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之阴阳师动画原创 “长寿总裁”汪海:拚劲不减当年 欲创双星新历史(一)



 汪海是一个“怪人”,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是公认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家, 2004年他在继续“树百年品牌、建百年老店”的过程中,频频有惊人之举。先是承包了65岁“迟暮企业家”马胜利进军纸制品行业,显示了汪海独特的用人观;后又5000万元卖断双星成都科技投资发展公司,实现产权的民营化,被业界认为是双星盘活国有资产,融资增值的又一力作。这充分说明了汪海思维的超前性,在掌管双星大权30年中,他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引起很多人的争议,但是他仍然走的很坚挺,被美国人称为“长寿总裁”的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 2001年从执掌20年通用的“神坛”走下;中国的长城集团于今年也结束了历时18年影响中国IT产业的“王之时代”。可汪海仍然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国有企业、在一个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里,“上窜下跳”30年,如今又瞄准了要建“中国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大集团”的目标,谁也不能否认,这才是真正改革型的企业家,他不断提升的变革精神、领导才能、管理方法和策略,造就了中国的“长寿总裁”,这也必将对目前和未来的商界精英产生深远的影响。

 

  揭秘“长寿总裁”

  汪海究竟是不是一位“长寿总裁”,在政界和商界都无法进行定论,因为在中国还没有先例,可美国人将创造通用神话的杰克韦尔奇称为“长寿总裁”,因为那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还不发达,无法和美国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汪海将一个有“夕阳产业”之称的制鞋业做出“朝阳现象”,打进了国际市场,和世界名牌齐肩,给汪海定论,只有市场最有说服力。反过来我们再看中国的企业家,在国有企业里,做一辈子厂长经理的大有人在——这个企业干三年,那个企业干五年,混到退休。然而,在一个国有企业做一辈子厂长经理的却不多,当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寻觅这样的长寿企业家时,进入我们视线的只有汪海——这个中国的“鞋老大”。中国首届20位优秀企业家中,如今还在国有企业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也只有汪海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下,在中国传统加工业如何适应市场,融入全球经济的大课题面前,汪海用自己的精力和心血,为中国民族工业决胜全球市场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汪海独特的生存发展之道成就了双星,双星的成功彰显了汪海的长寿现象。汪海在国有企业的“长寿”,才是引起了我们探究的兴趣的根本所在。

  谜底之一:提前“10年”进市场

  汪海的之所以能称为“长寿总裁”,因为是中国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家,在1993年,正当中国舆论界仍在为市场经济姓资姓社喋喋不休地争论时,汪海早在1983年,就踏踏实实地在市场经济中纵横驰骋了,整整早了10年。

  1983年,是汪海进入双星第九年,双星集团前身橡胶九厂却仍然生产品种单一“傻大粗黑”的解放鞋,虽然质量无可挑剔,但是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的200万双解放鞋突遭噩运:上级主管部门第一次不按生产计划的任务收购了,理由是这种样式陈旧的解放鞋我们一双不要。橡胶九厂第一次成了无娘的孩子。

  看到厂里到处堆着破胶鞋,工人们等着开支,汪海的心在流血:上千名工人将开不出工资,吃不上饭,今后怎么办?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汪海的泪只能往肚子里咽。但他想的是,橡胶九厂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国营大企业,决不能就这么完了!汪海怒发冲冠找到商业部门论理“计划是国家下的,怎么说不收就不收了”,可无论汪海怎么哀求,都不能打动商业部门的领导。这时的汪海才真正醒了“企业要想活下去,只有进入市场走自己的路”。

  这时的汪海,已经从中国农村由赤贫到温饱的经济腾飞,由麻木到苏醒的思想飞跃,由观望到初中的改革浪潮中,看到了自己和工厂的前途与出路,看到了橡胶九厂的未来,同时也开始有了起码的自我意识和市场经济头脑。

 双星之阴阳师动画原创 “长寿总裁”汪海:拚劲不减当年 欲创双星新历史(一)
  回到厂里,汪海下令人人穿上自己生产的解放鞋。他说:“我们橡胶九厂,从今天起,就是要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汪海带领橡胶九厂2000名职工不顾限制企业私有销售产品的禁令“造反”了,自己偷偷背着鞋到各地找销路去了。厂里原来没有销售人员,汪海临时组建销售队伍,各路大军,四方出击,一面卖鞋,一面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

