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之后



  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倒退5年,甚至倒退3年,它们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和今天相比都并不相同。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排名在行业前三的企业,毫不夸张地说,正浸泡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并购潮”之中。

  身上分明打着“钱多、心急、速来”记号的“中国买家”,已经成为全球各地投资银行的执行董事们越来越关注和取悦的对象。仅以2010年上半年为例,有据可查的跨国收购就达到了21起,中国跨国并购的清单已经从“年历”进化到“月历”,而且即将进入“日历”时代。

  但在中国买家看似庞大的胃口背后,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如果剔除“世界工厂”对矿产资源类项目的好胃口,那么,真正具有品牌性、技术性的企业并购在5年间只有吉利、盛大、腾讯、完美时空、东软、博彦、锦江、工行、联想等寥寥几桩。考虑到汇率的变动因素,联想对IBM旗下PC业务的收购,6年来仍然保持着中国制造业最大一笔国际并购交易的纪录。

  联想当年作为年营业收入30亿美元的中国本土企业收购了年营业收入90亿美元的国际业务,被称为“蛇吞象”。站在2005年的门槛上,当时谁也说不清联想的“蛇吞象”究竟只是个昙花一现的寓言,还是会成为一个可供后人不断发掘与研究的样本。

  中粮集团的宁高宁曾经结合自身20年来操盘大量并购交易的经验将企业成长分为“有机成长”和“无机成长”。前者指的是依托自身已有资源通过内部价值创造来拉动增长,后者指的是通过并购来获得扩张。然而有机与无机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机成长到一定阶段,需要外部优良因子的“杂交”来刺激和改良;无机交易的背后需要“有机方式”融合与消化方能实现可持续的成长。

  如果用这种方式来梳理一下中国企业的并购整合,那么,联想样本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无机”层面上来看,30亿VS 90亿,以轻量级之身打重量级之战,通过并购使联想一跃成为国际领先的PC制造商,进入到“全球前三”的排头位置,有力而迅速地支撑了联想“放弃多元化、专注PC”的战略意图;其次,从“有机”层面上来看,接盘之时该业务已经亏损长达3年半之久,而并购后到2009年即已经实现连续两个财季盈利、市场平均增长17%、全球市场份额达到9%,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份答卷可谓是标志着并购后的联想基本完成“消化吸收”,重新进入到有机成长的轨道。要知道,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平均成功率仅为26%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不足三成的买家在并购后3年左右实现了自身的原始意图。

  联想并购,是个研究样本,但尚未可以称之为“范本”。因为我们总要期待诸多中国公司还会有更多、更优秀、更精彩的并购交易诞生。但是作为一个先行者,联想样本的确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并购做出了大量贡献。如何通过并购获得扩张,如何通过蛇吞象实现自身战略意图,如何管理一个充满文化冲突的企业,如何运营一个“无机嫁接”的业务,如何消化吸收突如其来的资源,如何调配全球范围内来源不同、门派各异的若干路人马,这些问题联想都在5年间一一作答。

  柳传志曾经亲口说过:聪明人是看见别人摔坑里了,自己就知道绕着坑走。今天,联想给了后来者做“聪明人”的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497.html

更多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专题讲座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陈芳(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一、什么是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

2014年卷四突破100分之案例分析讲义一 杜洪波2016卷四讲义

意思都对,为什么分数却不高?一、卷四复习常见的误区误区一:平时学习中强调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卷四却没有专门的训练。<spanlang=EN-US>误区二:不对标准答案进行研究,答案不符合阅卷标准。误区三:片面强调知识很重要,技巧是虚的,不实用

电大《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电大法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案例分析程正方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章 结论案例: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应慎用经济人假设。李校长采取“突击听课”的方式来检查教学的做法受到教师的抵制,管理方法上的行不

声明:《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之后》为网友毁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