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我国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之争?



刘昕

在高管人员的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style="BORDER-BOTTOM-WIDTH: 1px" onclick=linkClick(2);>薪酬尤其是最近公

 布的银行业高管的薪酬问题

 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很多人认为,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薪酬相比,我们国内的银行高管所拿的薪酬水平其实还很低,根本不能算高,甚至跟江浙一带的很多民营企业老板比,也不能算太高。另外一种观点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这些企业的国有背景来看,这些银行高管们的收入已经太高了,因为普通员工的收入增长速度要远远落后于这些企业的高管们。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这是因为,薪酬问题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薪酬水平的合理性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历史、市场化进程的阶段、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文化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在中国当前情况下,我们在讨论薪酬的时候,既不能完全抛开国际企业界以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来谈“中国特色”,但是也不能完全依据所谓的市场规律来谈所谓的“国际惯例”。整个社会对于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看法,必然会受到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历史发展逻辑的影响,这一点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了。

笔者认为,我国银行高管目前的薪酬水平困境,其实是中国现阶段宏观收入分配体制以及企业微观薪酬决定机制两个层面上存在的诸多矛盾的一种综合反映。

aihuau.com

当前,我国的宏观财富分配差距(而不仅仅是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从合理的一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劳动者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比如信息技术人员、金融行业中具有较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还有法律、金融、保险、管理、财务等咨询服务公司的高级咨询服务人员等等,他们的收入增长有其合理性。市场经济的深化导致了社会对这部分劳动力的需求在大幅度扩张,而这种高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供给却相对缓慢,这必然会导致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总的来说,这是好事情,这种情况会鼓励整个社会包括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尤其是根据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信号来对某些职业进行投资,这最终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更快增长,同时也会适当缓解因一些特殊人才的稀缺而导致的高水平薪酬。

但是,在宏观层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合理的财富分配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的情况。在实践中,在转轨时期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比如,社会上有很多人通过变相掠夺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源来获得个人财富。在这些财富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些国有企业的历代劳动者甚至可以说是全体国民共同积累下来的。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用压低劳动者工资的方式形成了一大笔国有资产,因此,在现有的这些国有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原本是应该作为工资或延期性质的退休生活保障来返还给过去的低工资劳动者们的,但是,在当前这种特殊的体制转轨过程中,这笔国有资产中相当一部分却被极少数人所攫取。这样,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些攫取国有资产的人实际上是变相掠夺了国有企业历代劳动者的工资或者全体国民的财产。另外,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依靠与政府官员或政府机构进行权钱交易而发财的人,这些人所获得的财富当中,同样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窃取的国家财产,这些财产本来是可以由政府通过各种转移支付回馈给整个社会或者是保护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而这部分通过寻租而获利的人所获得的巨额财富,其实也是对普通公民的收入的一种掠夺。事实上,中国的老百姓不是不讲道理的,他们完全能够容忍甚至欣赏那些“靠本事挣钱”的人,但是却不能容忍依靠权力或不正当手段来谋取不义之财,甚至是通过对老百姓的价值掠夺来挣钱。

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发挥发现并传递劳动力价格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不同程度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尤其是财富分配和再分配的秩序存在相当程度的混乱。正是在我国目前这种半市场、半行政的体制下,人们对收入分配方面的很多问题的看法所依据的规则是混乱的,人们对很多问题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每一个不同的利益群体都会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找看待收入差距扩大是否合理的标准,既得利益者会强调市场经济就是应该这样,而利益受损者则强调这种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是有历史渊源的。对于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的看法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社会对于收入差距扩大(而不是财富分配差距扩大)及其不合理性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之间的收入存在不合理的差距。二是在企业内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合理性。

