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脑会商思考法 关于“商源三变”的思考

 集脑会商思考法 关于“商源三变”的思考


  “商源三变”与“超商之变”有着怎样的共性与个性?“商源三变”与其战略之间有无相互关系?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酒类流通企业正面临的问题答案,也是对未来流通渠道趋势和方向的解答。

  商源“变革”回顾

  第一次变革:“商源”的战略萌芽

  从“商源”1994年至1998年这一期间发展来看,从饮料行业进入酒业的“商源”,无论是行业影响力还是企业规模,其领袖企业的地位并不明显。对“商源”来说,变法之念首先来自于朱跃明的“不安分”。用朱跃明的话说:“经销商阶段很简单,低价买,高价卖,如此而已,但也仅此而已。”实际上,“商源”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公司,当时的战略困境已经显现:有流通产品,无主导品牌。

  于是,1998年朱跃明来到了新疆伊犁,在这里,他找到了“商源”第一次变法的“钥匙”。而“伊力特”的成功引进,正是“商源”摆脱当时企业发展战略困境的一剂“良方”。“伊力特”让“商源”摆脱了传统经销商角色,摆脱了只有一个区域市场的羁绊,虽然实质上并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化,但其公司性质、销售模式都已经发生质变。

  第二次变革:“商源”战略觉醒

  1998年到2003年,进入“品牌运营商”角色的“商源”,在品牌运营商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业内称之为“伊力特浙江神话”,“商源”能量第一次得到释放。

  但2003年之后,朱跃明却“突然感到一阵迷茫”,其原话为:“‘伊力特’虽然在浙江市场上被运作得很出色,厂商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某一天,这个品牌发生重大变化,‘商源’会怎么样? ”

  实际上,朱跃明的迷茫并非来自“伊力特”品牌本身,而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以及企业性质变化带来的战略困境——品牌强而渠道弱。其实陷入这个问题的不只是“商源”,放眼近几年的流通型企业,比比皆是,甚至不乏“超商”没落的案例。

  在这样的思考下,朱跃明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变法”:从品牌运营商向渠道商转型。

  这是一次极具预见性的转型,通过这一转型,“商源”不但继续强化了“伊力特”浙江市场的强势地位,同时利用其渠道的优势,还促成了与一线品牌的战略合作。2005年,“商源”进入“五粮液”运营商队伍,当年即成为“五粮液”运营商前六强,并顺利跻身国内酒水“超商”行列,名气大振。而成就这一地位的,正是其“第二次变法”。

  第三次变革:“商源”战略崛起

  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来袭。与金融危机同样袭来的,是“商源”新的战略困境:下游强上游弱。带着困惑,同年,朱跃明到清华大学读MBA。一年后,“商源”再次转型,第三次变革拉开帷幕。

  在一次媒体公开采访中,朱跃明谈及“商源”第三次变革时如是说:“为什么酒商就不能做大?在清华大学,我研究了许多供应链服务商的资料,包括香港利丰集团、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我发现,如今的商业竞争绝对不是某个“点”上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或者说供应链上的竞争”。

  他用“茅台”举例阐释:“为什么‘茅台’做得这么厉害?其中四点是关键,第一,它的品牌做得特别好;第二,它的渠道做得非常好,包括它的专卖店、经销商政策等等;第三,它的高端定位始终坚定不移地做了下去;第四,它的团队建设也做得很好,人员流失率非常低。从这几点可以分析出,一个企业的强大,绝对不是品牌做得很好它就会大了,也不是说一个企业渠道做得很大它就一定能做下来。现在商业的竞争不是某个“点”上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

  能否做到上游不能做到的事情?能否做到下游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商源”第三次变革的核心。在具体实施上,“商源”投入百万购地、投入亿元建物流体系,并以物流平台为基础,帮助上游厂家解决整个供应链中不容易处理好的配送、仓储等问题,在经销商层面则帮助他们解决采购方案、资金解决方案、管理解决方案等。

  在“供应链平台”战略的描述上,朱跃明讲得很细:对生产厂家而言,1~3月是旺季,生产厂家会感到非常繁忙;6~9月则是淡季,很多工厂其实在这个时候是空下来的,这对厂家而言就是一种成本浪费。“商源”就和厂家约定,在淡季的时候,生产厂家按照“商源”的计划进行生产,然后运到“商源”的仓库里面,由“商源”承担仓储成本,帮助厂家解决了供应链的季节性困难。

