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不联系实践



系列专题:《远离恶习成就新生活: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有人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通",这虽然只有一个字,却是绝大多数人毕生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因为它需要的不是三年、五年的时间,而是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需要的不仅是一般的学习,更是深入地学习,如果你有志于追求这样的境界,如果你希望好好学习,请务必尽快改掉你在学习中浮躁的坏毛病!

  学习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而浮躁是这种追求的绊脚石,是达到境界的拦路虎。所以,一定要克服浮躁情绪。

  No.29

  不联系实践

  "实践出真知",这是一个无法打破的真理,说的是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要重视实践,只有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否则轻则学而无用,重则酿成严重的后果。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纸上谈兵"的故事,其中的赵括就是没有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最好的例子。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都比不上。因此,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还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赵奢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必将是赵括无疑。"        

  赵奢去世后,秦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派大将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计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秦军得知后,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纸上谈兵,没有把兵法知识与战争实践结合起来,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脱离实践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所以,我们要力戒漫不经心、无的放矢的学习,通过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研读理论、读书作文、掌握知识都是很好的学习,但也不能青灯黄卷,两耳不闻窗外事,沉溺于"书斋式"的学习。

  而在现实生活中,"纸上谈兵"还大有人在,这种人好大喜功、做事浮躁,不愿意扎实地进行基本功的学习和实践。比如在学做饭菜的时候,很多人一味地看菜谱,然后死记硬背地记下来,等到真正要做的时候,只会硬搬,结果只能做出一些无法下咽的饭菜。

 第31节:不联系实践
  俗话说,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实践的人是书呆子,而只知道实践不会学习的人则往往是蛮干者,两种人都不会是最抢手的人才,真正实用的人才是掌握了足够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的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8244.html

更多阅读

第31节:不干胶先生(6)

系列专题:《最伟大的推销员是怎样炼成:职道》  "你怎么搞这么多钱?"  汤剑闪了闪眼睛,那意思似乎是说:"天机不可泄露,老兄你自己领会吧!"  我终于明白了汤剑今天上客户的当、明天上客户的当;今天丢货、明天丢货的真实原因了。听吴科

第31节:不找借口,‘最难完成‘的任务能完成(5)

系列专题:《职场行动手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要学的课程涉及三十多个学科、十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好多知识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困难。"杨利伟说。而一个对比的现象是:有些

第31节:态度至上律

系列专题:《华人世界的创业书:自慢Ⅱ之以身相殉》  创业第四律:态度至上律  定律解读:  (一)创业是不断失败与不断成功的过程,为何会不断失败?因为观念不正确,因为不了解创业的原理与真相。而一旦观念正确、态度正确,你就可以踏上成功

第52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二章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  从某种程度上讲,沟通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那么我们就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沟通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

第47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一章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  抱怨的人  在抱怨文化中,实际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落入抱怨的陷阱。我们不能避免它,但是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克制。  过分抱怨的根源

声明:《第31节:不联系实践》为网友那颗心只属于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