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白酒消费现状反思



     “消费”可以繁荣经济,“消费”可以拉动生产。发达国家经验证明,陷入消费困境,殃及的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畸形消费”、“寄生消费”、“断层消费”等不良消费形态都是要不得的,与之对应的是健康的消费形态“生态消费”,它是一种科学有序、持续发展的新型消费形态,是人类自觉活动的产物。

  再联系当前白酒消费疲软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白酒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与“生态消费”对立的消费怪圈,并在2013年引发全行业“地震”。对此白酒须理性反思,摒弃和超越不合理的消费价值观,践履符合人性发展和存在意义的、新的消费方式——“生态消费”。

  当下白酒的消费尴尬

 上篇:白酒消费现状反思
  著名经济学家朗咸平早在2009年“中国白酒千商论坛”上断言:当下定格白酒处于“黄金发展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白酒“畸形消费”的暴露,未来几年白酒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当时很多人热讽朗咸平不懂白酒,危言耸听。但面对今天的现状还有谁怀疑当时的预见呢?

  对于过去白酒的黄金发展期,朗咸平表示:白酒存在诸多依赖消费和寄生消费贯性。从产业贯性上看,白酒业受益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消费因素,始终保持了“量升价高”的发展趋势;从消费贯性上看,白酒消费市场的不理性和不成熟,致使消费市场盲目从众心理高涨;从消费本质上讲,无论高档白酒还是中低档产品,都是生活的补充品,而非生活必需品;从消费选择来看,消费者选择白酒时,合适和合理是一个选择标准,但受这些年消费水平升级和盲目消费观念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在政商务消费等领域,“价格决定价值的消费心理,成为消费选择的根本动因,间接促成白酒消费泡沫,离大众消费越来越远。

  2013年春季糖酒会上,著名营销大师李克也多次抨击白酒的消费问题。他认为,任何一种快消品的存在都必须符合大众消费习惯。白酒本是物质与精神价值同在的特殊商品,其物质价值是科学饮用,有益身体健康;其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沟通与愉悦心情上。但多年来政商务应酬却成了白酒消费的主要市场。

  数据显示,近年来白酒的政商务消费占比高达60%以上,并诱发一系列怪象——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外部冲击,不受国内经济景气周期波动的影响,连最起码的商品市场供求规律都不能对其形成有效约束,并由此衍生出诸多消费怪状,先是高端名酒不断逆市提价,甚至是部分高端品牌控量提价,操纵市场预期。这样的做法,在客观上营造了供需缺口不断加大的市场幻觉,诱导消费者在节假日等敏感时间,大量囤货消费等……

  远景咨询董事长司圣国对此指出,白酒本是一种快速消费品,人们却将白酒与投资、证券等金融体系联系到了一起。统计资料显示,2008~2011年,白酒获得的风险投资逐年增加,公开披露的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另外从2009年起,白酒收藏开始呈现出火爆情形,白酒收藏品种先是被纳入古玩杂项专场拍卖行列,酒价一拍惊人,以致高端白酒价格一路狂飙。继而在消费者当中形成“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畸形消费心态,这种扭曲的消费观完全远离大众消费需求。

  更为可怕的是,年轻消费群体不断远离白酒的“消费断层”日趋显现。对此,广东省酒类管理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认为,问题不在消费者,这与长期以来白酒只重销售和市场,缺乏对白酒文化的传播与消费者培养教育相关。即使有企业做了这方面工作,但没有与消费者真正形成互动。反观洋酒取胜中国市场的关键,正是其一进入中国市场就重视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培育和相关文化普及的结果。对此朱思旭特别强调,任何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教育与培养,白酒作为民族传统产业,一定要深深植根于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情感中,白酒企业应拉近白酒文化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距离,只有时时贴近社会文化的主流,才能成为市场的主流,才能规避年轻消费群体远离白酒。

  这些声音均是对白酒消费环节的分析与总结。不难得出,任何白酒品牌不能单纯拿价格衡量,而是要和大众的平均消费水平接轨。传统白酒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万不可忽视消费培养,出现消费断层。如果长此以往,白酒也就没有明天可言了。

  畸形消费滋生白酒负能量

  白酒酿造与其他产业不同,在其酿造过程中活跃着大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微生物种群,因此在所有的酒精饮品中,白酒是最生态、最文明的。

  但长期以来白酒的消费形态严重扭曲,种种不文明酒风,使豪饮、拼酒、酗酒、甚至酒后失态、失德、滋事等成为常态,对消费者身心造成伤害。受这种扭曲消费形态的影响下,白酒背负起社会公害的莫须有罪名,以至社会舆论把很多坏事都跟白酒扯在了一起。尤其近年来,白酒被动陷入负面舆论漩涡之中,甚至影响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其社会形象严重受损。对此,白酒泰斗沈怡方倍感焦虑地指出,白酒急需在全社会践行“生态消费”,深入研究、广泛宣传“酒道”文化,用酒道逐步规范大众的饮酒行为、提升饮酒品位、扭转饮酒风气,挽回白酒声誉。