  在拥有了物流公司和产品这样的实体之后,“商源”与银行之间的借贷谈判更容易执行。业内共知,经销商贷款并非易事,因为银行很难认可经销商运作的核心——渠道,但是有了固定资产和稳定的营业额之后,会得到银行的另眼相看。在与经销商合作方面,“商源”依然与20多家经销商密切合作,不过一改以往可能造成的渠道利益冲突合作方式,而是将核心定位在了“共好”上。在实际的操作中,“商源”想方设法地服务于下游经销商,将其对于品牌的认知、潜力分析以及对浙江市场的了解,对经销商特点的分析,以及多年积累下来的信息资源,拿来帮助下游经销商采购到最适合自己的品牌。充分体现了其“商之道共好,源之本真诚”的企业精神。

  经过第三次变法,“商源”由之前的经销商合作者变成了这些经销商供应链上的服务者。

  在转型成为供应链服务商之后,对于“商源”品牌的理解,朱跃明同样有了升华:“我把‘商源’这个品牌做起来,它不是白酒品牌,也不是啤酒品牌,它是一个服务品牌,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供应链上的服务,这点是上下游都会喜欢的。”

  “商源”变革的内外动因

  2011年,“商源”取得近四十个亿的销售规模,而华泽集团销售额已经达到70亿。

  从企业近几年发展来看,华泽集团并没有止步于“金六福”酒,又新涉足了葡萄酒、保健酒等领域,构建了集“金六福”酒、“五粮液”年份酒、“开口笑”等系列白酒和无比古方系列保健酒于一体的发展平台。从1998年第一瓶“金六福”在“五粮液”生产车间下线到今天,华泽集团一直没有停止过在酒水领域的扩张步伐。如果说“五粮液”年份酒、“开口笑”等系列白酒已经在“金六福”台面上的话,那么悄悄收购的四川、新疆、东北和华东的一些酒厂就显得有些低调且不露声色。

  华泽集团的战略构想和具体举措较为明晰:通过资本的力量,整合上游生产资源,通过品牌运作,强化对渠道等下游资源的掌控,最终掌握完整的产业链条。

  再看其他超商表现:“吉马”在进入国际葡萄酒市场之后,着力打造国际酒廊,目前规模已达500家以上;山西百世商贸创始人郝洪峰则在2011年转战北京,进入酒类电子商务领域,其缔造的“酒仙网”成功吸引了风投,成为酒类电商领域的领导者。

  2011年,“商源”继续推进其“供应链平台”战略:“久加久”作为零售终端连锁,从2010年的80家,如今已达120家,2012年仍将继续扩张;“楼兰”作为“商源”上游拓展的关键之棋,全国化号角也已吹响;国际酒庄逐步成为整合进口葡萄酒的利器;“老台门”则已悄然打开黄酒市场之门。

  商源集团执行副总裁钱雷透露,“商源”2012年战略目标可总结为12个字:上规模、调结构、布全国、创效益。

  尽管“超商”们思维方式和行为大同小异,但是各自的模式其实是有很大区别,比如从面上看都在搞连锁,但是“商源”的连锁多为直营,而华泽集团华致酒行则多为加盟;再比如都在收购酒厂,都拥有自己开发的品牌,但是其内涵显然不同,这就是个性。

  而通过“超商”的这些举措,我们能够很清楚地分析出“商源”变法的内外动因。

  宏观层面:这十年行业发生的变化,就产量而言,白酒市场在10年当中扩容了4~6倍;从销售价格来看,与10年前相比,价格涨了2~4倍。十年前高于1000元的白酒几乎为零,名酒中也罕见千元以上产品。现在地产酒中过千元的产品也不在少数,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酒水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对此,营销战略专家铁犁认为,近几年酒业的发展水平高于GDP的平均水平,而且超出GDP平均水平的一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和经济环境为超商的崛起提供了市场基础和发展可能。

