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佳联808 重阳佳联拾趣

重阳佳联拾趣

 

文/钟胜天

 

 

  

   据传,自战国时期开始,古人就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九为奇数,故而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重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为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人们自那时起便将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并一直沿袭至今。

  金秋送爽,今又重阳。每逢此时,历代总有许多文人雅士和已经或者开始步入中、老年的人们,或登高望远以强身健体,或浇花赏菊以舒胸畅怀,或吟诗撰联以陶冶情操,从而,为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欢乐和幸福。值此重阳佳节,特精选数副重阳佳联,以增添中、老年朋友之雅趣。
  

豁达养心联  

 

  古今名人,灿若星辰。其中有不少文思才涌的雅士还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之中养生保健的感受和方法写成了一副副饱含哲理的楹联。这些联语无非是要告诉人们:“豁达可以养性,养性才能养心,养心方可养神,神安定能延年。”如今若能细细品味此类联语之要领,定当受益匪浅。

  

  养生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此联由明代郑成功所题。联语虽短,却完整地阐述了寡欲养性、寡欲为善、为善施德、读书静心、读书求乐的养生之道。

 

  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

  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这是清代翟公栾题写的一副对联。此联蕴含着动静相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那些动不动就动肝火、搅心伤神的人无疑是一剂良方妙药。

 

  你眉头做什么焦,但常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

  这是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为新都宝光寺所题的一副借佛劝人的养生楹联。此联饱含哲理,寓意深沉,作者直书笑口常开之好处,其开怀养生之益显而易见。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少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这是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自题的一副草堂联。上下联各用六个同异词,通过同中有异的铺展,从而形成了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对比。

 

  种柳观生意;

  栽松养太和。
  这是我国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于垂暮之年在其厅堂中悬挂的一副早年墨宝。“太和”指自然界及人体内阴阳二气相互变化、推移的过程和矛盾、统一的状态。从先生“种柳、栽松”中我们不难看出,壮士暮年的他,是何等酷爱生活,何等勤于劳作,何等注重养生。

 

饮食养生联

 

  饮食养生,是指合理地摄取食物营养,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因而饮食可谓健身之本,下述两联便生动地阐述了这一道理。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尊生格言》里有“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的养身名言。据此,清朝名臣张之洞即题写了上述这副对联。上联指外养,即在外对人无贪求之事,是让心安的最佳办法;下联言内养,即不贪食、不过饱,真为消除病魔的妙药灵丹。

 

  青菜萝卜糙米饭;

  瓦壶井水菊花茶。

  这是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先生题写的一副厨房门联。此联既是他自己平日经常食素的生活写照,也清楚地揭示了“饮食清淡,有益健康”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重阳自乐联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及自身素质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对文化生活又有了新的追求,下面三副对联便是对其生存现状的最生动的写照。

 

  两袖清风万种情,晨吟晚唱,吟哦着梅兰竹菊;

  一支秃笔几方砚,东抹西涂,写去了春夏秋冬。    

 

  一生任岁月研磨,何谈坎坷,但得半时闲暇,趣玩三分风雅,潇潇洒洒,凭籍冰心行艺事;

  半世经风霜吹打,莫道炎凉,且将一脉豪情,轻吟几句歪诗,仄仄平平,把摇画扇笑秋风。

 

  浇浇花,除除草,要吃精,要起早,勤换衣,勤洗澡,少操心,少烦恼,不问不闻宜养老;

  看看报,抱抱孙,微酌酒,微品茗,常垂钓,常听琴,多健体,多养神,自由自在亦如童。

  据查阅相关资料表明,上述三联乃湖南资兴钟华一先生专为“国际老人年”所题写。联语不仅对仗工整、文采非凡,而且对于中老年人的现代养生具有十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爱老敬老联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千年不变的爱老敬老优良传统。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爱老敬老的传统更应继续弘扬。

  

  父自威严,幼而畏,长而敬,继而孝,于孝敬中思父训;

  娘犹劳累,朝事炊,晚事织,日事耕,在耕织上见娘辛。

  这是一副思念和敬重父母的对联。上联讲述父亲的威严,下联描绘母亲的艰辛。对联仅寥寥数语便把儿女们思念和敬重父母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此联不愧为一副爱老敬老的佳联。

 

  少时但得父母乐;

  老来自有子孙贤。

  联语告诉人们,年轻时若能善待父母,就能潜移默化影响儿孙。这样一来,等到自己年老时,儿孙自然会孝敬你。

 

  堂上二老是活佛;

  何须灵山朝世尊。

  这是一副劝人爱老敬老的对联。倘若连老人都不孝敬,却去求神拜佛,如果真有神灵,它不怪罪不孝之子才怪呢!

    

  羔羊跪乳羊有礼;

   狂犬咬人犬无知。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有些人已把老人当成一种负担,社会上不养老、不尽责、不尽孝的事情时有发生,其实这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此联用直白的文字,对上述行为进行了无情地鞭笞。

 

      注:本文第四部分“爱老敬老联”已于2007年12月在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刊)总第24期(2007年第12期)全文发表。

 

 

常发佳联808 重阳佳联拾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6251/920110818628.html

更多阅读

数字诗联拾趣 数字诗联及其它

韵味无穷数字诗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有一次郑板桥到扬州,与好友柳先生一

坦桑尼亚 印度洋畔,海滩拾趣-鳗鱼篇 坦桑尼亚sgs

印度洋畔,海滩拾趣- 鳗鱼篇说起来,每次到海滩休闲,要是恰巧遇上退潮,总免不了下水赶海,体验一下海滩上微观小世界的精彩。如果不是退潮,这一小水塘完全是淹没在海水里的,自然也就没机会欣赏到水塘里的精彩了。猜猜看,水中有啥好东东呢?

闵行古藤园拾趣 闵行古藤园

闵行古藤园拾趣 摄影、文字:阿华头5月26日那天上午,我与女儿随所里的伙伴们游览了水博园之后,便驱车来到北松公路与华宁路口的旭初酒家用了丰盛的午餐,随后就来到了古藤园。古藤园坐落在临沧路上,靠近5号轻轨线文井路站。此地原是乡间集

地名拾趣之————疙瘩头_声宏紫阁 数学美拾趣

地名拾趣之——疙瘩头疙瘩头村?乍一听这个土得掉渣的村名,心里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还有叫这村名的!疙瘩头是赵县东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早年间,在村子周围有“七十二个大疙瘩”,称古汉墓群。古墓群以各子村

声明:《常发佳联808 重阳佳联拾趣》为网友晌午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