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施崇棠:颠覆者悖论(二)



  其兴也勃

  “想想上网本是由华硕首先做出来的,真是件疯狂的事”,戴尔全球消费业务销售和营销副总裁迈克尔。戴德迈(Micheal Tatelman)对《环球企业家》说。

  类似观点,在电脑产业并不罕见:没有人愿意相信,偏居台湾、此前并不以产品创新著称的华硕会称为上网本这一电脑业拐点的引爆者。

  几乎可以确定,如果没有华硕,上网本仍然是个必然诞生的产品——电脑产业从来不缺乏对于“更小的电脑”的探求。每隔一段时期,都会有一款简陋且较当时规格小得多的电脑诞生,并逐渐生根发芽:比如大型机时代的单片机、个人电脑成熟之初的膝上电脑,以及笔记本方兴未艾时的掌上电脑。至少在过去十年里,不乏有公司和个人寻找介乎于笔记本和掌上电脑之间的那个微妙平衡,如惠普公司的Jornada、索尼的PictureBook、加拿大公司Psion的Netbook(没错,最早的“上网本”之名就来自于此),一直到近年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开发的廉价笔记本OLPC.

  那么,为何这临门一脚最终由华硕踢出?

  至少事后看来,它恰好站在那个变革式创新的位置上。一方面,虽然过去几年间成长性不俗,但华硕仍算得上笔记本业务的后进入者,这就让它比戴尔、惠普和联想们更有勇气颠覆这个行业的既有规则。另一方面,华硕拥有着一条相当长而结实的学习曲线:它从1989年创立时就专门研发针对英特尔芯片的主板,十年间成为全球最大电脑主板厂商,由此成为全世界与英特尔交道最多者。这给了华硕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路径的独特理解,比如“奔腾4”处理器还在实验室中时,施崇棠就断定其结构存在较大散热问题而不看好该款产品。而近年中,施有着另一个判断:摩尔定律在过去四年遭遇天花板,至少用户体验上已经没有明显改善。

  一方面有改变的理由,一方面历史包袱并不算沉重,施崇棠并不算困难就进行了一次反向思考:2006年10月开始,他开始策划一台“够用就好”的电脑。

  所谓“够用就好”,并非将机器上不必要的零件拆卸掉那么简单。在科技业的一个常识是:太多公司知道怎么把大量功能装在一起,但能够小心翼翼摘选出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并加以强化,绝非“做减法”三个字所能涵括。

 华硕施崇棠:颠覆者悖论(二)

  够用的标准是什么?够便宜,尺寸不要太大,但屏幕不要太小,拥有全尺寸键盘,分量够轻,启动够快,网络应用没有折扣,电池续航能力尽可能长——将这一起平衡好并不容易,用华硕副董事长曾锵声的话说:“一再挑战极限”。

  比如,为降低成本和售价,华硕并未选择应用广泛的Windows系统,而是Linux平台,但如何让以前只有程序员们使用的Linux可以被大众接受?

  唯一的答案是从体验上让大家感觉它用起来并不麻烦。而获得这一感觉的起点,就是开机速度。因此华硕决策者一开始就对研发人员提出要求,Eee PC要在十秒内完成开机运行——在今天的硬件环境和软件体系下,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华硕CEO沈振来强调:“我们不希望用户感觉到Eee PC是一台计算机,要当成是生活用品的前提是:开机不能等上三分钟。”于是,硬件设计师只得一再修改规格,将Eee PC的开机时间缩短到20秒内。

  同时华硕自己重新开发用户界面和功能设计。为此,它让台湾、美国、欧洲三地的团队,每天三班接力研发。“这是一个日不落的流程”,华硕机构与工业设计中心资深设计师曾文杰说,要把一般计算机完整功能操作,尽全力塞进这么简单的机器里。在长达一年的开发实践中,华硕邀请了上千名并不熟悉电脑的消费者收取试用反馈,并做出针对性的修改。

  但也需要做加法。比如电池,原本规划两颗锂电池的空间,硬是塞进了四颗,让电池续航力,由两个小时出头,提升一倍到四个小时半。“关键是,挤进的电池没有增加重量与空间,更没有破坏外观质感”,华硕研发总部资深设计师柯连田颇为骄傲的强调,但在任务下达之初,“我们当时一听,都差点要掉眼泪!”沈振来不只对电池很在意,还要求散热结构要维持跟人体体温相同,以及五秒内必须完成的系统恢复机制,没一个不是严苛考验。

  事实上,在“生活用品”的定调下,沈振来也曾疑问:要不要拿掉键盘,只要用触控面板输入?要不要像iPhone一样,加上动感加速器,当把屏幕直立起来时,文档也会跟着转,以电子书形式方便阅读?

