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作品 张贤亮的主人思维与茅于轼的公益经营



  文/任悦

  9月下旬去了趟银川,见到了张贤亮和他的西部影视城。从十年浩劫走出的中国,文化已成荒漠。在这片荒漠中,随着“文革”思想禁锢的解除,迅速出现了许多文化绿洲。许许多多的作家重新拿起了笔,许许多多的人成了作家。在当时,张贤亮的作品对从文化荒漠中走出来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革”时,张贤亮的右派生活几乎毁了他。如果他不能从右派的痛苦生活中熬过来,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写在纸上的作品,也看不到他今天写在西北荒凉土地上的影视城了。

  张贤亮的影视城建立在西北荒凉的土地上。那里原先只有几段黄土堆成的残垣断壁,张贤亮硬是把那里变成了日进斗金的快活林。我曾问他,作为一个作家,靠经营荒凉创造出如此成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是产权清楚。他的回答让我有些迷茫。通常,一般人都会讲我是如何努力工作,如何具有智慧,等等。他继续言道,由于当时国家有政策,要政企分开,作为宁夏文联经营的影视城,也要与作协脱钩。在与作协脱钩之前,影视城债台高筑,脱钩时无人愿意接手此事。建影视城的贷款是张贤亮这个宁夏文联主席用个人的版权费抵押而来,因此,顺理成章,影视城便划归在张贤亮个人名下了。

  产权清楚了,张贤亮也成了这个债台高筑的影视城的真正主人。影视城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迅速有了起色。他讲,如果产权不清,就很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做事。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市场化的。“我就是这里的主人,员工是我的,我要对他们的事负责任。”他的一个员工因车祸死亡,他不但付给了该员工家属高于当时社会标准的补偿,还给该员工母亲每月生活费。在银川这个经济尚欠发达的城市,他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

 张贤亮作品 张贤亮的主人思维与茅于轼的公益经营
  最近,读到了茅于轼老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无妄之灾》。文章说的是,他与几个经济学家拿出钱创办了“富平家政公司”,目的是为解决来京保姆务工和城市人聘请保姆难的问题。为此,茅老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也成绩斐然。但天有不测风云,有一保姆在雇主家照看小孩时去洗手间拿墩布,小孩不幸从沙发上掉下来,后死亡。经法院判定,富平公司须赔偿雇主50多万元。茅老认为这是无妄之灾,很冤枉。因富平公司的服务宗旨是微利、公益,法院的判罚富平公司难以接受也难以承受。对茅老帮助穷人、服务社会的做法,我深表钦佩。但钦佩之余又在想,既然是用经济手段去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恐怕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这样的无妄之灾或许还会发生。创办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种种风险该如何化解?一旦出了事情便向社会喊冤,对事情的实际解决也很难有直接帮助。若盈了利,为经营风险上个保险(不知是否有此险种),总比事到临头再喊冤要来得爽快。茅老是经济学家,对经营风险的考虑应该远比一般人周全。

  张贤亮在经营中遇到了风险,他不但有效解决了,同时以人性化的解决方式,建立起人性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两件事相比较,或许应该给我们一些启发,市场的问题应该让市场去解决。你的服务带有公益性,但市场在选择你的服务时,它是商品化的。人们并不会因为你的初衷是高尚的,就忽视服务的质量。这就像我们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去推销商品一样,假若你的质量不好,恐怕不会有人去买,就是买了,也会抱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1018.html

更多阅读

邹恒甫:“狂言”――茅于轼、张维迎、郎咸平等经济学

邹恒甫“狂言”――茅于轼、张维迎、郎咸平等经济学家皆中枪(时评) (2012-06-09 14:12:55)转载�标签: 经济学家 战争 邹恒甫 茅于轼等 时评分类: 松斋杂谈是“争鸣”还是“争名”,是“逐理”还是“逐利”。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理想的自由主义者:茅于轼

     茅于轼先生《钓鱼岛只是荒岛 丢掉了于我何干?》一文中的有些观点,是一种典型的理想的自由主义精神的体现。  茅于轼先生总是喜欢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一件事设计一个最优的方案,并进而否定现存秩序和行为的不合理。其实,现实的

声明:《张贤亮作品 张贤亮的主人思维与茅于轼的公益经营》为网友暧昧不叫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