  不料,风声走漏,商业部门勃然大怒,对汪海的越轨行为进行制裁,不但停止收购橡胶九厂的解放鞋,连他们新开发的产品,也一双都不要了。汪海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反而把过去偷偷摸摸地卖鞋,转为公开。汪海干脆与业务员一道走上了市场闯荡起来。人心齐,泰山移。职工们奔波了一年,硬是把积压的200万双解放鞋销售一空。

  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受,汪海靠着 “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 一句话,在残酷的现实中,使他认识了市场,认识了工厂的产品,更认识了自己脚下的道路。

  双星人当然不能忘记当年那200万双解放鞋。如果不是汪海带领职工进入市场自谋生路,就没有双星的今天。但汪海后来回忆说,那一年,双星被“断奶”之后,一切都是来自市场。橡胶九厂 “无上级企业”没有管的结果实际上是加速了我思想上的成熟和经营上的腾飞。

  或许,当年那些官员们也没想到,正是从这一次危难中闯出来的鞋匠汪海,在此后的十几年中,率领他的双星集团在市场中崛起,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一流、效益最好的国有制鞋集团。而汪海本人也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鞋王”!

  谜底之二:提前“10年”进西部

  进入新世纪,中国沿海的经济开放和内陆经济的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怪现象,这种贫富悬差,最终使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开发,然而汪海正式提出西部开发却比国家早了10年。

  90年代初,美国、日本、韩国的制鞋业在纷纷向中国沿海转移的时候,正是双星出口的大好形势,汪海一方面在和他们进行正面交锋,另一方面,汪海却来了个金蝉脱壳,进行战略大转移,一只脚站在青岛,另一脚却跨到了中国的西部。其实在80年代,对于进行西部开发,汪海早就“小试牛刀”。

  在84年,沉睡了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瞬间爆发,各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汪海冷静分析了当时全国制鞋业的形势:全国国有大中型胶鞋企业有300多家,实力都相当雄厚。而南方珠江三角洲地区个体的、集体的、合资的制鞋企业已发展到3000多家,深圳地区也有2400多家,其数量还在往上增长。而浙江温州一带就更别说了,他们在推出新产品的技艺和速度上更是压倒群芳。在这种格局下,全国鞋的年产量已达到10多亿双。双星要想发展,必须进行战略转移,首先将老产品转移出去,腾出经历发展新产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495.html

更多阅读

网络游戏植入营销 日化植入营销——穿透市场的百厉之剑(一)

日化植入营销——穿透市场的百厉之剑(一)“植入式”营销概念已不鲜见,无论是模块说、切割论还是资源整合概述,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嫁接,而未深入根土,更未贴近日化行业实际形势。当前,外资日化大军压境,雄霸高端,占据资本、技术及品牌传播优

黄光裕 传奇创业 双星总裁汪海青创业传奇话创业之道

"创新是双星永不停止的主题。当代大学生要有创业、创造、创新的精神。"10月27日,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在参加青岛市首届大学生科技节时向大学生们发出呼吁。   10月27日,青岛市首届大学生科技节在青岛科技大学开幕。开幕式上,青岛科技大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创新的冒险者与成功者

  汪海,双星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1941年生。  汪海是创新的先行者、创新的冒险者、创新的成功者、创新的受益者、创新的幸存者。  理论创新方面,汪海总结创造了一整套符合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和市场理论,最

透过达娃之争看本质:产业发展与逐利资本的对抗(一)

始于2007年初的达能与娃哈哈争议,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瞩目关注。自争议发生以来的个中舆论更是雾里看花,众说纷纭。时隔两年后,双方在国内外各法律战场上的争斗结果已初见端倪。娃哈哈商标被最终确认仍归属娃哈哈集团;达能对娃哈哈非合

声明:《双星之阴阳师动画原创 “长寿总裁”汪海:拚劲不减当年 欲创双星新历史(一)》为网友枕上听雨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