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来看,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目前的几乎所有垄断行业和垄断企业在总体上都存在薪酬水平过高的问题,其中尤其是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烟草等一些行业,一部分国有背景的银行也同样是如此。尽管在这些行业中确实有一些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确实是需要获得高薪的,但是,这些行业和企业中,仍然有相当多的人所获得的薪酬是远远超出他们的劳动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的(这里我不想说对企业的贡献,因为这些企业的利润不是市场利润,而是行政垄断利润)。这些垄断行业和企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这些行业和企业的没有标准的薪酬水平上涨已经导致这些行业中的很多人,在薪酬水平方面(其实还有更为隐性的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及医疗保险等同样丰富的福利)要远远高于具有同等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且劳动强度类似的其他社会劳动者。不客气地说,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些垄断企业和垄断行业已经成为通过以隐性手段掠夺全体国民的收入和财富,来满足其内部人收入增长的一个平台或中介。

换个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公民的收入水平高低不能仅仅看货币工资水平的高低,关键是看这些收入水平的购买力。即使我们的社会工资水平不变,那么,像是移动电话费用、电力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同样能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我们的收入分配体制并没有使得全体国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是使整个社会中的少部分人通过侵吞国有资产和获得垄断性高薪酬的方式拿走了。国家如果能够将这些不当得利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比如对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则整个社会必然能够从中获益。

从企业(尤其是那些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和普通员工薪酬之间的差距来说,员工们的反映很自然地集中在这样一种现象上,即高管人员的薪酬在成倍的增长,但很多企业对普通员工的薪酬却增加很少甚至几年都不增加。笔者认为,这种置疑不是没有道理的。诚然,如果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我们的银行业高管的薪酬水平简直就是太低了。但是,别忘记了,我们的银行和西方的银行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我们绝对不能抛开这些差异来单纯对比薪酬。

第一,国外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是在一种充分竞争的环境下生存的,很多银行是会倒闭的,谁也不能说开一家银行就一定能挣钱,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几乎家家赚钱,而且利润增长率都及其可观。几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显示,按国际会计准则,2006年工行税后利润增长31.2%,中行净利润同比增长52.38%;浦发行净利润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民生银行同比增长43%;招行净利润增长87.69%,其他各家银行的增长均在30%至50%的区间内。这正常吗?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的银行主要是吃存贷款利差,而这些都是国家规定的,所谓的盈利,实际上只不过是国家调出来的,跟这些银行高管个人的努力到底有多大关系?如果银行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和银行高管的努力或智慧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或者关系不大,那么,向银行高管支付高薪的理由也就会显得很苍白。

第二,国外的商业银行大多从一开始就是私有的,所以只有股东才有资格享受投资的收益,同时也要承担投资的风险。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是国有出身,银行的资产可以说是全国人民共同投资的产物。大家想想,如果一家银行是纯粹私营的背景,那么,无论这家银行愿意给高管支付多么高的薪酬,无论你怎么折腾,那都是你的私事,老百姓是不会过问的。但是如果这银行本来就是国有的,那么,老百姓自然要置疑你高管拿高薪的合理性。因为老百姓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机制,尽管我们有国资委,但是老百姓真的能够相信这个国资委在代表自己的利益吗?国资委的工作动机又在哪里呢?谁会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去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监管呢?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了,老百姓就会问,到底谁有权利同意给国有背景的这些银行的高管支付高薪?谁应当而且真正能够代表老百姓的利益来做明智的加薪决策?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的高管是通过市场机制挑选出来的,是董事会代表股东来选定的,是劳动力市场功能的一种体现。而我国的很多银行高管并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行政决策和政治任命的产物。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其实并非真正的企业家,而更像是政治家,他们考虑的不是怎样让银行经营得更好,而是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是如何为自己谋私利。看到一位又一位银行高管因贪污腐败和侵吞银行财产而落入法网,我们就无法让老百姓相信这些银行的高管确实是在为我们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工作。西方的很多学者指出,雇用真正的企业家来经营企业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薪酬激励的重要性,换言之,如果你选错了人,那么再多的钱可能也无法激励出正确的企业家创新活动。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和令人信服的、市场化的银行高管挑选机制,那么,我们试图绕道通过直接支付高薪来激励高管,则无异于舍本逐末。要知道,如果没有相关的利益和法律约束,“高薪”照样无法“养廉”,更不要说刺激出真正的企业家行为了。