  微观层面:“商源”最大的个性在于其不断的自我超越,从最早做饮料到后期做酒,除了独到的眼光,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试对比便可发现,饮料的附加值非常低,虽然就数量而言是酒的十倍,但是饮料对企业的贡献相对弱小。

  除了上述外因,推动“商源”变革的另一股力量来自企业的内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所有的品牌代理权属于国营经销商,想运作市场只能去酒厂自己开发品牌,这就是后来的品牌商。最近10年,名酒企业获得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流通企业走进一线名酒企业的视野,成为名酒的战略合作伙伴。此时,渠道商的角色选择对“商源”而言显然是正确的战略决定。原因在于,十亿规模以上的经销商,简单的产品代理显然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必然要进行连锁终端等一系列渠道探索,而这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企业打造软件,通过软实力去整合硬实力。

  总体而言,“商源”三变,体现了“商源”对外部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也体现了“商源”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不断超越自我的个性。

  商源变法的特殊性和共性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总结出“商源变革”的特殊性和共性。

  市场特殊性:特殊的市场诞生特殊的企业,酒类销售作为一个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企业家特殊性:通过对朱跃明个人的经历和观点言论分析,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市场敏感度极高、且极具远见的智者。

  品牌特殊性:10年前谁都没有想到离浙江4000公里之外的“伊力特”能够在浙江创下一个品牌神话,从浙江酒水市场近十年的变迁来看,并非所有品牌都像“伊力特”一样,始终保持一种高增长趋势,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正是品牌的特殊性。

  战略特殊性:朱跃明曾这样描述“商源’的“服务商”战略蓝图:就像一个机场,既可以为一二线企业搭建对接平台,也可为其他的三线、四线品牌提供平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前几次的战略变法,相信不可能有今天如此清醒的战略蓝图,此为“商源“战略之特殊性。

  通过“商源“变革的特殊性我们也可总结出企业变法的共性。

  共性一为思想的求变。任何变革,第一步都是打通思想,转变观念,发动更多的人认同变法、支持变法。企业变法,思想求变是先导。

  共性二为老板思变。“商源”的每个阶段如果不是朱跃明积极求变,恐怕今天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商业公司,而不是今天的超商“商源”。所以,企业变法,老板是关键。

  共性三为制度要变。所谓变革,就是变制度。这一点就“商源”而言,无论是引进决策层顾问团队,还是引进高级职业经理人进行制度创新,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都很难成就“商源”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其企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共性四是员工想变。老板要把变革的想法、意图变成员工的想法和意图,让企业每一个员工意识到变革是必须的,只有员工想变,老板的想法才能落地。在和商源集团几个高层的接触中可以看出,在老板想变的背后,驱动企业变法顺利进行的动力,正是员工也想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605.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汉源花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汉源花椒

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建黎乡(古名牛市坡)上街子出来读书的一名学生。目前是一名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专业。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但是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汉源的发展,也因为我看到网购也许

商源朱跃明:大商的价值在哪里?

     在酒行业内,浙江商源集团是一家著名的“超商”(超级经销商)。但董事长朱跃明似乎并不太喜欢“经销商”这顶帽子,因为商源的业务已经远远不限于传统的商贸领域:浙江商源在上游收购了新疆楼兰葡萄酒,在下游有自己的久加久酒博汇终

行业贡献 “商源之鉴”的行业贡献

   无论是作为探索者角色,还是作为改革者角色,不断在变化之路潜行的“商源”,正在通过自己的变革谋划未来新的“商源王国”,尽管结果尚不明朗,但“商源变革的商业之鉴”对行业的启示与贡献,不仅是意识上的个体启示,还有行动上的行业引领

亿源商超集团 商源十年与超商十年

   十年可以磨一剑,十年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发生三次巨变。“商源”十年三变,三变成就了今天的“商源”,三变之中有偶然亦有必然。如与其他“超商”类比,“商源”三变既可作为行业变革的历史读本,也是酒类流通渠道巨变的有力参照。  2

宏观思考 宏观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分析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发现调控令难挡过剩行业“大干快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反弹和扩张,成为投资过快的“中坚”。有八成以上的新增炼钢产能未经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的核准,未履行核准、环评和科学论证手续。内中

声明:《集脑会商思考法 关于“商源三变”的思考》为网友秒的情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