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等环境空间意象研究——以中南大学南校区为例



     对中等尺度环境的公共意象个案——大学校园公共意象的研究,来了解中等尺度空间设计中的原理,为环境开发规划,设计和改建提供依据,也促进中南大学南校区的环境空间塑造。

  1、研究介绍、

  1.1. 对象概述、

  校园环境及其使用者,重点在于环境特征。

  被试者:中南大学建筑学类大一新生,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

  1.2. 方法:

  认知地图法: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记忆迅速画出校园平面草图,填写问卷并接受访谈。

  2.调查结果。

  2.1数据统计:

  有效被调查人数65人。

  识别性调查结果显示:开学一周后在感觉找路难的31位;入学2个月后感觉还会在南校区迷路的被试者18位。

  老校区林荫道调查显示:30位被试者感觉赏心悦目,有景观值得驻足,7位被试者感觉路途长、劳累,28为被试者感觉平淡;

  南校区总体印象调查显示:对校区总体意象非常喜欢的被试者3位,感觉良好的被试者31位,感觉一般的31位,感觉厌恶的1位。

  2.2.意象图调查结果

  65份问卷中,效意象图49份,其中4份意象图有结构性错误。

  东西主干道出现次数:20次。

  南北主干道出现次数:36次。

  有小路、支路感的意象图:20份。

  53份出现建筑。

  77份出现标志建筑。

  3.研究分析。

  半数被试者的公共意象范围大致占校园面积的30%。

  3.1意象空间结构

  南校区道路南北、东西交叉,调查中南北向道路与东西向道路提及频率为:39:20,但是南校区的实际格局为L状,出现方位错乱。被访者手绘的地图中,南北走向的干道出现频率为85.7%,东西向主路出现的频率为47.6%.由此可见,在被试者的公共意象中南校区呈南北走向,被试者对校园整体认知较差。

  3.2一般意象元素

  3.2.1建筑

  建筑元素相对出现率较高,大部分被试者还画出了建筑的大致形状,成为公共意象的主要元素。这说明,在中等尺度环境中,建筑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记忆和认知,是识别环境的重要参照物。

  3.2.2道路

  南校区道路为一纵一横框架,多条支路并存的道路网络,道路尺寸分级不明显,调查显示,同学们对道路节点认知较差,主要原因是道路交叉口缺乏重点处理,节点功能较为弱化。

  3.2.3场所

  南校区一些露天场所区域边界清晰,功能或环境特征明显,对使用者有独到的吸引力,所以可意象性很高,(同意率达百分之六十)。调查发现,对校园意象弱的同学,都能够在画不出道路的情况下,标出电影院,校医院等场所,对这些同学来说,这些场所就是他们对校园意象中起节点作用的标志。

  3.2.4中心

  二食堂在设计上是南校区的核心,然后公共意象调查中出现率才达百分之四十二,而法学院,运动场等的出现率和二食堂差不多,所以,南校区缺乏公认的中心。被试者认为中心需要分级。

  4.中等公共空间意象强化探析

  结合中南大学南校区的设计意图和实际调查结果,比较探究其原因,进而探析中等环境空间的设计、使用规律。

  4.1.核心区域范围

  中等环境空间总存在重点区域,比如校园这类中等环境空间包括主楼、食堂、图书馆、行政楼、及其周边地段,这些地段不仅建筑立面、空间等较好,其景观也相对较好。他们在中等环境空间中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这个重点区域的范围过大则会引起视觉刺激,难辨主次。

  4.2中等公共空间的易识别性

  识别环境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易识别的环境有利于形成地域感,控制感和认同感。例如高校这样的中等公共空间来访者众多,其易识别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表明开学一周,在南校区还觉得找路南的比例为:48%,后半年仍然觉得校园不易识别的的被试者占27%。根据人流特点,对道路进行分级,并进行重点美化,突出道路骨架;主路交叉路口适当扩建,节点处塑造标志性建筑;同类型的建筑群强化单体特色,升华公寓各栋楼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进行特色化营造是好的解决方法。

  4.3空间中心

  环境都是有中心的,没有中心的环境就像衣服没有焦点的画,显得杂乱。空间中心可以从环境丰富、景观美丽、空间完整、历史悠久等角度去判定。南校区就缺乏公共中心的塑造,南校区的被访者对于南校区的空间中心说法不一,主要存在三种意见,法学院、二食堂、体育场,这三个场所各有自身优势,还需对中心进行强化,美化,人性化补充建设。

  4.4乱中求治,构筑和谐空间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等环境空间意象研究——以中南大学南校区为例
  美学上讲究简单与复杂、统一与变化的辩证关系,也就是人在认知结构上需要简单明了,调理清晰,而在层次上追求多样刺激,变化中求统一,乱中求整齐。就像一幅画,主色调是整、其他色素的零,要在整中求零,达到协调美,南校区是由原老校区及其扩建的升华公寓组成,原老校区历史积淀深厚,升华公寓充满现代气息,二者不够协调连贯,老校区、扩建区这二元内部缺少变化和意外。

  结束语

  通过对中南大学南校区的调查、探析,深化了对高校校园的研究。使用者对中等尺度环境的意象研究,对于环境的开发,规划,设计和改建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环境心理学》    林玉莲、胡正凡 中国建筑出版社

  《色界》       唐晓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17.html

更多阅读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度量、经济含义及国际比较2、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3、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或差额)效应研究——以中国(或其他国家)为例的分析4、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5、从外贸依

声明:《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等环境空间意象研究——以中南大学南校区为例》为网友跑到坟场去吓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