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认清贸易真相:贸易打造的世界》
第三,我们应该知道,"全球化"不是单向的"西化",更不是"美国化"。从经济上看,众所周知,过去30年增长最快速的地区是东亚和东南亚;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增长除了得益于亚洲与西方的贸易增长,还同样得益于亚洲内部贸易的增长。事实上,从1870年代起,亚洲内部贸易的增长速度,绝大部分快于全球整体贸易的增长速度。从文化上来看,没错,几乎每个地方都认得米老鼠,但跨国流行文化的增长,有很多是地区性的,例如韩国、中国台湾的流行文化在中国大陆风靡;拉丁美洲国家与南欧国家间电视小说(telenovela)的交流;印度电影在亚洲大受欢迎。从咖哩、寿司到漫画等各种事物的流行,显示出西方除了在文化上影响他人,也在文化上接受他人的影响。 从这些角度来看,推动当代"全球化"的动力,其存在似乎比我们所知道的还早了几十年、几百年。例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已指出,致瘾性食品贸易是近代初期世界经济里重要但普遍未获承认的一环,而这项贸易如今仍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商业活动之一。陆地上的劫掠和网络上的仿冒、大海上的劫掠,像多种形式的奴隶制以及强制性劳役一样,如今仍然非常普遍。但五百多年"全球化"的积累效应,无疑已使今天的世界迥异于1492年的世界。其中很多改变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渗透。这两个世界间有哪些主要差异?

首先,今天世界上的人口肯定比当时多了很多。1800年左右,地球人口才突破10亿大关;再过了120年,才增为20亿;然后,又过了70年,人口就超过了60亿!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预期寿命几乎是100年前的两倍,所以人类在世上存活的时间比过去长了很多。在每个阶段,世界贸易都是人口增长的推手:将玉米和马铃薯带给非洲、欧洲农民;将鸟粪和其他肥料带给以后几代的农夫;在19世纪创造出辽阔的小麦、稻米输出地区;在20世纪传播绿色科技革命和新医学方法。 与此同时,人均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个人对环境的冲击变大。人类竭尽所能地扩大个人享受、群体享受,从而主宰了全球的动物和植物,那种主宰程度绝非五百年前的明朝官员、西班牙探险家、达荷美酋长或阿兹特克战士所能想象。从最早的人科动物问世以来,人类所消耗的能源,约有一半消耗于1900年迄今。每年最终被生物所使用的太阳能中,大概有将近40%最终被人类所占用。人类对地球的了解,精确到每平方米的程度,天上的卫星提供地面上精确的位置,深海潜水器探索大洋深处(但藏身在巴基斯坦、阿富汗边远地区或亚马逊河流域的恐怖分子,行踪至今仍几乎无法掌握)。有人认为,现在地球上没有一处能免于人类喧嚣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