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家 知名“老”企业背后的“新”问题



昨天,济南市粮食局与下属企业来集团拜访董事长,通过局长和董事长的聊天中我们学到许多。同时也感触很多,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知名老企业应该如何焕发第二春的问题。毫无疑问,就其下属的企业“民天”也好、“金德利”也罢,都是那种像山东人一样老实本份的企业,本质上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但不论是其传播还是消费者的认知上,却总是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正巧当天晚上我还要参加一场与金龙鱼舞蹈大赛有关的应酬需要提前退场,二件事联系在一起,再看看犀利的金龙鱼营销和意犹未尽的“民天”“金德利”们的营销,笔者感觉非常有必须搞清楚的几个概念性的问题,这对提高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品强牌弱”和“品弱牌强”

在山东大学和清华大学及一些企业,邵珠富不止一次地就讲过,“品牌其实就两个字,一个是品,一个是牌。品指的是品质,牌指的是牌子,即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问题。”有“品”无“牌”做不大,有“牌”无“品”走不远。

其实,不论是“民天”也好,“金德利”也罢,品质都不差,都有口皆碑,都是硬梆梆相当当,但在“牌”上呢?却总给人“弱了一些”的感觉。在外来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劲、进攻势头越来越猛、营销水平越来越犀利的前提下,仅靠老百姓的口碑、仅靠吃过去“老本”,恐怕终有一天会淡出江湖,终有一天会面临着坐吃山空的局面。君不见,“胡姬花”气势磅礴,“金龙鱼”来势汹汹,“西王”崭露头脚,“第一坊”虎视眈眈,这些都容不得“民天”们半点马虎。如何在已有良好口碑的前提下,提升其形象、刷新“老”品牌的“新”形象,这是摆在“民天”和“金德利”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如果真有必要,还真得请时报“智囊团”们来参谋一下了,免费的。

“实而不华”与“华而不实”

同样是山东的企业,沿海的企业和内陆的企业在营销思维上差别很大。相对而言,沿海企业在“实”与“华”方面相对比较均衡,既注重产品内涵,也注重对产品“包装”,而内陆一些企业呢?可能内功了得,但在包装上总欠些火候。其实这方面,邵珠富曾写过一篇被网友转载几百万次的文章《有意义的营销不如有意思的营销》,这里的“有意思”其实就是包装或者讨巧的意思,其实就营销而言,讨消费者的巧并没有什么错。“朴实无华”的营销未必就会受欢迎,相反一个既有内涵又讨消费者巧的营销有可能更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上面提到的金龙鱼、第一坊、西王包括鲁花等沿海企业,大多都能在保证“实”的前提下,“华”的方面一点也不落伍,但“民天”“金德利”呢?则是明显的“实”多“华”少,用邵氏理论来理解就是“有意义”多“有意思”少,所以很难走得更远。

其实媒体是时代的产物,除了像拉斐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外,如果企业不能巧妙地利用媒体而只是靠着老百姓的口碑,不仅企业发展的步子会越来越慢,而且早晚会跟不上营销时代的步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品牌相左”与“品牌相右”

霸王出凉茶了,霸王是做啥的?霸王是做洗发水的,现在卖起了凉茶,二者根本不搭,难免人们会在喝霸王凉茶的时候不想到洗发水的味道,同一品牌的两个产品是左右互搏的,所以很难成功,而即便勉强成功,恐怕也要搭进去更多的真金白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金德利”品牌的核心产品是什么?消费者的认知是快餐。听他们讲。他们还有一款“金德利”牌花生油,二者会不会冲突呢?当然不会,表面上看一个餐饮一个食用油二者是可混搭的。但有一现象却不能忽视,“金德利”快餐家喻户晓,太强势了,而“金德利”花生油呢?则没知名度,太弱势了。一个太强的产品与一个太弱的产品混搭在一起,也完全有可能出现不妥,弱者拖了强者的后腿也未可知。所以这样的混搭还是值得商榷的。

