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认清贸易真相:贸易打造的世界》
欧洲的海外风险事业需要在防卫上投入庞大的资本,如果不引进很多合伙人,根本无法筹集到这么庞大的资本。而由于需要大量的固定资本,如果这类风险事业没有非常庞大的贸易量,就没有足够的利润,那么就根本不划算。而非常庞大的贸易量,意味着得将非常庞大的运营资本压在海外的存货上,以等待时机用存货换取货物卖回欧洲。事实上,替荷属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建立商业帝国的科恩(Jan Pieterszon Coen),为了争取更多资金,和阿姆斯特丹几乎是争吵不断。荷属东印度公司在欧洲的董事会成员一再建议,控制海上后,科恩可以通过劫掠,在不需更多资金的情况下,就能垄断运回欧洲的香料贸易;科恩回应道,劫掠会阻碍贸易,公司也会因此无法产生足够的贸易量来支付成本,即使他真达成垄断也是如此。为偿还要塞的成本,就必须开辟全新的贸易路线,扩大其他路线,而这意味着需要更多资本和更大耐心。经过几年争吵,加上股东希望公司逐步缩小规模而不要扩大运营,科恩和其继任者终于获胜:公司在21年后没有停业清理反倒再获特许,董事可在需要提高资本时自主降低发放的股利,荷兰投资者终于懂得按照今天股份制公司的方式来做事了。

当然,公司自己筹措保护成本这样的观念,没有维持多久。18世纪时,战争成本剧增,英格兰、荷兰辖下的公司都无法承受;他们试图将这些成本转嫁到他们所垄断的商品上,即提高价格,结果使他们受到排斥,他们还常常被走私贩子夺走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美国贩卖茶叶所面临的难题,只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到了1830年代,这些公司全部倒闭,它们的殖民地被政府接收。就在这时,资本密集产业的时代来临,这将为它们开创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创造出更能一展所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