此外,我们目前公布的银行高管的薪水很可能都是直接薪酬,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在统计上实际上漏掉了相当大的一块福利收入。如果加上福利收入,他们的收入会远远高于这些数字,因为,这些银行的高管往往会有比普通员工高很多的福利(不是指在职消费),其中包括社会保险、补充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等,而这些内容很可能并没有被统计在他们的薪酬收入之中。

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业高管的薪酬面临的困境其实不是银行自己的困境,也不是银行高管自己的问题,而是国有背景的这些企业如何真正转变为市场化的企业的问题,是作为纳税人来支撑起这些国有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广大老百姓,怎样才能有机会、有合法的和畅通的渠道去参与对这些国有企业的处置包括高管加薪等相关决策之中去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天不解决,那么,这些企业高管的薪酬就一天无法找到让老百姓信服的依据。一言以蔽之,你不是市场化的企业,就别总是拿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说事。

此外,判断这些银行高管的薪酬高低其实不难,我们完全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就只给这些银行的行长比现在更低的年薪,我们真的就找不到有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些银行的行长吗?我看恐怕不会。如果你真是有这个能力的人,即使你在国有商业银行当行长挣不到太多的钱,你完全可以凭借这个资历和能力博得外资银行的青睐,人家一定会根据你的能力让你挣大钱的。事实上,我们的很多行长恐怕只有在国有银行中才能“呼风唤雨”,一旦到了真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他们原来的那些特定人力资本恐怕很快就贬值了。事实上,最近已经有了这样的报道,说不少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根本不愿意去外资银行工作,理由很简单:外资银行给的薪酬水平看起来高,但是提出的要求要高多了,恐怕要付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达到人家的要求呢!

最后,笔者想申明的是,金融行业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同时也有极高的风险性,因此,能否获得真正有水平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对在这一行业中取得经营的成功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些人往往都是需要进行较多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和工作经验的获取等等)才能培养出来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应当拿高薪的。但是,如果不问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的来源以及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效,只要是进了银行的人都能拿高薪,那就不合理了。现阶段,在提高效率、精简人员、改善服务方面,我国的很多商业银行恐怕离老百姓的基本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央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我国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之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085.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做亲子鉴定,亲子鉴定的费用要多少? dna亲子鉴定的费用

如何做亲子鉴定,亲子鉴定的费用要多少?——简介 亲子鉴定是一个经常会出现在电视剧里的词,而且离生活越来越近,如何做亲子鉴定才是最准确的方式,亲子鉴定的费用要多少,这都是做亲子鉴定前需考虑的。如何做亲子鉴定,亲子鉴定的费用要多少?—

清风老道:如何看待老欧洲加入亚投行的动机

如何看待老欧洲加入亚投行的动机看网上对老欧洲加入亚投行一片欢呼,不知道朋友们如何看?我个人观点,要一分为二的看。欧洲加入,可分几个层次。第一、欧洲QE的需要。一旦欧洲QE,加

“矮男高女”配的婚姻幸福吗? 金焰秦怡婚姻并不幸福

“矮男高女”配的婚姻幸福吗?瞧,幸福的一对今天看到一档节目——《幸福魔方》。原本很少看此类节目,可这次的话题吸引了我——矮个男和高个女谈恋爱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为什么?女方母亲反对可以理解,男方母亲为何也反对?看一看吧!女孩

如何看待哈尔威船长式的选择 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

如何看待哈尔威船长式的选择沙华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教学这一课,对于主人公哈尔威船长选择死亡,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哈尔威船长选择死亡应该尊重,另一种观点认

央企高管薪酬 央企高管收入有望“公示”

     央企高管收入有望“公示”  几乎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进入会签阶段同步,包括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对央企高管收入“公示”进行探讨和可行性研究。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

声明:《央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我国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之争?》为网友碎疏影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