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红小学刘阳《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

育红小学校 刘阳

教材分析: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便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材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

首先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学生的想法。“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壤?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过土地的雨水变成什么样了?”学生常看到降雨,但是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它会侵蚀土地,会改变地形。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回忆,启发学生联系平常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可能会想到雨水会冲走土壤,使土壤流失,混有泥沙的水在蒸发后,里面的泥沙会留下来。

接着指导学生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在通过实验认识了“雨水”和“径流”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后,教材展示了自然界中土地被侵蚀的真实情况。目的是把实验中的现象和自然界中的相同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侵蚀改变了地表形态,形成了新的地形地貌,并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

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很多,教材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的坡度、有无植物覆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呢?教材启发学生思考,也是对设计过程、方法和步骤的指导。提示了学生实验方案中应包含的内容以及思考的顺序。然后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方案,并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经验,初步感受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或预设,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在实验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测自然界中其他因素对土地的侵蚀。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借助生活经验,调动已有认知,学生体会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并感受到土壤被侵蚀程度的不同。

利用模拟实验法,模拟“下雨”实验,亲自探究侵蚀现象。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喷壶、水等。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照片,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

介绍:在我们的地球表面有许多高低起伏的地形,在这些地形上就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土壤,我们把这样的地方叫做土地。

谈话:下雨时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过土地的雨水变成什么样了?

下雨时,是否会发生刚才我们所说过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科学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经验,初步感受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新授:

一、雨如何影响土地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来进行研究。

1.介绍实验装置。

土地模型、喷水器

2.观察下雨前土地的特点。

实验前,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土地是什么样子的,老师为没个小组准备

了一份这样的记录单。

学生观察并记录、师巡视。

汇报。

3.讨论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5.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

6.小结: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

动时,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7.观看自然界中被侵蚀的土地图片,阅读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在实验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

二、影响侵蚀的因素

1.谈话:确实,如果土地一直这样被侵蚀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要想

像同学们说的那种尽量减少侵蚀,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说说你们关于这一点的推测的理由。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3.全班交流,汇报研究计划。

课后拓展:除了以上因素可能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是不是还有其他

因素存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观察和研究。

【设计意图: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或预设,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在设计实验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

板书设计: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下雨前根据课堂生成书写

下雨后根据课堂生成书写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实录

育红小学校 刘阳

一、导入

师:在我们的地球表面有许多高低起伏的地形。在这些地形的上面,就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土壤。我们把这样的地方叫做土地。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经土地的雨水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土地会变得潮湿。

生:土地会泥泞。

师:和潮湿的意思比较近对吗?

生:有时候会土地会移动,发生泥石流。

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雨大时确实可能会这样。那雨水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雨水就变脏了。

生:和土地混在一起了。

生:会变得浑浊。

师:下雨时,是否会发生刚才我们所说到的这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科学问题。

二、新授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这样的实验盒,里面装了土壤,它可以用来模拟?【展示土地模型】

生:土地。

师:对,还有这个扎了眼的矿泉水瓶,可以用来 降雨。那个降雨器应该怎么用呢?【展示模拟降雨器】

生:倒过来用。

师:倒过来以后瓶子什么样?

生:斜着点儿降雨。

师:天下落下来的雨一般都是斜着的吗?

生:直着的,倒过来直着向下浇水就行。

师:对,一会儿大家不要忘记这一点。

师:实验前,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土地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里。【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

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师巡视。【学生取出实验桌中的土地模型和实验记录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教师随机板书】【实物展台展示记录单】

生:我们小组观察到:土地在下雨前比较干、摸上去有点硬。

师:你们的发现很好,其他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组观察到:土地的坡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是平地、有的地方是斜坡。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真是细致。等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关注一下,平地和斜坡这样两种地形被雨水浇过之后有什么区别?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实验中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生:要注意别把水弄到桌子上。

师:对,我们要保持卫生,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多张报纸,一会儿我们把它铺在桌子上,有水洒出一点也不怕了。还有补充吗?

生:实验中要注意看好雨水降落的地方。

育红小学刘阳《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生:还有,别忘记做好记录。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老师给大家补充了这样几个建议,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声音要洪亮。

一个学生读“模拟实验要求”。【课件展示】

师:要求中有一处老师用红字标示出来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很重要。

师:你说得太对了,那它为什么重要你知道吗?

学生不太清楚。

师:那我问你们,自然界中河流下面什么地形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海洋下面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为什么不知道呢?

生:看不见。

师:对了,如果一个地方被水淹没了,我们就不能看见那里的地形了。所以,同学一定要注意,实验中控制好水量,不要把我们的土地给淹没了。现在我们可以做这个实验了吗?

