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932671/568829766.html

更多阅读

中华寓言故事122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的故事简介

唇亡齿寒【原文】晋献公以垂棘之壁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 “不可.唇亡而齿寒, 虞虢相救, 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 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 还反灭虞。《韩非子·喻老》【译文】 晋献公用

虎符传奇 电视剧 《虎符》 《虎符》-

虎符_《虎符》 -[编辑本段]郭沫若话剧《虎符》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曾被许多剧种以不同的方式演绎过,自从郭沫若的话剧《虎符》出台后,其它的版本也就少见演出了。 郭沫若的五幕话剧《虎符》取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写于1942年,194

孜孜不倦的意思和造句 孜孜不倦的意思

孜孜不倦的意思成语:孜孜不倦读音:zī zī bù juàn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查询更多成语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的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的典故_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解释】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历史典故】春秋时候,诸侯征战不断,晋国是当时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晋献公想要扩

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

声明:《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为网友高冷女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