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比较概述(三):金融市场规模与效率



    就金融而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金融业增长速度、金融总规模、金融工具、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等都有较大发展与提高,然而,金融质量却每况愈下,金融发展低水平徘徊不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样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无论是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市场效率都比中国要高得多。虽然印度的银行也许不是全球金融业的榜样,但也因为同样的理由,本文拟从中印两国金融市场效率的比较分析出发,探讨印度金融效率远高于中国的原因,从中得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一、金融市场规模中国远远超过印度

    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存量大约为5万亿美元,而印度为90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大约是印度的5倍。当然,由于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中国实际的金融资产规模可能要减少25%左右,这样仍然超过了4万亿美元。而据分析人示指出,印度的9000亿金融资产中,有200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并不能将资本从储户那里转移到借款人手中,因此也不应该被考虑在可利用中介资本的总体规模之内。这样,印度金融资产存量还将进一步降低至7000亿美元。这样算起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规模仍然大约是印度的5倍。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人均收入和经济总量大约是印度的一倍,而印度的国民储蓄率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之二是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要比印度大得多:2003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GDP的3.7%,但是印度只有0.9%。从金融深度指标来看,即金融资产存量与一国GDP之比,印度只有137%,而中国达到了323%。或许正因为中国金融市场规模远超过印度的原因,中国在重工业和制造业方面的投资巨大,而印度在资本密集度较低的商业服务外包部门取得了成功。

  二、金融市场效率中国要逊色印度许多

  就金融市场效率而言,研究表明,无论是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中国都要远逊于印度:

  (一)信贷市场印度明显占优

  2003年11月18日的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到当年的3月底,印度银行系统总的不良资产减少超过200亿卢比,占净资产的4.4%。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直到2001年,印度的银行资产中仅有大约10%属于不良贷款,这个数字与印度愿意承认的差不多。即使悲观一点的估计,这一数字也在15%到20%左右。而中国银行业愿意承认的不良资产率至少在25%——由于中国的银行贷款记录令人怀疑,不良贷款率的确切数据,有人估计从25%到高达60%。

  (二)资本市场更有天堂与地狱之别

  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印度比,更是有着显著的差距,可谓有天堂地狱之别。2003年以来印度股票市场的表现与它的经济增长相互辉映,让国内外投资者喜笑颜开。汇丰投资管理的印度基金经理山吉夫·杜伽指出,印度股市持续上升,已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而过去两年,中国股票市场至少有8000亿元市值化为乌有。而且在印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数量是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的四倍,同时在中国上市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政府持有市场上近四分之三的股份。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中国近2/3的金融资产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而印度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2。

    正如高小勇所指出的:中印两国金融市场景象迥异,说明中国市场运行有着更高的成本和费用,说明印度比中国能更有效地降低市场费用。在这方面,印度堪为中国的老师。

 中印比较概述(三):金融市场规模与效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1447.html

更多阅读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法要点(三):KPI指标设计的思路探讨

     应用平衡计分卡(BSC)原理,将KPI指标分为:财务类、客户满意度类、运营类和学习、发展类指标。实践过程中,企业所设计的指标往往集中在运营类指标上,对其他几类指标,往往重视程度不够,KPI指标体系不够完整。  KPI指标分配上,企业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品牌杂谈(三):伤痕、激情与互动

品牌伤痕一般来说,每个品牌都有“伤痕”,伤在消费者身上。先来看一个品质管理概念——六西格玛,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一位员工提出,目的“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一般而言,企业产品的瑕疵率大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三)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三):仁与不仁 三论陈光标事件中本质与目的的关系 《中庸》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全力实践,就接近仁慈。慈善是最明显的仁慈,陈光标在全力实践。如何实践得更符合仁的本质,通过本质来表现

股经论谈(三):股票投资的策略分析

 笔者声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笔者进行股市分析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股民(投资者)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担。股票投资是风险大、难度高的投资方式。股票投资者要想使自己的投资获得成功,必须明了股票投资的基本策略,依据一定

声明:《中印比较概述(三):金融市场规模与效率》为网友久未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