关于“根据地”市场

济南是“民天”和“金德利”的根据地,“金龙鱼”“第一坊”们是外来户,所以他们更注重攻城略地的技巧、更注重精耕细作。比方说金龙鱼与时报合作的“中老年社区舞蹈大赛”、比方说“第一坊”花生油对济南时报发行的支持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直接让他们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金龙鱼“中老年社区舞蹈大赛”直接将产品与文化对接、直接推进到社区,得到广大中老年消费者高度认可。然而“民天”和“金德利”呢?在宣传上相对滞后,真的靠老百姓的口碑就可以达到高枕无忧的程度吗?未必。想想当年趵突泉啤酒,当时济南消费者对趵突泉啤酒的认同度并不低于“金德利”和“民天”,然而最终的结果呢?所以“根据地”市场并非保险的市场,可没有了“根据地”市场,我们还有啥?

眼下当务之急的是,向对手学习营销。向对手学习从来都不是丢人的事,前苏联正是因为学习了德国的闪电战,才在战争中越来越起到主导作用。在这方面,作为济南的粮食企业,真的有必要向“第一坊”“金龙鱼”“西王”们学学了。

“民天”和“金德利”眼下要做的工作就是借势、顺势,借消费者对二者的高度认可之“势”,顺应食品安全的大“势”,在消费者评价较高、品质较好的情况下,顺“势”而为,必定会大有作为。

“会变的”消费习惯和“不变的”企业思维

习惯这东西,既可成就营销也可害了营销。如消费者买菜去大润发的习惯一旦形成,大润发也就赚钱了;如开车开宝马的习惯一旦形成,宝马也就赚钱了;如请客吃饭到鱼翅皇宫的习惯一旦形成,则鱼翅皇宫也就赚钱了。

但习惯这东西同样也是害人的,营销这东西本来就易模仿,所以经-爱华网-常会千变万化。如果过去的成功和辉煌不能经常被不断刷新和创新,过去成功的东西和思维也有可能会成为明天成功的桎梏,在面对一个个外来品牌的冲击前提下,如果仍然沉浸于过去的成功、在营销上不主动出击,而是感觉“还不错”,明天有可能就很危险。

 知名企业家 知名“老”企业背后的“新”问题

消费者吃早餐习惯于去“金德利”,但最近金德利已出现了一点负面新闻,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危险极易蔓延;消费者用面粉习惯用“民天”, 一个原因是因为市场上鲜有对手,一旦有强势品牌强势营销,消费者的习惯也是会随之改变的。一旦消费者新习惯形成,同样也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所以当务之急的是在市场局势没改变的情况下自己先变,做到更懂消费者、更适合消费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方面,以豆浆机起家的九阳就转型得挺快,在人们刚出现牛奶恐惧的时候,适时大力推出豆浆机,在牛奶恐惧越来越淡化的情况下,又及时推出了一系列的小家电,以应对已日渐形成了习惯的消费者,并教会他们尝试更多的五谷等磨浆模式,巧妙地引导消费者对九阳豆浆机刷新的新消费习惯。这才是营销中的高手应该做到的啊。

同样济南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了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2805.html

更多阅读

未来:企业文化的新四化方向

纵观中国企业培训领域,能够讲企业文化的讲师不算少,但能够把企业文化讲好的讲师还真不多。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做法弄术的人很多,能够谈经论道的人很少。在组建《企业文化大学堂》讲师团的过程中,在近万人的企业培训讲师队伍里,真正具备相

担当精神缺失的表现 王老吉背后的合作精神缺失

     一场关于“王老吉”商标的拉锯战以广药集团的胜出画上了句号。5月11日,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广药集团和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王老吉

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老”刘面临的“新”挑战

老企业遇到新问题,咋办?(一)        11月10日,先是去故事广播做节目,同时接到几个企业主的咨询电话,有意思的是,有几个话题是与“老”企业有关的,在邵珠富看来,这种“老”字型企业的品牌刷新已经是越来越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现总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作者/李彩霞A公司是一家多种行业业态有机结合的电子商务公司,即具有零售业态、互联网技术、物流、呼叫中心等多种业态特点的企业。针对这些不同的业务功能,该公司各部门组织架构设置需要借鉴不同行业

声明:《知名企业家 知名“老”企业背后的“新”问题》为网友续写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