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关于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同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韵味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激活思维,开创新拓展门径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创新作文的实质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的精神。

  引导反思。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如“关公面前舞大刀”,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关公面前舞大刀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须有的吗?”这样的见解常能使人耳目一新。

  引导多向思维方法。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如《沙漠中,还有半壶水……》有的人喜出望外……有的人悲观绝望……有的人抢着喝……有的人让给别人……

  引导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如提供“墙上的墨迹不见了”这样的题材,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写作,用广角镜去捕捉“墨迹”消失的多彩故事。另一类是变换主题,续写课文。如《东郭先生再遇恶狼》《南郭先生续编》《再说龟兔赛跑》等。学生选材新颖,寓意深刻,且能与现实生活和改革时代中的奇人异事相衔接,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闪现。

  二、打破定势,树创新意识萌芽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习惯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方式,禁锢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突破和创新。

  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小语教材中诸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故事之所以为小学生所喜欢,就是因为曹冲、司马光克服思维定势而采用求异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倘若我们抛开惯常的课堂作文流程,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小学生写自己的作文往往经历以下过程:选材——“胡作非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构思——“胡思乱想”(幼小的孩子心灵是自由的),以至于成文——“胡言乱语” (直言不讳、童言无忌)。这些看似“非正规”式的流程,恰恰是学生在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写作成文的整个思维过程中,突破了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而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关于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走向生活,引来创新源头活水

  “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作文教学只有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才能不断的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从“熟视无睹”中择典型。如《校门口》,学生每日都须经过,然,能以之为源引起思考的又有几个?此文可以让学生捕捉校门口所见,可以是片断、特写,可以摄取一个场景,亦可以是自己有感而发。

  自然界里掺“色彩”。如,自然界的“风”来无影去无踪,如以《假如风有颜色》为题,引导学生根据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点,给“风”这位神秘的“隐身人”涂上色彩,其展示的不单是驰骋想象的内容,更是学生缤纷的内心世界。

  生活之中加 “调料”。 凡文章总能找到作者自己生活的缩影,在作文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积累,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反映其中。如续写《凡卡醒来以后》,乐观自信的同学和悲观失望的同学会有两种写法,一是凡卡回到了乡下,依靠自己的劳动,和爷爷相依为命,顽强的生活;二是凡卡回到了乡下,不久就活活的冻死或饿死,这些都符合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四、打破传统,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模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学中最枯燥乏味,最让学生头痛、老师劳神的一件事。教师出题,审题,列提纲,然后学生起草,教师在一旁“督察”。“程式”化的模式往往要学生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的琢磨半天,可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难有鲜活之作。这样既无法发挥学生那丰富而鲜活的想象力,又很难达到预期的练笔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愤悱”精神状态。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提倡“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诉我情”,让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提倡学生的个性张扬,允许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 当然,放胆并不是排斥教师的“导”,而是教师不用太多的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在保护学生个性化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那么学生的作品就会如鲜活的生命之水流淌出个性化的激越与昂扬。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 创新作文教学就要教育学生在心理上正视成败,既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又要恰如其分的指出存在的不足,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兴趣,保护学生已经萌发的创新欲望。

  不同质的花草嫁接后开出的花朵形态独特、色彩各异。如果我们教师采取民主的态度,开放的举措,尊重学生,还学生真实的自我,给予他们表达心灵的自由,倾吐真情的心理安全感,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百花竟艳”、“百鸟争鸣”“百舸争流”的鲜明个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045.html

更多阅读

教师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一:教师课改学习心得体会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从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感到这一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主题活动真感到无从下手。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

声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关于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网友清歌花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