  汾酒集团是行业践行“生态消费”的标杆。公司董事长李秋喜多次呼吁并倡导用“生态消费”模式、新文化战略重塑白酒行业形象,消除部分消费者对白酒的恐惧心理,促使白酒产业理性健康发展。李秋喜认为:重塑白酒形象,首先要改善白酒产品品质,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推出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产品;同时要产业联合,呼吁文明饮酒,提倡适度饮酒,理性饮酒;还要丰富白酒价值内涵,树立“自由饮酒,传递尊重”价值观。

  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强调,白酒行业形象被社会责问,扭曲的消费模式是罪魁祸首。因为消费者对于白酒消费,主要体现在酒精对于人体的刺激,满足的是消费者的生理需求,而与白酒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失之交臂,完全没有让白酒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最终只能超负荷地享受“酒精”带来的伤害,无形中伤害了大众与白酒的情感。

  由此看来,当政府和民众把醉酒闹事的怒火发在白酒身上时,当政府颁布严厉的限酒令时,当群众潜意识里把酗酒伤身当成常识时,当高端名酒不断上演涨价风潮、假酒事件等激发社会对白酒的抵触情绪时,白酒留给社会的形象是什么呢?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白酒在当今社会就像一个畏畏缩缩的“穷屌丝”。这一切均是不文明的消费模式造成的。

  开启白酒“生态消费”模式,迫在眉睫。

  生态消费停留在概念阶段

  社会是一种生态,人是一种生态,白酒是一种生态。众所周知,独特的生态环境,才能酿造出别具特色的白酒。前几年为了缓解茅台酒的生态压力,环保部门与茅台酒原产地的25家规模白酒企业签订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这才确保了茅台酒的健康发展。如今“茅台”经过时间的积淀,已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链,但这只是一种生态生产,不能等同于“生态消费”。正如《消费主义与消费生态化》的作者高文武所说:“并不是因为你的产品来自大草原、是天然的、无污染的,或者是哪个生态产区生产的,消费了就能叫‘生态消费’。生态消费实质上是指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消费者进行适度消费或合理消费,而不是卖点消费。”

  著名白酒专家、四川大学教授胡永松对白酒生态研究颇深。他表示“生态消费”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部分,但从当前整个白酒业的“生态消费”情况来看,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远没有进入产地生态消费时代。

  胡永松强调,在企业层面真正理解“生态消费”的并不多,就连白酒引以为豪的生态酿造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因此,白酒生态消费时代不仅远未到来,甚至还意识落后。就好比消费者购买“蒙牛”、“伊利”牛奶,在其潜意识中,只知道来自于纯净的大草原;喜欢饮用“茅台”等名酒,只是知道这种酒知名度高,但这不叫“生态消费”。胡永松表示,只有当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了保护白酒生产的环境、推广白酒的功能,发自内心的钟爱白酒,消费白酒不埋怨,并客观地把一切有损社会形象的东西都与白酒划清界线,方可说白酒进入了“生态消费”时代。

  记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近年来白酒企业开始对于生态产区建设予以重视,但远没走上轨道,甚至更多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例如不少小企业模仿成风,跟风建设产业园,破坏了产区的生态环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62.html

更多阅读

上篇:行业调整之下的峥嵘万象

      放眼2013年的白酒市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行业市情,凸显了整个行业“被调整”的尴尬格局,峥嵘万象,迫使白酒企业与经销商更加“脚踏实地,埋头前行”。  环境压缩何思变  2013年伊始,受此前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中央

上篇:不可抗拒的力量

     发生在2013年初的这三个事件,涉及到的人和机构并无任何联系,但如果仔细推敲事件背后的成因,就会发现是同一只“看不见的手”主导了这一切。这只“看不见的手”从《国富论》的作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第一次“发现”

思维革新温州经济(上篇:现状剖析)

     “欧债危机”风暴席卷全球后,国际金融“信贷危机”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中国外贸的出口额因此急速下滑,特别是加剧了温州企业的生存危机。以中小型格局的温州特色产业链条,遭到致命性的破坏。关门,倒闭,卷钱跑路,跳楼等,似乎成了

白酒行业趋势 2013中国白酒消费现状及趋势

     2013 年白酒行业命运多舛,去年行业呈现出断崖式下滑趋势,并于今年上半年达到了首个行业底点。在白酒行业转型关键节点,零点指标数据于2013 年8 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六城市的1296 位30-50 周岁的主流消

声明:《上篇:白酒消费现状反思》为网友致命迷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