区基督教晚会上,蒋介石初识宋美龄,当即决定追求这位留美归来的“新女性”。这场交往被母亲倪佳珍、二姐宋庆龄反对,蒋介石已有妻室是原因之一,倪桂珍还介意蒋不信耶酥基督,宋庆龄则本能对蒋印象极坏。但大姐宋霭龄不仅赞成还积极推动,她预判这个军人的前景不可限量。在蒋介石做出信教和离婚的承诺,以及宋霭龄、宋子文的促成下,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关系发展到谈婚论嫁。

  1927年12月1日,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这场婚礼花费巨大,轰动一时。人们将蒋中正和宋美龄的名字中各取一字,戏称为“中美合作”,冥冥中预示此后蒋的政途和宋的角色。

  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这俗不可耐的句子屡被重复的原因是经常适用。宋美龄算得上贤内助又远远超出了贤内助,她本人就是前台的演员,和蒋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蒋介石乐见宋美龄在各个领域大出风头,比如推进“新生活运动”,比如筹建空军直至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而所有这些没有风险的成就,都及不上直面危难的勇气和智慧。

  西安事变是最典型的一例。1936年12月12日,当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之际,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就危机处理分歧重重,一时间营救无门,“讨逆”又危及蒋的安全,时任军政部长兼“讨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则不计后果坚决主战,一场新的内战接近边缘。

  面对丈夫被囚,战端将起的险境,宋美龄方寸不乱。她当然是主和派,力主通过谈判营救蒋介石。她要求各方“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推进军事之前,先尽力求委员长出险”。多年历练的宋美龄此时已深谙政治之道,蒋介石安全回归是她的第一考量,她的把握首先是与张学良的私交,另外她明了,人的举动都是为了实现条件和主张,张、杨虽然“把天捅了个窟窿”,但仍然可以谈。

  宋美龄此时不仅有周密的思虑,更有临危不乱的勇气。在西安,宋美龄作为蒋的代表,同张、杨以及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谈判,终于达成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协议。12月25日下午,蒋、宋等人飞离西安。

  如果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最终形成,那么,作为和谈一方主要代表之一的宋美龄功不可没,不管她动机是救丈夫还是救国。事变之后,蒋介石因祸得福,声望高涨,宋美龄可圈可点的表现也让国内外舆论刮目相看。

  亚洲第一夫人

  宋美龄注定是个有光环的女子,而这光环需要更大舞台来展现,终于,国难当头之时也是时事造英雄之际,她攀上了人生的顶峰。

  1942年11月底,在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邀请下,宋美龄展开访美之旅,目的是向美国和世界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同情和援助。事实上,这是她睽别25年后回到“第二故乡”,此行还有养病的目的,她一落地就住进医院。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第二天前往探视,一贯女强人风格的宋美龄此刻却显出娇弱,使罗斯福夫人怜爱之情顿生,也许,宋的气息从这一刻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了。

  不管此次美国之行的动机和细节有多少枝蔓,历史只记住关键时刻。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乘火车由纽约海德公园前往华盛顿联合车站,罗斯福总统亲往车站迎接,罗斯福本人因患有小儿麻痹而留在车内迎接,罗斯福夫人亲上月台,接待礼仪等同于英王乔治六世。在从车站到白宫的路上,沿途美国人和华侨争相挥手欢呼,和罗斯福夫妇同车的宋美龄在车内频频挥手还礼。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抵达个人的辉煌顶峰。她在美国众议院发表演说,演讲稿数易其稿,成为外交史上的经典文案,不过远比文字更重要的是宋本人的表现,包括语气、姿态、举手投足。这是美国众议院第二次邀请女性发表演说,前一位是荷兰女王威廉明娜。

  宋美龄的演说重点包括:中美两国的长期友谊与美军的参战贡献;中国军民抗战之艰苦与决心;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控诉日军暴行;主张先击败日本再对付纳粹;阐扬正义必胜之道;各国携手重建战后和平。她在结语中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半的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这样的措辞从她嘴里流出后 ,众议院议事厅爆出历久不歇的掌声,一名议员事后表示他从未见过如此动人的场面,蒋夫人差点让他掉下了眼泪。

  显然,宋美龄流利而有味道的英文发挥了大作用,这次演讲前在参议院的简短演说中,她表示:“余不但操诸君口头之语言,且操诸君内心之语言。”

 倾国:魅力与权力
  演讲的效果使在场的众议员及收音机旁聆听演讲的美国人民立刻同声一致,要求美国政府加速援华,而民众则慷慨捐助中国抗战,罗斯福公开表示将加快军援中国的速度。此后时日,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蒋夫人宋美龄。一位美国家庭主妇将一张三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难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寄至白宫,要求代为转给宋美龄,信中说:“三块钱汇票是我的三个女儿合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的。”美国国会顺势废除已实行60年的“排华法案”,提高华人地位。

  “亚洲第一夫人”宋美龄在美国的表演并未结束。演讲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宋美龄居中,罗斯福总统在左,罗斯福夫人在右。当记者问到美国加速对华战争物资援助的问题时,她除了恭敬又机敏地把球踢给罗斯福外,还说出“自助者天助之”的铿锵之语,继续赢得美国总统和美国大众的好感。有评论说,罗斯福就像个纵容的叔叔面对美丽的侄女。

  1943年4月4日,宋美龄在好莱坞露天广场向三万听众发表演讲,呼吁支持中国抗战,创下这次访美的最后高潮。7月11日,她返回重庆,理所当然被当作凯旋归来的英雄。

  在抗战的艰难时日里,中华民族从上到下的奋斗可歌可泣,只要不带偏见就应该承认,除了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之外,战场外也有同样动人的华彩之章。

