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治疗方法有哪些

  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因为母乳喂养而得的,就是人们所说的母乳性黄疸。那么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呢?母乳性黄疸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母乳性黄疸,了解一下它的病因以及判断方法,大家不妨来看看吧。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病因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临床表现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检查

  血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大多数<257μmol/L(15mg/dl),也可>342μmol/L(20mg/d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功检查正常,HBsAg阴性。

  诊断

  1.病史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治疗方法有哪些

  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单纯母乳喂养史,生长发育良好,无其他任何异常临床表现。

  2.检查

  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其他检查均正常。

  3.诊断性停母乳喂养

  由于新生儿黄疸原因十分复杂,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难,对一般情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常予停止哺乳喂养后观察,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即可诊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3351/340681047244.html

更多阅读

谈谈“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谈谈“母乳性黄疸”鉴于80年代后儿科临床上诊断“母乳性黄疸”(原称人乳黄疸)的越来越多,常常引起家长们关注,有关咨询也比较多。现在知道,母乳性黄疸可能是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回收增多而

母乳性黄疸妈妈吃什么 妈妈该什么时候开始喂母乳?

  最好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进行母乳喂养  只有妈妈和婴儿才知道需要哺乳的量和哺乳时间。如果知道婴儿的需求,并即时地喂母乳,会有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只要了解婴儿吃奶的方法和时间,妈妈就能知道哺乳的时间。婴儿刚睡醒或显得饥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2~3天后,皮肤一般会出现黄疸,大部分在半个月后就会消退,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那么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母乳性黄疸怎么办?本文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一般新生儿

声明:《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治疗方法有哪些》为网友雾里有江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