  最后,这些想法都舍弃了,施崇棠决定用“有点先进、又不会太先进”的想法,挑战消费者的接受度。这同时证明华硕确实不是用设计笔记本电脑的逻辑来开发Eee PC.

  当2007年10月16日,Eee PC在台湾发售,它迎来的是商店门口排上百人长队待购的罕见场面:开卖十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

  为什么Eee PC没有成为另一台Jornada或PictureBook?根本而言,它诞生的时机再合适不过了。对于绝大多数电脑用户而言,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即时通讯??而非性能强大的硬件,以及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软件。而Eee PC能满足80%的需求,售价却只有300美元,比普通笔记本至少便宜一半。

  需要指出,在此过程中,价格是个微妙的指标:Eee PC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成功将自己指向了“中高端用户的第二台电脑”这个区间,而非“低端用户的第一台电脑”。正因此,欧洲成为了接纳Eee PC及随后而来的各种上网本的最大市场。

  一个全新的市场由此被切分了出来。14个月里,华硕售出了数量惊人的500万台Eee PC,其中有近一半来自欧洲市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上网本的发货量已占到全球笔记本发货量的7%,而IDC更是预言2009年上网本会增长260%.格外惊人的是,它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微软和英特尔这样以往书写行业规则的玩家。因为上网本增速惊人,微软不仅没有按期终止Windows XP的销售,还以15美元,即不足以往售价1/4的价格对上网本授权Windows XP.而英特尔则借此一夜间捧红了凌动处理器(Atom),发货数以百万计。唯一的问题是,和微软销售Windows XP一样,每颗凌动处理器的利润只有常规笔记本高速芯片利润的很小一部分。

  作为新的“万有引力”的发明者,施崇棠登上了《福布斯》、《商业周刊》等美国主流媒体。一时间,此前声名不彰的华硕仿佛电脑业在苹果之外最富创造力的公司。

  只是,挑战以超乎所有人预期的速度到来了:等到2008年第四季度过完,无论华硕自己还是业界都相当惊讶的发现,华硕迎来了其创业19年中的首次单季亏损,而作为上网本市场的开拓者,它并没有和宏这样的对手拉开足够大的差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2149.html

更多阅读

华红兵:颠覆者的商业模式

华红兵:颠覆者的商业模式文/本刊记者谢文心 发自广州“红粉团”刚演讲完的广州愿望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愿望星)创始人华红兵被一群“红粉团”包围着无法脱身。华红兵只能一边挪着身子,一边耐心地回答着“红粉团”的提

陈丽华:视紫檀为生命(二)

 解说:1993年,陈丽华拿到这块地的第四年,长安俱乐部终于开工了。不知道这四年里陈丽华等待的每一天,是怎么度过的?长安俱乐部可谓一波三折,一年后建成交付使用的时候,总经理陈丽华的儿子赵勇勇又给陈丽华出了一道新的难题。   同期:陈丽

华硕董事长施崇棠:人本、崇本务实和精益求精

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是台湾IT业传奇式的人物,曾经在宏基电脑工作了15年,被认为是宏基电脑创始人和精神领袖施振荣先生最有可能的接班人,但在1993年底,已过不惑之年的施崇棠还是选择离开宏基,加入了由他的几位老部下创立的华硕,出任董事

施振荣 施崇棠 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谈管理之道

  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是台湾IT业传奇式的人物,曾经在宏基电脑工作了15年,被认为是宏基电脑创始人和精神领袖施振荣先生最有可能的接班人,但在1993年底,已过不惑之年的施崇棠还是选择离开宏基,加入了由他的几位老部下创立的华硕,出任

施崇棠:做云计算终端领导者

在近期的CES和CeBIT展会上,华硕展示了大量全新设计的终端产品,其中包括电子书、内置处理器的键盘Eee Keybroad、智能手机、Eee PC等等。然而,与通常发布面向用户的数码产品不同,华硕把这些产品都聚拢在了云计算的大旗下,这样,它们的价值

声明:《华硕施崇棠:颠覆者悖论(二)》为网友过去的就过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