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的校本原则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优化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我校,由于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太突出,影响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我对我校数学作业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数学老师在对待作业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作业练习的系统筹划。;有的教师在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时机安排上不合理,只注重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中的作业设计;有的作业内涵和知识点不够系统,片面注重大题量和高难度的练习,忽视基本知识的巩固;有的作业内容设计不科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注重“做”而忽视“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我校数学教学工作。

  二、优化校本作业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因此,优化校本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注重系统性原则:

  首先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根本,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的就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另外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要注重层次性原则: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可设计一道综合性强的题,供选做选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此得到提高。

  注重兴趣性原则:

  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数学学习是一种煎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通过设计兴趣性作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入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要注重易操作性原则: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注重易操作性的原则。

 教师评价的校本原则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优化的原则
  在作业的设计中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注重动手实践,那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这样,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直接解答,这样既节约解答时间。也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注重拓展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作业模式。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如设计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操作、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用数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作业的延展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设计节假日自主作业、自行总结、自找习题、自编试题等。拓展型:拓展型作业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是教师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产生不同答案的作业,它具有多样性、启发性、挑战性、完美性及适应性的特点。教师只有在作业设计时注重开发和拓展,才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载体。

  要确保适量性原则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缺一就不再完美,所以设计作业要遵循适量性原则。据美国哈里斯·库伯关于家庭作业的最适宜量问题的研究,依据9项关于学生的作业时间量与其成绩的相关研究,画出一张成绩水平与时间效率的关系图。对于初中生,家庭作业多了,成绩也会随之不断提高,直至一晚上要花费1~2小时的时间。超过这一限度的作业量,不会导致更大的进步。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极易产生反叛和对抗心理,他们不喜欢受到过多的束缚,过大的作业负担就易触发这种对抗心理,造成对学习的倦怠甚至厌恶。所以,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减负精神,为孩子一生健康着想,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从校本作业改革入手,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校本作业的设计,一定要适量,课时作业以40分钟题量为宜;双休日以60分钟题量分钟为宜,否则,美好的愿望只能适得其反。

  总之,校本作业,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优化校本作业的设计,只有遵循上述原则,才能更有实效性,才能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体验苦恼和辛劳、幸福和快乐,作业才会成为学生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407.html

更多阅读

谈谈对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为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招生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的依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载体,可以说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立足过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目标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校本电子白板资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兴林一中英语组一、开发背景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初中化学知识概况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专家、家长、社区人员为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

声明:《教师评价的校本原则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优化的原则》为网友任性不认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