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人员系列谈之五:“专”与“业”



  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一书中指出:专家不再是根据医生、律师、会计等等职业类型定义,而是指具有解决错综复杂问题实力的人。专家不同于常人的价值其实就是面对困难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最佳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前研一预言:专家的时代已经到来。他甚至认为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因为“专家”是可以经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和训练出来的。  

  在《专业主义》一书中,大前解释了关于“专家”的“原始”定义。“profess”一词的本义正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大前研一把专业的基础定义为“对顾客的誓言”。  

  大前指出,专家是以专业为前提的,而专业是以“业”(即创造顾客价值)为前提,而不是以“专”为前提。因此,专家不是自封的称号,也不是政府部门、学术机构授予的荣誉。只要你能够很好地解决他人的问题,为他人带来价值,你就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假如你是一位管理学教授,无论是给学生以为人处事方面的启发(依我的教学经验来看,给学生讲授管理学主要是教给他们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仅仅告知他们企业如何运作),还是给企业家经营企业以启迪(管理学者如果确实有过成功的经营企业的经验,可以教给企业家如何具体运作企业的技巧;但是如果没有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能够贡献的应该主要是经营哲学),或是为管理研究者以理论方面的贡献(对管理理论进行补充、完善或创新),三方面你至少必须做到一个,否则无论你的行政级别或是职称多高,都与“专家”二字无缘。  

  在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眼里,专家态度是一种必备技能。专家要控制感情,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看了以上大前关于专业和专家的解释,你是否觉得有点想“出汗”,没事,先出汗总比后悔来得强。不管怎么说,对于时下中国社会普遍急躁和价值观紊乱的现状,读一读真正的管理大师的作品,对我们某些狭隘的认识却是有好处的。  

  专家以“专业”为前提  

  大前认为,专业是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大前研一把专业的基础定义为“对顾客的誓言”,因为专家的词源本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因此,对于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区分出哪些人是专业的,哪些人只是徒有虚名,这就是“顾客至上”。  

  美国有很多电视剧就是讲一帮专业团队的故事,比如《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专业”的真正意义。大前研一比较关注的是《急诊室的故事》中的出现的一个词汇“Oath”(誓言)。这个誓言在医学界被称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在医神阿波罗以及埃斯克雷彼斯等诸神面前宣读的誓言。在医学院中,立志称为医生的学生要依照这一誓言宣誓。在中国的电视剧《龙虎人生》中,主演王志文就朗诵了一段这个“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前研一提醒到,这个“希波克拉底誓言”不仅对医生有意义,对于思考职业化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把医生作为“职业”,把患者作为“顾客”来考虑,这种誓言可以应用于所有行业。  

  你够专业吗?这句来自大前研一的疑问,将会拷问所有在数字时代生存的职业人士。  

  大前研一给出了几个必备的四种能力:

  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

  构思能力——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

  讨论能力——讨论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与素质;

  适应矛盾能力——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  

 营销管理人员系列谈之五:“专”与“业”

  专业以“业”为前提  

  “业”为什么?“业”就是指企业的战略使命。在德鲁克先生的目标管理理论中,“业”就是指“目标”。德鲁克明确指出,这种“目标”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内部的“人治”现象。  

  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有必要弄清楚“业”是什么。因为只有当“业”很清楚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通过制度化措施做到“对事不对人”。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敬“业”。当“业”不清楚的时候,因为缺少了“顾客”这一维度的客观评价来源,很多时候,我们就只好用道德或权谋这种主观价值标准“对人不对事”来进行衡量。  

  这就不难理解,中国企业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不能仅仅归结到企业本身,比如说刚刚出现的某些“洗发水致癌”,不能仅仅归结于企业。其原因为:恰恰是某些媒体丧失了以“业”为前提的本性,诸如监督、客观、公正等等,如最近的郭德纲徒弟打记者一事,遗憾的是某些媒体要的只是新闻和轰动效应,丧失了一些其本身应该遵循的准则,即“业”。  

  至于郭德纲徒弟打记者事件到底谁是谁非并不是我们要去断定的,笔者也不是帮郭德纲及其徒弟开脱什么,因为这些事情对于本人来说是“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或者营销管理人员抑或是其他人,为了“专”(如新闻、轰动)而忽视了“业”(如客观、公正)这个根本,在本末倒置之后,“专”又有什么用呢?最终也难以为继。  

  对于营销管理人员来说,专家是以专业为前提,但专业最终还是要回到“业”上,回到你最终的价值上来。你的专业无人能比,但用到了怎么制造和添加三聚氰胺;用在怎么制造毫无用处,但吃不死人的保健品,你再专业有何用?能为企业和顾客带来有用可持久的价值吗?  

  哈佛商学院营销学教授莱维特说:顾客购买的是誓言。这个誓言是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更是营销管理人员对企业和自己的承诺。  

  技术和技巧是相对比较容易掌握的,因而,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在某个领域做到很“专”所以,人人可以成为大前所说的“专家”,但真正的“专”之后,要做到以“业”为前提的人才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后,我们的社会就会少很多寡廉鲜耻之人,也少了很多只为赚钱而存在的企业,也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简单的来说,对于企业营销管理人员而言,要做到“专”难度其实不是很大,但没有对“业”的深刻认识,“专”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罢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3505.html

更多阅读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五:说明文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五:说明文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建构说明文的知识体系。2.熟悉说明文的教学要点。教学内容:一、什么是说明文?1.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

营销管理人员系列谈之八:思考以及思考的维度

  随着营销理念和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很多人对传统的“4P”理论显得不屑一顾,认为是“过时”了;更有人认为传统的营销理论也已经被互联网所取代,就连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奠基人唐8226;舒尔茨也认为,互联网将动摇传统的营销理论根

营销管理人员系列谈之七:组织架构与营销团队

  这个系列已经谈了营销观念、人才选拔、销售心态、职业素养等等,但主要基于“战略层面”来阐述,以下将主要谈具体操作层面,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到“森林”,也要看到“树木”,这样的“管理”对营销人员、对企业才会更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营销管理人员系列谈之四: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总会有一些营销管理人员认为自己“功勋卓著”,“不可取代”;也总会有一些企业主认为某人“不可替代”,这就产生了管理人员和老板的心理“博弈”——你离开我,行吗?     因此,我们经常见到员工借故急事、生病、家庭原因等主客观各

营销管理人员系列谈之三:不要期望用简单的方式达成销售

  记得在一次销售会议上,一位营销管理人员说,销售很简单,他的方法就是“简单销售”当然,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对的,因为这在客观上可以让我们心态放轻松,全身心投入,不受干扰;但在“战术”上,简单销售却不是达成目标的好方法了。很

声明:《营销管理人员系列谈之五:“专”与“业”》为网友农村屌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