  宋美龄中西兼具的魅力举世公认,罗斯福总统对她宠爱有加,“飞虎队”组建者陈纳德称其为“永远的公主”,马歇尔夫妇更与她从中国到美国过从甚密,连一度有些微隔阂的丘吉尔也称她为“一个非常特殊亦极有魅力的人”。这些交往于公于私光明正大,可说是协助蒋介石维持了外交场子。重交际又讲分寸,让她的形象及婚姻更像一个完美的神话。

  被带走的历史

  像一道抛物线,宋美龄的影响力在到达顶峰后逐渐下落,这自然跟夫君的荣辱相关。1948年底,国民党政权在内战中濒临绝境,宋美龄受蒋委托前往美国游说支持,她期望再掀旋风,却被杜鲁门总统冷拒。她在美国呆到1950年,赴台湾与蒋会合。

  在台湾,虽仍是风光无限的“第一夫人”,但她不得不接受自己从一个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角退居为配角、小角色。她仍然掌握实权,尤其是台湾当局对美“外交”。

  1975年,致命的转折点到来。4月5日,蒋介石病故。9月16日,宋美龄搭乘“中美号”专机离台赴美,她在行前发表的《书勉全体国人》中说:“近数年来,余迭遭家人丧故……”在蒋之前,姐夫孔祥熙、弟宋子安、兄宋子文和姐姐宋蔼龄相继离世。1981年宋庆龄病逝,宋美龄虽婉拒了赴北京拜祭的邀请,却多次流泪,并祈祷上帝保佑二姐。在同辈亲人的一个个凋零中,宋美龄在台北、纽约两地漂泊。

  而在一些关键时刻,她仍然发出声音,显示无可质疑的存在。

  蒋介石病故时,一度有人提议由宋美龄出任国民党总裁,渡过权力真空期,遭她婉拒。1986年返台参加蒋介石百岁冥诞之际,她发表“我将再起”的演讲,被解读为仍有志于在政坛呼风唤雨,其实她此时已年近九十。

  1988年蒋经国离世,国民党权力接班局面复杂,时任国民党中评委主席的宋美龄以党的制度、集体领导等名义,授意党内,企图阻遏或延缓已任“总统”的李登辉代理国民党主席,结果在新生代“立法委员”的呼声中,尤其是国民党副秘书长宋楚瑜在中常会退席抗议的“临门一脚”,李登辉过关。宋美龄终于接见了已握有权柄的李登辉,李向其九十度鞠躬,宋当场表示不反对台湾人接任“中华民国总统”。同年7月,国民党十三届全会通过李登辉为党主席,宋美龄在会上发表著名的“老干新枝”演说,强调“国家”需要创新却不能忘旧,更不能忘本,国民党要留意薪火相传的问题,被外界普遍解读为蒋家退出政坛的宣言。

  1982年7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发表致台湾领导人蒋经国的公开信,以“经国吾弟”起首,呼吁 “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蒋经国按既定方针不予回应。文中所称的“老夫人”宋美龄却在美国接招,发出一封公开函,起首是“承志世侄”,信中按照国民党传统史观回顾廖父仲凯相关的史实,历数“文化大革命”中廖承志所受的“劫波重重”,将廖的呼吁斥为“岂非梦呓”。据说,对宋美龄的举动蒋经国并不高兴,因为这违反了他对中共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宋美龄却兴致不减,于1984年2月又写了一封“致邓颖超公开信”,逻辑和笔法类似,理所当然,这两封信都未收到任何响应。

  1995年“二战”结束五十周年,宋美龄应邀重返美国国会山庄接受致敬,以表彰她在“二战”期间对中美关系所做的贡献,并发表简短谈话。在此生的最后一次公众活动中,她得以重温当年的辉煌。

  身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虽长寿并多年赋闲,宋美龄却坚持不写回忆录,不做口述历史。2003年她的离世,带走的不仅是许多永被尘封的真相,更有一个丰富而难窥的秘密内心。她也许觉得,对于亲身参与的历史,无言是最好的态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089.html

更多阅读

罗立为:我与焦国标的交往……

【罗立为:我与@焦国标的交往……】2014.8.14.与焦国标在北京延庆“四季花海”……(于浩宸摄)那年中秋时分,我到木樨地寓所拜会@康国雄老先生。康老迎门,济济一堂精英,我座位正对着的红夹克先生,康老介绍:“这是焦国标……”分手时

转载 再考刘秀走国的传说与历史 皮影戏刘秀走国22集

原文地址:再考刘秀走国的传说与历史作者:学者梁勇梁 勇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在河北各地流传很广。甚至在各地留下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地名、村庄、墓冢、庙祠、名胜。从西部太行山区平山县的滚龙沟、北马冢,井陉县的刘秀洞,到东部平原的安平县

书法习帖《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书法习帖《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原创/猫耳洞与机窝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清平调·名花倾国两

阮籍、嵇康的人格魅力与诗文创作 嵇康和阮籍

任兴永(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734000)摘要:阮籍、嵇康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也是正始文学中最富有魅力的诗人。阮籍、嵇康的人格魅力与诗文创作息息相关,相互印证。透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诗文创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高尚﹑品行的高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阿克顿:生平与学说当阿克顿勋爵于1902年辞世时,他的名字并不为一般公众所熟知。新学子们也许知道,他是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士之一、剑桥大学史学教授、大部头《剑桥近代史》的主编。还有些人也许记得多年以前他可能被天主教会革除教籍

声明:《倾国:魅力与权力》为网友千面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