生:可以。【每组一人上前面取降雨器、水桶、报纸】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想先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第八组同学先来吧。【实物展台展示降雨后的土地模型】【教师根据发言板书】

生:我们组发现,下雨前土地是干燥的,雨后土地变得湿润了。而且有些泥土随着雨水流走了。土地有的地方还开裂了。雨水在下雨前是清澈的、透明的,下雨后变得浑浊了。

师:这个组的同学观察得很认真,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第九组同学上。

生:老师,实物投影看不清,我们想把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拿着给其他组同学看看。

师:你们的建议真是不错,拿就这样吧。你们组的同学留下几个汇报,两个人负责拿着土地模型给其他组看好吗?

生: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土地被雨水冲出一道沟来,有的地方石头露出来了。而且斜坡上的土地很容易就被雨水冲走了,平地上的土地就不容易被带走。

师:那土壤是下雨一开始就被冲走了吗?雨点刚落到土地上时土地有什么变化没有?

生:土壤不是马上就被冲走的,刚下雨时土壤会向上浮动一下,然后才被冲走。

师:你们组可真是细心,发现了别的组同学们没有关注到的地方。第九组是吗?老师记住你们了。

师: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师:刚才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了什么是侵蚀,那在自然界中土地被雨水侵蚀后又会体现出什么风貌呢?

【课件展示自然界被侵蚀的土地图片及资料】

学生观看。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们的水土流失实在太严重了。

生:侵蚀得严重时有的地方还会发现泥石流,对人造成危害。

生:我们应该多种树,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还改善这种情况。

师:非常好,你还想到减少侵蚀的方法了,看来你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

生:对,我觉得要尽量减少土地的侵蚀。

师:确实,如果土地一直这样被侵蚀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要想

像同学们说的那种尽量减少侵蚀,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说说你们关于这一点的推测的理由。

生:我觉得和土地的坡度有关系。做侵蚀的实验时我们就发现斜坡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平地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

生:我们组觉得和植物有关,有的地方树木多,土地就不容易被侵蚀。

生:对,花坛里的土也不容易被冲走。

生:老师,还有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土壤能被雨水带走了也少,土多的地方被带走了就多。

师:对,这是因为土地构成的成分不同。

师:要想知道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做实验。

师:对,这个实验我们下节科学课来进行,这节课先完成我们的研究计划,请各小组出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按照你们组想要研究的问题取走相应的研究计划。

学生分组设计研究计划。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计划。第三组来吧。【实物投影展示】

生:我们的研究题目是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我们的推测是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达。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同样的土壤、相同的坡度、相同的降雨量。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一个组有植被覆盖,一个组没有植被覆盖。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汇报这一个小组,其他的小组可以下节

课再汇报。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因素可能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是不是还有其他因素存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观察和研究。下课!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反思

育红小学校刘阳

11月16日在花园小学进行了百花奖的一节课堂教学,课后我进行了如下了反思:

优点: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到位。在课前,我自己先做了很多次实验。最先使用的降雨器是喷壶。在实验中我发现,喷壶的出水量比较大,容易喷到土地盒外面,影响卫生,而且还会一不小心就把土地给淹没了,看不出来不同地形变化。后来改用扎眼的矿泉水瓶,但瓶口小也有问题,试讲时有的学生只对准一处降雨,或者是平地、或者是斜坡,他们就对比不出不同坡度对侵蚀的影响。在正式讲时我就在实验要求中提出,让学生分三处降雨,在总结时他们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坡度大小对侵蚀的影响。土地模型我也设计了几种,最后我决定选择在土地盒中堆出三种地形的这种,便于学生发现现象。2.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应用恰当,达到了激励学生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有时关注到了学生的表现,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在本课中教师关注到了课堂上对的评价,评价的时间很及时而且伴随着全程。

不足:1.课堂教学节奏掌握不太好,有些前松后紧。本课的教学时间,在第一环节雨水如何影响土地中,占用了27分钟左右,第二环节影响侵蚀的因素就只用了13分钟。课堂上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果前面的时间再节约一些,后面就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计划的讨论了。2.学生数量过多,大班额教学经验较少,课堂调控能力有所欠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2227.html

更多阅读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案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教学依据】(一)教材解读新课标对本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理解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这是本课题内容教学的依据。因此,本节内容是围绕以下三方面来展开:一是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推荐词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十八岁出门远行》是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四篇中外小说,反映出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客观现实的压迫与人本能的抗争意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在追寻中的彷徨,

声明:《育红小学刘阳《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为网友学霸的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