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一章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

  抱怨的人

  在抱怨文化中,实际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落入抱怨的陷阱。我们不能避免它,但是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克制。

  过分抱怨的根源在于有偏见的思想。

  抱怨别人之后,你会感觉好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习惯就像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的押韵诗《杰克和吉尔》一样:

  杰克和吉尔抬着水桶上山去打水,

  杰克跌了一跤摔破了头,吉尔也跟着翻了跟头。

  让我们欣赏一下现代人对这首诗的阐释吧。杰克说:“你知道自己忘记关车库的灯,也没有锁门吗?”吉尔回答道:“别忘了当时你正和我在一起。”杰克说:“看看,你根本不承认任何事。”吉尔回击道:“你真讨厌!”到底是谁摔破了头,谁跟着翻了跟头?杰克和吉尔可能都不允许别人抱怨自己,或许这就是他们都摔了跟头的原因吧。

  你或许会想:“我是抱怨者吗?不,是别人有了问题。”但是仔细一想,你或许会认为,“有些时候,也许是吧,但是我的问题不如其他人那么严重。”然而,在抱怨文化中,实际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落入抱怨的陷阱。我们不能避免它,但是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克制。克制抱怨的策略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抱怨方式的基础,然后才可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共同浏览两种很普遍的抱怨类型—责备型的抱怨和偏见。同时,我们还将在如何处理这两种抱怨方式的问题上一起听听别人的看法。

  有些抱怨现象根本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本章将对此做详细介绍。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减少别人的抱怨对自己产生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因自己有某种抱怨习惯而产生的自我抱怨。给他人带来痛苦并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只会把不幸的形势弄得更糟。

  责备型抱怨真的有用吗?

  抱怨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但是它不应当被扩大加深成为不必要的责备。因为低劣的服务质量、各种麻烦不断或不喜欢自己的职业等问题所产生的合理的抱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亚伯拉罕·林肯对某些联盟妄图脱离美国联邦的做法完全有理由进行抱怨,但他还是通过军事力量保护了美国联邦的利益。

  如果你新买的轿车有质量问题,那么你完全有理由抱怨,并要求经销商为你维修。按照美国质量保护法的部分条款,如果经销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那么你可以要求退款。尽管你会因为买了一辆有质量问题的车而感到失望,但是抱怨也是没有用的。

  抱怨在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用的。当人们对某些事情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经常发牢骚或抱怨,希望抱怨能够解决问题并能减轻自己的痛苦。有些人会因此而形成一种习惯,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要抱怨别人或其他的事。他们把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抱怨上,以至于剥夺了自己做其他重要事情的时间和精力。

  责备型的抱怨者有其不同的议事日程。例如,温迪总是情不自禁地抱怨那些拒绝她的人,抱怨他们是如何看不起自己颓废的生活。她总是和那些爱发牢骚的朋友通电话,互相倾诉各自的苦衷。事实上,这种方式只会增加她们的痛苦。为了打破这种责备型抱怨的怪圈,温迪最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第47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1)
  (1)我所说的“颓废”是什么意思?

  (2)经历了过去遭到的拒绝,我应该如何改变自己颓废的生活?

  (3)通过抱怨,我希望在生活中得到什么?

  (4)在电话中和朋友的互相“倾诉”,在生活中能帮我达到什么目的?

  (5)产生这种感受后,我应该做些什么?

  温迪只要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她很快就会发现抱怨对改善自己的生活毫无作用,和朋友互相“倾诉”也只能增加自己的痛苦。如果再让她做出选择,她肯定会放弃抱怨,把精力放在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上。当温迪决定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时,她将过上一种不同的生活。

  卡尔因工作压力的问题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治疗。他觉得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没有得到提拔。他还埋怨自己的上司都是些溜须拍马之徒。他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提升,因为老板并不了解他的真实能力,公司的管理模式也很容易犯“彼得原理”的错误。(“彼得原理”是指在某种管理体制下,一些人被提拔到不适合他们的职位。)尽管他没有对自己的同事进行过公开抱怨或抱怨,但是消极的思想导致他整天闷闷不乐,并且感到压力重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5862.html

更多阅读

第56节:甩掉抱怨,改写你的(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三章甩掉抱怨,改写你的  人生  如果我们折断自己的手指就能够改变自我,那么我们将听到很多手指折断的声音。但是,改变自己并非像折断手指那么简单。培养积极的品质、减少消极的

第55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做吞咽的动作、苦笑或舔舌头给人传达的信息是—对方目前正处于紧张状态。(干燥的嘴唇通常代表忧虑,但是一些药剂也能产生这种副作用。)然而,形体语言有时候是很难掌握的,因为它既可以传达

第54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当你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你就可能拥有最有效的沟通。有趣的是,多数人会把积极听讲、努力思考的人当做最好的沟通者或健谈的人—即使他们说得很少。  如何才能掌握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呢?

第53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2)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表达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情感状态。当我们感到自然、自信或高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给别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但是,当我们感到疑惑或困惑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在别人面前尽显

第52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二章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  从某种程度上讲,沟通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那么我们就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沟通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

声明:《第47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1)》为网友女人冭虛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